“要把梁弄建設成為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這是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梁弄考察時的指示。地處浙東四明山麓的梁弄,是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一如其他革命老區,這里曾是一片紅色的土地,也曾是貧瘠的土地。如今,這里的變化翻天覆地:2017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5.98億元,比2002年增長28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8億元,比2002年增長4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0元,比2002年增長636%;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02年的5.5∶89.3∶5.2調整為2017年的3.75∶69.06∶27.19。
是什么讓梁弄煥發新生機?打造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梁弄的優勢在哪里?
定位準 因地制宜找準全面小康的路子
這兩年,一到春天,長約3公里、寬度不到5米的汪巷村村道旁,浙、滬、蘇牌照的私家車常常排起長龍。這是干什么呢?原來,游客們是去汪巷村的百果園農場采摘水果。
自從開了這果園,果園主人汪國武天天喜笑顏開。他承包了村中500畝的土地種植水果,年利潤至少有200萬元。每年春夏季節,上萬名外來游客紛至沓來,他說,最多一天僅僅采摘門票收入就達到上萬元,這還不包括外銷的經濟收入。據了解,汪巷村全村近八成土地分別種植了櫻桃、桑葚、藍莓、楊梅、水蜜桃、黃花梨等水果。而汪巷村的果園,更是梁弄鎮發展綠色經濟的一個縮影。
早年間,梁弄鎮有很多村民靠種植花卉發家致富。但為了減少水土流失,護住青山綠水,梁弄鎮從“大花木”轉型為“小果樹”。“靠山吃山,卻不能吃光了‘子孫飯’,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梁弄鎮黨委書記何張輝說。近年來,梁弄從上到下展開了一場又一場大討論,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最終形成共識:因地制宜,逐步降低對工業經濟的依賴度,走宜居宜游的生態發展之路,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入貫徹到底。
在梁弄鎮白水沖村的浙江百歲山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總能看到產銷兩旺的喜人景象:價值1.2億元的國際頂尖生產線運轉不停,每一秒鐘就有20多瓶“水中貴族”——百歲山礦泉水下線,車間門口運輸車隊排成長龍……據了解,去年公司的銷售額突破2億元,上繳稅收5163萬元,占梁弄全鎮稅收的近三分之一,是余姚市納稅百強企業。浙江百歲山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的驕人業績見證了梁弄鎮著力優化經濟產業結構的足跡。
在此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梁弄被打上了“燈具之鄉”的標簽。但在工業經濟發展受到環保制約后,梁弄人民把生態轉變為獨特的發展優勢,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梁弄鎮主動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培植壯大旅游、會展、教育等第三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吸引了一大批高起點、高規格的綠色項目落戶:總投資3億元的健峰培訓城、總投資1.5億元的浙江省委黨校四明山分校、總投資5000萬元的四明湖國際會議中心等大項目紛紛落戶,全鎮會議培訓服務設施日接待能力超過1800人,成為余姚鄉鎮一級最大的會議培訓基地。
干勁足 艱苦奮斗開啟全面小康的源泉
梁弄鎮橫坎頭村南端,一家名為“百丈農家”的農家樂建于百丈崗水庫下,老板娘陳三妹正在制作當地傳統點心油鹽餅,她高興地說:“現在,每年賺幾十萬元沒問題!而且,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
從2006年開店至今,陳阿姨的“百丈農家”的營業面積從100平方米擴大到400平方米,仍然常常生意爆滿。像陳三妹這樣的創業者,近年來越來越多。梁弄鎮鼓勵農戶利用自己的住宅開辦農家樂。通過地方政府鼓勵和扶持,全鎮農家樂遍地開花,平均年經營收入達50余萬元。
農家樂的發展,得益于梁弄鎮大力發展的紅色旅游。
何張輝說,作為革命老區,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是梁弄鎮的使命。從2003年開始,為響應國家發展紅色旅游號召,余姚市對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對舊址周邊環境進行了改造提升,有效保護了紅色歷史古跡。通過修繕紅色舊址、新建游客中心、建設配套設施、開展紅色主題教育,紅色旅游產業進一步壯大,舊址群也先后被國家相關部門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
借助紅色旅游人氣,梁弄鎮加快道路、停車場、中轉站、旅游服務中心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總投資6.8億元的四明湖開元山莊、總投資7200萬元的蝶來紫溪原舍度假酒店、總投資3000萬元的紅楓山莊、總投資1000萬元的集約部落度假山莊、涵蓋60余個品種的水果采摘基地,以及漂流、健身步道、特色街區等旅游服務設施。目前,全鎮已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等種類齊全的旅游服務設施。紅色旅游還火了“梁弄大糕”。這種被《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關注過的地方美食和紅色旅游的結合,不斷充實著當地老百姓的錢袋子。
2017年,全鎮接待游客12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01億元。目前,梁弄鎮已建成50余家農家樂、60余個水果采摘基地、近100家梁弄大糕店及一批特色民宿。
保障強 八方支援凝聚全面小康的力量
驅車從余姚市區到梁弄,沿途山清水秀,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不到30公里的路程,15年前需要3個小時,現在已縮短至30分鐘。“像道路這樣的基礎建設,我們不斷向老區傾斜,大手拉小手,這是幫助革命老區發展的必要之路。”余姚市委辦相關人士說,這15年,寧波、余姚兩級財政用于梁弄發展的資金多達25億元,梁弄成為上級財政重點傾斜鄉鎮。
作為山區鄉鎮,梁弄進出余姚必須翻越高地嶺的盤山公路,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梁弄的經濟發展。2003年下半年,寧波市委、市政府為加快老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投資3.5億元建設了余梁公路,盤山公路變成了平原公路,兩車道變成了四車道,梁弄從此告別了翻山越嶺的時代,享受到了交通的便利。為加快四明山革命老區發展,寧波市委、市政府又牽頭規劃了四明山高速公路。作為四明山高速公路的起點,杭甬高速夏巷互通即將在今年底建成通車,梁弄距離高速道口的車程將縮短至10分鐘以內,區位優勢顯著增強。
鎮級財政資金困難也是梁弄發展緩慢的一大原因。由于工業經濟不發達,特別是水源保護制約了梁弄相關產業發展,梁弄的地方稅收有限,無法承受大批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此,寧波、余姚兩級專門出臺了扶持政策,通過建設生態補償機制、轉移支付機制、中心鎮獎勵機制等途徑,幫助梁弄建設一些民生實事工程,提升城鄉基礎設施水平。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是梁弄在發展中碰到的難題。一方面,在上級關心下,梁弄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產業;另一方面,上級部門主動調整考核指標,強化梁弄在生態保護、旅游開發、增收致富等方面的指標權重,逐步減弱了工業經濟考核機制,使地方政府有更多的精力為民辦實事。特別是從2017年開始,梁弄鎮啟動了打造“浙東延安、山水古鎮”三年行動計劃,寧波財政給予了每年1億、連續三年,余姚財政1∶1配套的政策支持,為梁弄建設四明山重要門戶區提供資金保障。
15年前,這里的口號是“全面奔小康,老區不落后”;現在,村莊公園墻上掛著的口號是:“全面奔小康,老區創示范”。梁弄,已開始了向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邁進的新征程。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