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緊緊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國家推進全方位開放的有利契機,加快推進城市國際化建設,城市國際影響力保持了持續上升的良好勢頭。作為內陸城市,成都在世界500強企業(外資)落戶數、實際利用外資、舉辦國際會展次數、直飛國際航線數、境外游客數量等國際化水平指標上已經大幅度領先寧波,而這些領域正是寧波下步推進城市國際化建設需要著重補齊的“短板”。總結其相關經驗舉措,將為我市正在推進的城市國際化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成都推進城市國際化的主要舉措和經驗
高度重視城市國際化建設。“十二五”期間,成都始終將城市國際化作為發展主線,圍繞“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目標,堅持“全域開放”戰略,著力推動交通通信樞紐功能、國際交往功能、宜人城市功能的國際化,并明確了每年國際化建設的主題。自2012年起,相繼開展了國際化窗口建設年、國際會展突破年、國際交往拓展年、宜人環境提升年、國際品質優化年等主題行動。“十三五”規劃又繼續將城市國際化作為重要發展戰略,確立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為“初步建成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
高度重視規劃的引領作用。通過規劃明確每個階段城市國際化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有規劃、有步驟、統籌協調地推進城市國際化的各項工作。在“十二五”國際化建設的基礎上,成都制定出臺了《國際化城市建設2025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具有通達全球能力的內陸開放門戶城市、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亞洲內陸綜合性經濟中心城市、具有高度吸引力和輻射力的國際交往中心城市、具有一定帶動引領作用的國際創新型城市、具有較優城市生態環境和多元包容性的國際生態宜居城市等五大行動計劃。《成都市國際化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則進一步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打造對外開放大通道、構建開放型現代產業體系、建立全方位國際交流格局、增強區域創新能力、提升國際生態宜居品質”五大任務。
高度重視健全制度保障。成都將《國際化城市建設行動綱要(2012—2016年)》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納入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和全市年度工作目標考核之中,壓實責任,明確任務。自2012年以來,每年發布“國際化水平”統計監測報告,根據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開放合作環境、城市品質等四大領域18項指標體系,總結評估上年城市國際化建設的成效、經驗和不足,提出下年城市國際化工作推進的重點方向。“十三五”期間,成都將進一步完善國際化城市建設各項指標的統計體系,加強運行監測、階段評估和動態分析。
高度重視國際化與本土特色有機融合。注重打好熊貓、川菜美食、青城山—都江堰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等本土特色文化資源牌,推出了全球海選熊貓守護使者、大熊貓生態旅游節、成都國際旅游美食節等系列活動,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稱號,有效提升了城市吸引力和辨識度,實現了國際化現代化和民族化本土化的有機融合與高度統一。萬事達卡世界旅行目的地指數顯示,在2009年至2016年全球國際入境過夜游客數量年復合增長率最高的20個城市中,成都位列全球第二。
高度重視交通通達性。近年來,成都重點推進了機場、鐵路等對外綜合運輸大通道的建設,加快向國際口岸城市和區域貿易物流中心轉型。機場方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不僅是中西部地區擁有歐洲和中東航線最多的機場,而且還成為繼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云之后第四個旅客吞吐量進入“4000萬級俱樂部”的機場。未來隨著新機場的建成,成都將成為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鐵路方面,成都建有亞洲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并相繼開通了蓉歐快鐵和泛亞班列,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雙黃金通道”,2017年成都國際班列開行規模已經突破1000列,2018年有望增至1500列。
高度重視國際展會的影響力。近年來,成都先后承辦了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華商大會、中德對話論壇、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等高規格的國際展會活動,并先后有英國首相卡梅倫、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歐美多個國家的政要到訪,城市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高度重視公共服務便利化。大力度推進國際化的生活環境和公共服務建設,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等政策,并著力推動商貿、餐飲、旅游等重點行業窗口以及交通、公廁等公共設施雙語標識全域覆蓋;出臺《成都市教育國際化發展專項規劃(2013—2020年)》,實施“留學成都”等八大行動計劃和五項工程,建成了一批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和具有國際資格認證的國際學校,可以提供完全與國際接軌的基礎教育;大力引進外資醫療機構和外籍執業醫師,制定了《成都市醫療機構國際化服務基本標準(試行)》,編制發放《境外人員成都就醫指南》,健全完善國際化醫療服務體系;設立了多個境外人員服務站,對境外人員實施網格化管理,并編制發放《在蓉境外人員辦事指南》等資料,完善境外人員社會服務體系;出臺“成都人才36條”,對外籍人才來蓉創新創業實施“國民待遇”,允許碩士以上外國留學生直接留蓉就業。
成都經驗對寧波的啟示及對策建議
構建專項評估體系。健全完善工作推進機制,根據《寧波城市國際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設定的目標,明確寧波城市國際化建設的年度具體工作指標,加強對重點工作任務的考核和落實。同時,每年開展并發布城市國際化建設報告,總結上年工作成效,明確不足和努力方向。
以經濟國際化引領城市國際化。城市國際化建設要立足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資源。成都注重發揮其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的優勢,而寧波的優勢則在于擁有發達的外向型經濟。因此,寧波城市國際化建設要以經濟的國際化引領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國際化,帶動城市基礎建設、人居環境等方面的國際化,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努力打造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開放門戶和“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
提高涉外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主要商圈、城市街區、道路交通等重點公共場所、設施的雙語標識全覆蓋。積極推進國家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強與境內外國際教育、醫療機構和資源的對接,適時建設一批國際學校和醫療中心,完善涉外教育、醫療服務體系。積極爭取“72小時過境免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等政策。推動建設國際交流中心作為一站式涉外綜合服務專門場所,提升涉外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研究出臺積極靈活的人才政策,吸引外籍人士、在甬留學生等各類人才來寧波就業創業。
強化城市形象辨識度。系統開展寧波城市營銷和推廣,深度挖掘寧波海絲起點、院士之鄉、商幫故里以及美食、旅游等方面的特色資源,通過開展寧波文化周、世界寧波幫文化節、國際旅游節、國際美食節等活動,以及承接各類國際展會、文化體育賽事等活動,塑造東方大港、商貿都會、歷史文化名城等鮮明的城市形象,使寧波“港通天下、書藏古今”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形象更加鮮活、豐滿和生動,提升寧波城市的國際知名度和辨識度。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通達全球的交通基礎設施既是城市國際化的基礎,也是城市國際化的重要標志。要積極發揮寧波國際大港的優勢,加快推進港口經濟圈建設,進一步提升港口輻射功能,建設成為全球一流的現代化樞紐港;同時,提升空港國際化水平,積極開拓國際航線,進一步增加通達國際城市、地區航線的數量和覆蓋面。此外,還要加強與上海、杭州等周邊城市在國際化建設方面的交流合作,積極承接上海、杭州等城市國際化建設的溢出效應。
(作者單位:寧波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李 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