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帶來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只有將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才能推動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形態新方式,保持和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推動實現黨的執政方式現代化。
近年來,海曙區圍繞基層黨建工作“資源深度統籌、管理深度創新、決策深度契合”目標,打造以“鋒領e家”黨建信息管理系統為核心、多種信息化手段并用的黨建信息技術融合實踐,推動黨員智慧管理、學習全網覆蓋、作用實時發揮、責任精準落實,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質。
運用集成管理系統 實現黨員管理“全過程”
2013年創設“鋒領e家”黨建信息管理系統,將全區黨員納入系統管理,構建“鋒領指數考評”和“鋒領e家”雙軌并行的績效管理模式。
制定管理標準。出臺《海曙區黨員“鋒領指數”考評管理辦法》,將“鋒領指數”細化為四大類34項指標賦予相應分值,按照機關事業、兩新、社區、農村等6類群體設定基準分值,實行分類量化管理。以黨內各項制度為依據,細化組織生活、黨費繳納、黨員發展等黨務工作的階段任務,精確時間節點,嚴格審批流程。
應用集成技術。將黨員參與黨內政治生活的各項要求整合集成到統一的管理系統內,簡化數據采集,為每位黨員定制專屬二維碼,通過手機APP簽到、黨務事項推送、黨費在線繳納等功能,實現黨員活動全程留痕,黨務事項在線提醒,確保黨員義務便捷履行,黨員行為軌跡全程記錄。
落實工作保障。每年通過財政補助和黨費撥款的形式,投入黨員管理系統的開發維護,招錄配備各級黨務工作者,設立四級系統管理員3000余名,強化業務輪訓,全面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管理黨員的人財物保障。
運用資源共享網絡 引導黨員學習“全方位”
充分運用微信和網絡等信息資源,通過多種信息平臺整合黨員教育培訓資源,確保黨員能夠方便快捷地參加各類學習活動。
理論學習一端推送。以“鋒領匯”微信平臺為主陣地,重點推送黨建理論知識、重要工作部署、重點工作進展以及基層黨組織黨員先進典型等內容,打造傳達基層黨建最新精神、展示基層黨建特色成果、分享黨務心得經驗的新媒介。
組織生活一鍵到位。創建28家區級開放式組織生活基地,囊括紅色洗禮、黨性拓展、區情展示等多個主題,全部推行“必選科目+附加課程”的菜單模式。同步開發“海曙新紅圖”網上平臺,實現基地信息線上展示、支部預約線上對接、組織生活線上記錄,有效確保基層支部主題黨日過得便捷、過出成效、過成常態。
遠教電教一網覆蓋。依托區—鎮鄉(街道)—村社(商圈)三級黨群服務中心設立遠教站點,配備電教網絡,組建“紅色拍客聯盟”,拍攝播放身邊的感動和正能量故事,強化正面引導,柔性傳播黨的聲音、黨的工作。
運用信息交互終端 推進黨員服務“全天候”
開發“甬·志愿”手機管理平臺,實現資源眾籌、服務對接、公益組團、交流溝通等功能,搭建黨員參與志愿服務的供需“橋梁”,打造“指尖上的志愿服務”。
服務供給眾籌共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傳播速度快、輻射范圍廣的優勢,在手機APP開設公益集市、公益眾籌等欄目,面向社會公眾籌集資源,通過向社會籌愛心、向企業籌物資,200多萬元資金和4500多件公益物品在線上集聚,為服務供給提供持續保障。
服務需求快速對接。采用項目化運作模式,線下收集服務需求,線上開辟對接專欄,運用服務項目派轉、需求自動匹配等功能,實現黨員志愿服務管理“一站式”、對接“一點通”。例如,平臺開通立微心愿功能,形成“征集—發布—對接”流水線模式,面向全區黨員志愿者更新推送基層微心愿,大大暢通了群眾微小需求的認領渠道。平臺自上線以來,成功對接3200多個微心愿。
服務考評精準規范。堅持以透明運作、績效評價為手段,對所有項目的立項、核實、對接、監督和評估進行一站式信息化管理。設置愛心企業排行榜和黨員奉獻社會積分排行榜,激發公益企業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區3萬多名黨員志愿者、1100多支黨員領銜的志愿團隊常年活躍在服務最前線。
運用數據分析技術 促進黨建責任“全覆蓋”
通過各類信息平臺的數據管理,加大對數據的采集分析,與基層黨建傳統優勢相結合,推出信息化責任落實督查整轉機制,實現軟弱落后黨組織和警示黨員跟蹤清零。
實施基礎黨務“三色預警”。進一步規范黨組織設置,把黨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按時足額繳納黨費、規范組織關系管理、開好組織生活會、發展黨員等情況納入實時監測范圍。根據不同情況,定期向支部書記和分管領導推送綠、黃、紅三色警示燈,促進整改落實。
開展支部建設指揮監測。以各領域基層黨建標準為指標,根據基礎規范的線上亮燈情況,組建以鎮鄉(街道)部門分管領導為核心,優秀黨務工作者為主導,黨建智囊團隊為補充的骨干團隊,構建“監測—預警—整頓—提升”工作機制,加強對軟弱落后黨組織和警示黨員等的個體指導幫扶。
強化黨建工作履責問責。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基層黨建工作績效考評,圍繞基礎黨務、書記領辦項目等重點工作,創設指標、分解責任,確保各單位的基層黨建履責情況一目了然。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