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浙江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樣板鄉鎮之一,奉化區大堰鎮在整治行動中結合自身實際,推出了涵蓋規劃、整治、鄉愁、管理四方面內容的“土木三十六計”,探索出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大堰經驗”。
重規劃,精準布局繪小城鎮藍圖。依托山水、地域、人文等資源稟賦,邀請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謀劃研究《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樣板示范案例》,邀請上海開藝規劃編制《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規劃》,邀請中國美院策劃《小城鎮整治提升規劃及項目設計》并總體把關各項目個性設計,以“‘借梯登高’三步走”之計,構建包含一個主要出入口、一條生態縣溪、一批特色弄堂、一圈循環綠道、一片示范街區的“五個一”新格局。同時,推行“設計與實施兩手抓、全程抓”的規劃師駐鎮機制,實行“區一級開通審批環節綠色通道幫辦,鎮一級專門成立前期報批組并落實幫辦員代辦”的建批分離機制,化繁為簡,確保項目實施一竿子到底。
強整治,活化風貌提小城鎮質態。瞄準環境衛生、城鎮秩序、鄉容鎮貌等整治領域,以禁養限排守護生態、以立規管控構筑文明、以修舊利舊復蘇景觀。重拳整治環境衛生,實施“生態禁限令”計,“限農藥限直排、禁養殖禁漁獵”。專項整治城鎮秩序,劃分路面、水面、立面、田園分管范圍,突破背街小巷、集貿市場、建筑工地、鎮村結合部等盲區死角。對赤膊墻采取“底壓鵝卵石、中鋪磚石、頂蓋青瓦”三段式改裝,對線亂拉實行“搶時間、分空間、融景觀”治理,對車亂停、道亂占實行“停車點穴位、指示明方位、人車分道行”治理,對攤亂擺、店亂開實行“攤販一對一歸位、門店激勵式契約”治理。
綜合整治鄉容鎮貌,融合山、水、路生態元素,體現遠、中、近景觀層次,展現簡、特、優品質風貌。招商盤活老屋舊祠,復古重修特色街區,多維布景生態綠道,打造“公園綠化+歷史文化、街巷綠花+休閑運動、庭院綠植+市井氣息”主題綠地,實施“關掉一批、搬遷一批、轉型一批”模式整治企業作坊。
留鄉愁,梳展文脈增小城鎮底蘊。挖掘梳理古建、器物、名人、民俗等遺存,開啟“歷史鏈接、匠技喚醒、本土主角”模式,傳承大堰文脈、展現鄉愁鎮韻。聚焦地方名人,修建明清閶門、巴人公園、尚書公園等歷史遺跡。收集老村舊物,培育農創館、手工藝演示館、茶竹文化館等傳統產業平臺。集結村匠力量,取材磚瓦缸罐打造“瓜瓞綿綿”“鐵犁牛耕”“鶴鹿回春”等農創文化小品。沿襲傳統習俗,編印《做文明有禮的大堰人》圖冊,開展老輩講老故事攝制、最美大堰人評選等鄉風文明行動。
抓管理,長效共建促小城鎮和諧。集聚干群力量,建立制度體系,依托平臺組織,實現長效管理。落實“一名分管領導,帶領一套工作班子,負責一批整治項目”強統籌,要求“項目領導、村干部簽訂項目資金、質量、安全把關責任書”強擔當,開展“日會商,日實報”抓進度,實行“一周分析、半月督查、一月通報、雙月約談”強考核,推動項目建設快速推進。
依托“一室四平臺一網格”智慧治理,將“五亂”常態巡查等納入網格長工作內容,實現“重大事件一網聯動、日常管理一員解決”。推行“執法力量+聯村干部+網格長+河長+路長+保潔員”聯動模式,深化民約村治“農村管家”基層自治模式,依托執約隊、道德庭、時間銀行等載體,實行小城鎮文明行動獎罰積分制,提升村民行動自覺和文明共識。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