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羅茵 方瓊玟/文圖
“南沙青蟹”品牌建設推廣會在廣州召開
■ 《海洋與漁業》記者 羅茵 方瓊玟/文圖

8月26日上午,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廣州市農業局主辦,廣東海洋協會、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協辦的廣州市“南沙青蟹”品牌建設推廣會召開,就“南沙青蟹”的發展現狀做了詳細闡述,業內專家學者紛紛為如何建設“南沙青蟹”品牌出謀劃策。
南沙區位于廣州市南端,該區水產養殖面積約12萬畝,南沙青蟹養殖面積約為5萬畝,按100斤/畝計算,年總產量約為2500噸,產值約為3.5億元。據介紹,南沙青蟹也稱鋸緣青蟹,主要養殖于珠江口圍墾地區,圍墾地區鹽度適中,餌料豐富,獨特的地理環境與生態優勢使這里出產的青蟹品質優良,具有“殼薄、肉多、味美”的特點。原生態、低密度的粗放型養殖模式保證了其優良品質,南沙(圍墾)青蟹已取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在市場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南沙青蟹將朝著“集約化、品牌化”道路發展,現正著力推廣“圍墾青蟹”品牌。
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付佳認為,在大數據時代,品牌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名聲,還是資產。對于如何打造水產品品牌競爭力,她表示,一定要注重品質,高品質才會帶來高附加值,進而帶來高盈利,企業可以通過創新打造品牌,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產品上,還體現在服務的質量上,如陽澄湖大閘蟹。“品牌傳播是一場以品牌核心價值為基礎,以實現消費者價值認同為目的的社會化運動,品牌價值將由企業創造,通過傳播,讓顧客感受到這些價值。”付佳說。
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副會長楊維龍認為,中國的河蟹市場迫切需要加快品牌建設,現在的觀眾既認品牌,更認品質。楊維龍以“陽澄湖大閘蟹”為例,講述農產品品牌建設的主要措施——政府搭臺、商會(協會)推動、企業唱戲;投入資金、搭建平臺、招商引資、市場推介。對于南沙青蟹的推廣,楊維龍建議加快產業的集約化發展,整合各方面資源,成立行業協會,企業間抱團取暖,加大推廣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