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海洋大學 吳耀華/文圖
解決對蝦難養的對策
■ 廣東海洋大學 吳耀華/文圖

對蝦養殖池種植馬齒藻調控水質

苗袋放入池中待水溫相近才放蝦苗入池有利提高蝦苗成活率
近年來,南美白對蝦越來越難養,業界人士認為要進入轉型時期,改變養蝦策略。在養殖模式上,要向小面積集約式發展;露天蝦池要向工廠化發展,增加人為可控措施。在養殖措施上,嚴格清淤、慎選蝦苗,科學策劃養殖措施,革新技術,以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筆者對當前生產進行調研,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技術措施,與同行共研。
現有的蝦池,多數是以前建成的土池,面積大、水淺,存在排灌不科學等諸多弊端,其生產設施簡陋,養殖成功率低,10畝蝦池不如工廠化1畝蝦池的收入,浪費資源。因為經過多年的養殖,蝦池底部和排灌溝淤泥污泥多,難于清除。養蝦到中后期,由于殘餌、生物代謝物的積累,池底的污物難于排出,水質難于控制,有效措施難于實施,各種疾病容易發生。這類的蝦池養殖成功率沒有保證,更談不上健康養蝦,是多年來養蝦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吸收對蝦難養的教訓,江蘇、山東、福建等地,對低產蝦池進行一些改造,將大蝦池改成規格為1~2畝的小蝦池,加大人為可以控制的生產設施,方便排污、調節水質。養蝦水質要嚴格處理,減少疾病與風險,即使發生疾病也容易控制,保證生產效益。同時也將受天氣影響大的露天池,改為工廠化或大棚養蝦,水溫水質較穩定,適宜對蝦生長,保證穩產高產,一年可養殖多造。這兩種方法是值得各地借鑒的有效措施。
南美白對蝦是底棲性生物,多數活動在水的底層或潛伏在表泥,底質好壞是養蝦成敗的關鍵。養蝦多年后,底泥淤積了大量有害的有機物,浸泡在水中,不斷分泌有害的物質。底泥酸度增加,pH往往降到7以下;氨氮、亞硝酸鹽超標;有害細菌弧菌大量滋生;是發生疾病的重要根原。因此,在養蝦前,做好底泥清除、消毒與改造,是防止蝦病的重要一環。
“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底泥”。舊蝦池在養殖中會引起水質不穩定,處理措施;有以下幾種:(1)要防止蝦池底部反酸,尤其在雨后容易出現,要經常檢測,用石灰及時調節。如果底泥中酸度過高,易產生硫化氫增高的現象,要用過氧化鈣分解中和,以及乳酸菌同化吸收。
(2)要加強底部的增氧,養殖中后期對蝦殘留飼料多,蝦的糞便排泄量大,底部有機物顯著增多,造成底泥嚴重缺氧,也會使氨氮和亞硝酸鹽超標。保障池底溶解氧是至關重要的,有效的措施是:底部曝氣,增放射流式增氧機,使水中有充足氧氣。
(3)在高溫季節,建議使用過氧化鈣增氧顆粒,以及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其作用有:A,可以直接氧化底泥中的氨氮和亞鹽,減少其危害;B,可以培育底泥中的有益微生態,特別是培育底泥中的乳酸菌的優良環境,增強對蝦的免疫力;C,抑制底泥中的弧菌的影響,必要時再使用弧菌藻毒凈,可顯著抑制水體中的弧菌的滋生,大大降低弧菌對蝦造成的嚴重威脅;D,可以吸收減少底泥中硫化物的危害。
種苗場培育蝦苗要科學化、規范化,培養出健壯的蝦苗。育苗多用活性藻類、輪蟲和鹵蟲幼體、橈足類,避免高溫育苗。在信譽高的蝦苗場中選擇活力強、附肢完整、無病灶的蝦苗,其體長應在0.8厘米以上,育苗期應大于20天。土法檢驗質量:將蝦苗放在盆中輕輕攪動水后,好的蝦苗應表現為抗逆力強。另外,將蝦苗置于濕毛巾中,靜置10~15分鐘后放入原水,視其成活率;或將蝦苗放入7~8℃的水中,浸泡2分鐘,放回原池水中30分鐘內恢復原有狀態者則為優良者。
從當前環境、種苗等實際情況全面考慮,為了養蝦業長盛不衰,要改變原來的養殖觀念與做法。
(1)對土池養蝦采取蝦苗標粗到2厘米左右才放入養成池養殖的操作,若有條件采用分段養殖或輪捕輪養,捕大留小,養成成功率會更有保證。
(2)適當疏養,減少放苗量
(3)實行混養、輪養,改善養殖環境;對較大面積的土蝦池,尤其多年養蝦成活率低的蝦池,混養鯉科魚類效果好,以多數蝦與鰱鳙、草魚、羅非魚混養效果較佳。近年來有些地區南美白對蝦與鯽魚混養效果很好,鯽魚售價高,不用專門投料,可利用殘餌和生物碎屑,清除糞便,避免底質厭氧惡化產生大量亞硝態氮等有毒物質。既能凈化水質,節約成本,又增加收入。
(4)實行多品種輪養;過去有多品種養殖對蝦的經驗,如養中國對蝦,斑節對蝦,日本對蝦,長毛對蝦,墨吉對蝦,刀額新對蝦等品種。根據對蝦種類不同、習性不同,適當實行輪養,早造養殖斑節對蝦,晚造養殖日本對蝦或其他品種,減少疾病與池塘生態壓力,有利于生長,獲得好的經濟效益。現在有些地區仍然有幾個品種輪養,取得成功和好的效益,值得借鑒。
(一)培好水質貫穿養蝦全過程蝦苗放入養成前,要培養餌料生物,施肥結合投放有益菌,既可凈化水質,起著防病的作用,又可作為蝦苗的餌料生物,一舉多得。在養成中加強水質檢測與觀察,若出現不良征象,要立即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或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使用高端功能化飼料飼料是對蝦養成重要基礎保障,當前對蝦難養,要攻克難關,有志人士認為;針對對蝦各個時期的營養要求,生產要使用高端功能化飼料,即蛻殼期飼料、轉肝期飼料、胃腸修復飼料、免疫提升飼料等。同時要開發南美白對蝦發酵飼料,如乳酸菌飼料、酵母菌飼料、芽孢菌飼料等,以滿足南美白對蝦各個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
露天蝦池養蝦最大問題是受氣候變化產生的應激反應,這是發生病害的重要原因。工廠化養殖可提供較穩定的環境,同時采用菌藻養護、解毒、控菌、營養免疫等多方面的水體調節,聯防聯控。解決氨氮、亞硝酸鹽過高造成的中毒性慢料,要外用潑灑能量果酸,內服拌料酶解性酵母菌+誘食酵母多糖進行排毒解毒。同時要進行調水養藻,降解水體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有效減少疾病發生。
南美白對蝦在養殖中常出現的疾病:如肝胰腺病、孢子蟲病、空腸空胃、彎體病等,多數是底質出問題所致,此時可使用“強微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1包3~5畝+過氧化鈣300~500克/畝”的方法。因為氫氧化鈣能增加底部的堿度,減少硫化氫的生成,從而減少底部發臭和毒素,必要時結合使用內服乳酸菌和強微水產苷和大蒜泥等,效果更佳。如果弧菌超標,可使用“弧菌殺”加以控制。結合當時病情,可搭配內服乳酸菌,免疫多糖、毒素吸附劑,中草藥護肝產品防治。養蝦中后期應選用芽孢桿菌,EM原露,魚蝦生長素(GBS)、硝化細菌及亞氨凈等,底質改良劑可選用沸石粉,白云石粉等。若能使蝦池的水化學因子保持較適宜范圍內,基本上可以控制病情。
南美白對蝦常見疾病的防控措施如下:(1)紅體綜合癥:使用二溴海因消毒,用海中寶、碧水安等解毒,內服用氟本尼考和維生素C加高活性酵母。(2)肝胰臟萎縮癥:池中潑灑解毒應激靈和葡萄糖,加強增氧,內服解毒藥。(3)軟殼偷死病,調節好水質底質,用維生素C和多維拌入飼料中。(4)拉白便癥:池中潑灑大蒜素加四黃蓮,內服恩諾沙星。(5)黃鰓、黑鰓等病狀:可以全池潑灑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0.2~0.4克/m3一次。2天后全池潑灑清水素(枯草桿菌)0.25克/m3,或EM原露0.3克/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