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方瓊玟 羅茵/文圖
禾花魚養殖引領韶關漁業發展新模式 “互聯網+”預訂生產,帶動山區農戶脫貧致富
■ 《海洋與漁業》記者 方瓊玟 羅茵/文圖
“通過韶關禾花魚預訂平臺,在線下交200元訂金,就可以預訂一畝禾花魚,平臺接到訂單后便通知禾花魚養殖戶,待兩三個月后禾花魚養成,預訂者便可攜家帶口前去抓魚,屆時按照捕獲的魚的重量,稱斤結算,扣除訂金,交付尾款,由養殖戶當面核銷預訂者訂單即可。”廣東韶關市水產管理局局長李成忠表示,這樣一來,即既可讓游客享受到兒時稻田抓魚的樂趣,又可品嘗到韶關純生態養殖的美味禾花魚,還可讓山區貧困戶增加收入,并且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可謂一舉四得。為此,李成忠還賦詩一首:禾花落盡魚兒肥,魚躍人歡田里摸。煎燜湯清味鮮美,樂融人間幾回合。
實際上,禾花魚并非韶關特有的水產品,在兩千多年前,中國便有了禾花魚養殖的記載,據說到了乾隆盛世,這種魚就成了宮廷貢品。禾花魚,又稱禾花鯉,為鯉科溫水性小型魚類,長期放養在稻田內,以稻田里的雜草、小昆蟲、浮游生物和落水禾花為餌料,因其魚肉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
近年來,韶關市大力發展禾花魚產業,并于今年7月15日舉辦了首屆禾花魚節,反響很好。近日,《海洋與漁業》記者走訪得知,全市的禾花魚養殖面積日益增長,產品供不應求,禾花魚養殖成了帶動山區農戶脫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

禾花魚

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中沖村禾花魚稻田綜合種養區
據介紹,韶關市水稻種植面積180多萬畝,如果按15%的稻田可養殖禾花魚計,可發展禾花魚養殖面積27萬畝,發展潛力巨大。“去年韶關市禾花魚養殖面積近2萬畝,今年預計可發展到2.5萬畝。”李成忠表示,韶關發展禾花魚養殖,并不像發展其他水產品從苗種選育到養殖到冷鏈加工到銷售全鏈條鋪開,而是將之作為一個大事業來做,結合旅游、觀光、惠農、扶貧為一體,是一種新興的休閑漁業模式。
《海洋與漁業》記者在李成忠的帶領下,驅車前往韶關禾花魚的其中一個養殖基地——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中沖村。一下車,目之所及都是“綠意盎然”,連綿的遠山郁郁蔥蔥,成片的稻田青翠欲滴,微風輕拂,夾雜著芳草香、泥土香,抬頭隱約可見遠處千年西京古道的遺跡。記者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弓著腰在田邊拔草,上前詢問是否可以拍照,慈祥的老奶奶似乎聽不懂普通話,笑著擺擺手,從竹筐里掏出一根節瓜說要送給記者,民風之淳樸可見一斑。中沖村村委主任朱志偉介紹道,中沖村整個村子都在養禾花魚,養殖總面積405畝,比兩年前增加兩倍多。由于中沖村地處粵北高寒石灰巖山區,所以水稻只種植一造,大概在端午前后插秧,插秧后的第十天開始,便可以投放禾花魚苗種。
朱志偉說,中沖村的禾花魚養殖與其他地方的養殖方法不同,不需在稻田四周開溝。“這里的稻田整片灌了水,禾花魚苗放到稻田就可以養了;抓魚的時候,只需把稻草往兩邊別開就可以輕松捉到魚;這樣的養殖方式,可以讓魚吃到更多的禾花,魚體的味道會更加鮮美。”記者在稻田邊蹲下,雖看不清當中的魚體,卻清晰地聽到魚躍動的聲音,如若不知情,誰也不知道有魚兒藏匿其中!
據了解,近年由于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中沖村村民對禾花魚養殖熱情高漲,加之銷售喜人,年年供不應求,農戶們喜笑顏開,也更用心地開展養殖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環。朱志偉說,每年村民的禾花魚基本售罄,韶關本地客戶和珠三角客戶居多,當下最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是擴大養殖規模,另一方面要提高禾花魚畝均產量;另外,中沖村這一帶多是石灰巖,梯田薄,還得做好基礎設施建設。
李成忠向記者透露,除了中沖村,武江區龍歸鎮今年100畝禾花魚也全部售罄,7月1日上市至7月10日,僅僅十天的時間,足見市場火爆。
禾花魚稻田養殖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優勢,禾花魚易養,魚體只食水稻落花和水中微生物,可以投喂些花生麩等有機飼料,魚體的排泄物可以用來肥田,循環利用各項能量,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李成忠介紹道,禾花魚的養殖密度一般為500~800尾/畝,視苗種規格大小而定,苗種大,投放量就少些,放養的苗種規格一般為5~10厘米;插秧后的第十天開始便可投放禾花魚苗,日常管理只需確保每天都有充足的優質的水源,當稻谷成熟了,便把稻田的水放干,一來方便收割稻谷,一來方便收魚;養成的禾花魚規格為50~100克/尾。
“禾花魚肉質細膩,刺少肉多,骨軟無腥味,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燜、煮、煎都好吃,用絲瓜、豆腐或雞蛋煮湯味道更加鮮美。”李成忠說,由于稻魚共養,我們要求農戶在養殖過程中一般不施用化肥和農藥,保證產出的魚和水稻都是有機的綠色食品,由于禾花魚口感極佳,所以一上市就非常搶手,一斤30~50元不等,優質的禾花魚價格還要更貴。
李成忠說,禾花魚養殖難度不大,最關鍵的問題在于蛇、鳥等天敵的防范和防逃逸措施,“防逃逸容易解決,許多農戶已經摸索出了經驗,會在稻田周圍拉上鐵絲網;但對于蛇、鳥,目前還沒有很好的對抗措施。”
2017 年,“推進稻漁綜合種養”被寫入中央一號文。李成忠說,韶關響應文件精神,大力發展禾花魚養殖,是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的一個重要工作,也是一項強農惠農的民生事業,既然是民生事業,就要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才能做強做大。“這次我們舉辦禾花魚節,不僅主管部門農業局、水產局、漁業技術推廣站參與了,而且扶貧辦、旅游局、經信局、財政局、水務局、林業局、文廣新局、團市委、始興縣政府、羅壩鎮政府、河渡村委、韶關市水產行業協會、韶關各大媒體等其它似乎與禾花魚養殖無關的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和行業組織都參與了,這就是我們動員全社會參與禾花魚事業的一次有效嘗試。”
據悉,去年底,韶關市水產行業協會成立,致力于推動本地水產品品牌建設和質量安全監督,目前已發展了上百位水產行業會員。韶關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江會榮告訴《海洋與漁業》記者,協會接受韶關市水產管理局和韶關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的業務指導和管理監督,協助政府部門舉辦禾花魚技術培訓等。“全市農戶養殖禾花魚熱情高漲,今年乳源縣水產局在大橋鎮舉辦了10期培訓班,就來了1200多個農戶。”江會榮說。
韶關的禾花魚苗種除了最常見的烏鯉,還有石鯉,石鯉是由華南鯉選育而來,具有頭小,腹部飽滿圓潤,不易跳竄、逃逸,易捕撈等特點。據悉,韶關市漁業技術推廣站正聯合有關科研機構加快禾花魚苗種的選育工作,一方面滿足韶關禾花魚養殖規模日益擴大的需求,一方面選育出更適合韶關水土養殖的苗種。
“為了大力推廣禾花魚養殖,今年,市縣共安排了2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建立稻田養魚示范區和扶持農戶發展稻田養魚!”李成忠說,下一步還要制定粵北地區禾花鯉養殖標準,并通過示范養殖和推廣,在保證禾花鯉產品品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養殖面積,使禾花魚養殖業發展壯大。

禾花魚節現場,一個孩子抓到了不少禾花魚。

禾花魚節現場,一位阿姨抓到禾花魚非常開心。
“以前,對于韶關禾花魚養殖戶來說,他們一直擔心的不是怎么‘養’而是怎么‘銷’。而現在,由韶關市水產行業協會牽頭開發的禾花魚預訂平臺解決了這個難題。”李成忠介紹道,農戶只需把自家養殖的禾花魚面積數上報預訂平臺,在線接受客戶的預訂,就可以“坐等賣魚”了。
《海洋與漁業》記者用手機打開禾花魚預訂平臺,只見平臺分為產品上報、預訂上線、促銷活動等三個欄目,韶關武江、乳源、樂昌、始興、湞江等10個區縣都有禾花魚產品掛出。為了讓農戶們更易接受這個預訂平臺,禾花魚產品上報的操作極為人性化,農戶只需把姓名、聯系方式、養殖情況、價格情況等信息填寫上去就可以了。一旦有客戶預定,平臺上就會出現公告,告知農戶已經有了禾花魚訂單。客戶預定禾花魚產品后,會產生一個訂單二維碼,只需憑借這個二維碼,就可以在“抓魚”當天交給農戶現場核銷,那么這個交易就達成了。
據介紹,禾花魚預訂平臺大概籌備了半年時間,現已進駐了126個農戶。“客戶只要在平臺交上200元訂金,訂上一畝禾花魚,就相當于你養了一畝禾花魚。”江會榮說,許多城里人平日工作繁忙,到了周末一定會選擇去度假、去郊游,“來韶關抓禾花魚”就是一個不錯的鄉村農耕體驗,預訂一畝禾花魚,等到收魚季節,帶上小孩回到鄉下,走進田間,下田捉魚,給孩子一個親近大自然的機會,既娛樂身心又促進親子關系。江會榮補充道,禾花魚預訂平臺直接對接客戶和農戶,待交易完成后,客戶給平臺的訂金將一分不少通過銀行返給農戶。
為了保證禾花魚的產品質量,每一個農戶都必須簽訂《韶關市禾花魚產品上網協議》,只有同意該協議的農戶,才可通過預訂平臺上報禾花魚產品。協議明確指出,韶關市水產行業協會免費為韶關市禾花魚農戶提供韶關市禾花魚預訂平臺,供農戶銷售禾花魚產品,但農戶應自愿接受韶關市水產行業協會對禾花魚產品銷售的監督管理,并嚴格遵守不弄虛作假、不隨意篡改價格、保證質量等各項原則;若農戶違反該協議,給客戶造成的損失由農戶自己負責,韶關市水產行業協會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并對農戶的違約失信行為列入黑名單并進行曝光。
在傳統銷售的基礎上,增加網絡預訂銷售的方法,不僅拓寬了銷售渠道,更迎合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潮流。禾花魚預訂平臺的建設,無疑會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李成忠說,只要農戶們安安心心養好自己的魚,通過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市場培育,銷路一定會越來越好。
禾花魚預訂平臺不僅保障了農戶收入,還是一個不錯的創業機會。李成忠介紹道,企業、組織、個人,只需一臺手機,就可以通過預訂平臺,預訂10畝20畝的禾花魚,這就相當于這些企業、組織、個人在農村養殖了10畝20畝的禾花魚,他們可以對預訂的禾花魚進行二次開發。比如旅行社預訂了一畝禾花魚,就可以在游客的行程中,加入捉禾花魚、品嘗禾花魚的項目;早教中心預訂一畝禾花魚后,就可以組織開展捉禾花魚的親子游活動;企業預訂一畝禾花魚后,就能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捉魚比賽,如夫妻捉魚爭霸賽、家庭捉魚比賽等;個人需要大量的禾花魚,也可以通過預訂平臺進行預訂,收魚后供給自已的客戶,從中獲取一定的收益。”
李成忠表示,禾花魚預訂平臺為禾花魚產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企業發展禾花魚養殖提供了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他說,以前搞農業,首先要與農民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然后要投錢、投物、投勞力,勞心勞力不說,關鍵是風險非常大,搞不好就血本無歸。有了預訂平臺后,投資風險基本化解了。比如,某個企業想投資養殖1000畝的禾花魚,他只需在預訂平臺花20萬預訂1000畝禾花魚就行了,至于這1000畝禾花魚怎么養,怎么管理,企業根本不需操心,到時只負責收禾花魚,按實際收獲量進行結算就行了。企業在平臺下的訂金是放在水產行業協會的帳上保管的,只有收到了農戶的禾花魚,協會才會將訂金付給農戶。“這個預訂平臺就相當于禾花魚‘小淘寶’。”李成忠說。
作為韶關市一個精準到戶的扶貧項目,禾花魚養殖目前進展順利。《海洋與漁業》記者在乳源縣大橋鎮中沖村網站看到,中沖村轄有2個自然村115戶共639人,其中貧困戶25戶,貧困人口128人,低保戶13戶,低保人口46人,主要經濟收入是外出務工、種植水稻、玉米和養豬,2008年人均收入3218元,非常貧困。自從中沖村開展禾花魚養殖以來,農戶收入有了一定提高。朱志偉告訴記者,“目前禾花魚市場價格大概在40~60/斤,畝產量30~40斤,畝產值約1500元。原本水稻畝產值約1500元,投放禾花魚后,畝產值相當于翻了一倍。”
7月15日,2017年首屆韶關禾花魚節暨農業產業精準扶貧系列活動在始興縣羅壩鎮舉行,反響良好,很多父母帶著孩子來參加。據透露,禾花魚系列活動將從7月15日持續至10月31日,是韶關市持續時間最長的節慶活動,接下來還會在河渡村、小坑鎮、乳源縣等地舉辦類似活動。
朱志偉說,若接下來有機會將禾花魚節活動放在中沖村開展,不僅是禾花魚,其他農作物的銷售也會一并帶動,農戶肯定非常開心。
李成忠表示,禾花魚節將稻田養魚與旅游產業結合起來,形成集漁業生產、休閑娛樂、旅游觀光、餐飲為一體的新型產業業態,既推動了稻魚的產量和質量,又能極大地促進農漁民增收。“希望通過禾花魚節,帶動其他行業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有效地促進禾花魚及當地其他農副產品如花生、西瓜的銷售,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實現脫貧致富。”
禾花魚預訂平臺的打造、純生態養殖模式、精準到戶的扶貧、禾花魚節的舉辦……韶關全方位開展禾花魚稻田綜合種養,不僅是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代表案例,更響應了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一項大事業,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共同籌謀,共同完成。”李成忠再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