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弗洛姆在馬克思異化理論和盧卡奇物化意識理論的基礎上對異化的內涵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結合弗洛伊德有關性格結構的理論,弗洛姆認為異化現象已經滲透到人的性格結構和心理機制當中,并且披上了技術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合理外衣,導致了非創造性人格的出現。為了解決人們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弗洛姆提出僅僅確立健全的人格是不夠的,還需要建立健全的社會,恢復人的批判性維度。弗洛姆的社會健全理論對我國的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弗洛姆;社會健全理論;異化;借鑒價值
中圖分類號:B84-0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7)12-0075-04
作者簡介:李晨(1994-),男,山西運城人,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一、弗洛姆對人的生存困境的分析
弗洛姆認為,現代人面臨的生存困境主要是異化所帶來的逃避自由的心理機制、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和非生產性的性格結構,對現代人心理機制和性格結構異化的深入分析是弗洛姆創建社會健全理論的核心所在。
1.逃避自由的心理機制。弗洛姆從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分析,認為人與自然雖然是不可分離、相互統一的,但是人的個體化進程又是不斷超越自然的過程。人在自身個體化進程中隨著自由的不斷增長,孤獨感也隨之增強,正是人自身的這種內在沖突才滋生了逃避自由的心理機制,由于對孤獨感的排斥,人們開始產生逃避自由的傾向,盲目認同社會上的主流整體和權威,來減輕自己的孤獨感。
文藝復興運動之后,缺少個體自由的傳統人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自由和個性為特征的現代人。對現代人而言,自由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消極自由,人擺脫了中世紀的宗教和專制權威的壓迫,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資本主義政權的建立,社會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人們擺脫了傳統的外在的束縛和障礙,自由程度不斷提高,但是人們卻失去了在傳統的中世紀社會結構中所擁有的安全感,取而代之的是資本、競爭,宗法社會關系的解體,固定的經濟地位也不再固定等等。面臨著市場自由競爭下的巨大生存壓力,人開始對自己本身和生活的目的產生懷疑,由于競爭關系的存在,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競爭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有隔閡的,人們獲得的自由程度越高,人的孤獨和不安全感就越強;二是積極自由,逃避自由不可能真正地獲得安全感,只有建立積極自由的生存狀態才能找回丟失的安全感,這就意味著人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實現自身的價值,而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就需要積極地以愛去工作。當然愛不是無條件的和他人融合在一起,而是在相互尊重自身獨立性的前提下與他人相處,在愛的前提下,工作也成為了一種實現自身價值的積極創造性活動,而不是以前的毫無主體性的機械化生產。積極的自由就是肯定人的主體性,主動創造條件達到自我的實現,每個人都有能力去積極地在社會中生活。
2.人的生存異化的表現。在弗洛姆看來,異化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出現的,他認為偶像崇拜和異化是有同樣的含義的,偶像崇拜就是最早的異化,只是異化的程度不同,在現代社會,異化已經滲透到了社會領域的各個方面。“異化滲透到人與自己的勞動、消費品、國家、同胞以及自身的關系之中。”[1]124
首先,人的生存異化表現在生產領域。弗洛姆認為正是由于勞動,人才從自然界中分離出來建構了屬于自身的人類社會,同時使人成為不斷實現自我價值的創造者,勞動最能體現人的創造能力。但隨著大機器生產方式的出現和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人們的創造性在喪失,成為機器的組成部分,被機器所支配。“人的全部創造物卻高于他并控制著他。他感覺不到自己是一個創造者和中樞,反而覺得自己是一個他用雙手造出來的機器人的奴隸。他釋放出來的力量愈是有力和巨大,他就愈是感到人的軟弱無能。”[1]125工人的勞動越來越單調和重復,工人的自身價值得不到實現,只是機械地完成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生產計劃者和管理者已經設定好了工人所要完成的工作,工人自身的創造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勞動成為了獲得利潤的手段,已經深深地陷入到異化之中。
其次,人的生存異化還體現在消費過程中。消費是需要從人們身體需要和個人興趣出發,消費的目的在于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更加快樂。但是在現代社會,消費卻成為了一種人為刺激起來的消費,并不是真正的從自身需要出發去消費,很多人消費的其實是廣告,因為廣告上說某種商品好,所以我們就去消費,這其實是一種與我們真實需要相異化的消費。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提倡超前消費,這樣的消費方式必然導致無止境的需求,消費本來是人們實現自身幸福的手段,現在卻成為目的,由于消費的異化,我們的消費不只是從自身需求出發,擁有和享用更多的消費品成為了人們的生活目標,對消費品無止境的追求不是為了享用,而是為了能夠占有,消費已經成為了一種非理性的活動,正如弗洛姆所言:“在工業化的國家里,人本身越來越成為一個貪婪的、被動的消費者。物品不是用來為人服務,相反,人卻成了物品的奴仆。”[2]
再次,社會關系領域中也體現出人的異化。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一是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一般人際關系已經異化成為“一種兩個抽象物、兩個活機器之間相區別利用的關系。”[1]140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被當成商品,人們之間主動友好的交流是因為即使現在用不著,以后還是有利用價值的,每個人都把其他人當做實現自己價值的工具,人與人之間表面看起來是友好的,但背后卻是不信任和隔閡。二是人與社會的關系。作為公民,我們應該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履行自己的義務,但事實卻是個人存在和社會存在之間的分離,當人們代表社會時才會履行自己的義務,而代表自己的時候則對自身應履行的義務無動于衷。人們更多的是關注自身的生活問題,對社會問題則表現出無動于衷。“社會共同體與政治國家的分離,使人們把所有的社會感情都投射到國家身上,這樣國家成為一種偶像,一種凌駕于人之上的權力。”[1]P142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異化。三是人與自身的關系,表現出一種市場傾向的關系。人本應該是具有獨立的思想的個體,但是在市場傾向中,人只是把自身當做一件產品,他的目的就是成功地找到工作,實現作為一件商品的價值,人們只是注重自己的社會經濟價值,而不考慮自己的主體性。當人們只知道適應社會市場的需要,不從自身興趣愛好出發時,就已經迷失了自己的本質,體驗不到自身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徹底成為了一個沒有自我認同的物品。endprint
最后,在政治生存領域也存在著異化。在民主選舉過程中異化的表現更為明顯,政黨組織為了達到贏得選舉的目的,也采用和商品廣告一樣的方式,在各大主流媒體大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相互攻擊對方的選舉人,操縱輿論,使得選民的感性因素大于理性,喪失了自身的理性判斷。西方的民主表面上看起來是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參與競選和手中的選票來獲得決策的權力,但實際上政策的制定取決于當選的政黨,而不是代表人民的議員。“他進行投票選舉,自以為它是政治方針的制定者,那些他所接受的東西都是他自己作出的,但事實上,政治的決策主要受制于他無法駕馭和認識的那些力量。”[1]192這種情況導致了人們在政治問題上產生了被忽視的感覺,人們自身的真正意愿很難表達出來,人們只是被動地履行著自己的選舉權,不再主動關心國家問題,而是更多地考慮與自身相關的個人問題。
二、弗洛姆社會健全理論的主要內容
通過對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刻分析,弗洛姆認為異化已經深入到人的心理機制和性格結構之中,同勞動異化相比,性格結構的異化是更為深層次的異化。面對現代人普遍和深層的異化,弗洛姆提出必須對人的存在方式和所處的社會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使社會成為健全的社會,進而,人才能成為健全的人。
1.經濟領域的改革。弗洛姆的經濟改革方案就是形成工人參與和共同管理的勞動新境遇,要使工人積極地參與企業的管理。“只有當工人不再受資本的雇傭,不再是命令的接受者而是役使資本的負有責任的主體,工人同勞動的異化才能克服。這里的要點不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問題,而是工人參與管理和決策。”[1]331弗洛姆主張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和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工人參與共同管理要避免因缺少中央計劃而產生的混亂狀態,這就需要“將中央集權管理和分權管理調和起來,將自上而下的決策和自下而上的決策綜合起來”[1]331在工人參與企業的共同管理時,要防止向分紅制思想發展,如果每個企業的工作者只關心各自的企業,那么依然改變不了人的異化,利己主義只不過從單個人擴大到一群人。弗洛姆提出共同管理的必要性,而不注重所有制的問題,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國家干預,如果說生產領域的異化可以通過共同管理來解決,那么消費領域的異化則需要國家一定程度的干預,工業都是以國內市場為基礎的,每個企業都想占領更大的市場,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企業會使用一切手段刺激人們消費,這種通過人為刺激進行的消費不是從人真正需要的角度出發的。要想使生產從人的真正需要出發,就需要國家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制定政策限制虛假廣告,使企業社會化,通過國家銀行信貸支持那些人們真正需要卻供給不足的企業。
2.政治領域的改革。西方社會的民主表面上看起來是每個人都擁有選舉權,可以影響到政府的決策,但是在弗洛姆看來,在社會異化的大背景之下是不可能有民主的,每個人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信念維護自己的意志是民主的前提條件,但現實是“現代異化的人只有意見和偏見而沒有信念,只有好惡而沒有意志。”[1]347普通的選民只是把國家的政治時事當做簡單的數字符號,他更關心的是和自身生活相關的內容。弗洛姆認為也不能把民主簡單地歸結為大多數人的決策,因為大多數人的決策并不一定就是正確的,這樣的表決權只是意味著多數人的決策就算是有錯誤的,也比少數人把決策強加給大多數人好。“事實上從歷史上看,在政治和哲學、宗教和科學方面,所有‘正確的觀點最早都是少數人的觀點”[1]349西方的民主只是選民在選舉的過程中可以對政府的方針政策產生影響,投票之后,選民就把自己的民主意愿讓渡給了他們的代表,每個選民除了等到下一次選舉之外就不能再對政府的決策起到任何作用,在選舉過程中,選民的可選擇性也非常少,面對強有力的政治機器,只能選擇同意或者不同意。為了實現真正的民主,弗洛姆主張把市民會議的原則引入到現代工業社會之中,把高度分權的民主和中央集權的民主結合起來,建立不超過500人的小團體,在這個小團體中應該包括不同的社會成員,并且要定期召開會議,小團體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討論有關國家的政治問題,要設立一個單獨的文化機構收集和發布小團體討論所需要的材料。此外,小團體可以和選舉的行政機構分享權力,這樣政府決策就可以自下而上地產生出來,每個公民的思考和建議都可以對政府的決策產生影響,政治上的異化也會得到改善。
3.文化領域的改革。弗洛姆提出進行文化改革的核心就是進一步鞏固和確立人道主義文化價值觀念的主導地位。人道主義的文化價值觀念是古往今來偉大的人類導師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共通的價值理念。要實現這一價值理念,需要通過教育來完成,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具備批判思維的能力和創造性的性格,但是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卻沒有達到這一目標。所以我們需要對現行的教育制度進行改革,對于青年來說,首先要掌握的是理論知識,其次才是去進行實踐,要把理論指導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這樣可以使學生既具有批判性思維,又形成具有創造性的性格。弗洛姆還提倡進行成人教育,因為要想真正地理解歷史、哲學等學科是需要更多的生活經驗的,這是青年所不具備的,成年人在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傳播知識和塑造性格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發掘人身上所具有的潛能,啟發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一個人雖然擁有知識,可以通過工作達到很高的生活水平,但他還是感到不滿足,原因就在于他沒有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么。在現代社會,我們的文化只是一種消費者的文化,我們所看的電影,進行的娛樂活動,所喝的飲料都是受到廣告的刺激而不是從本身的需要出發的,我們漸漸迷失了自己國家和民族本該有的文化。現代社會的人們雖然在物質上是豐富的,但是在精神上卻是匱乏的。弗洛姆提出要建立一種區別于現代藝術的“集體藝術”,這種藝術是共享的,而不是個人的,現代藝術是強加給我們的需要,而集體藝術則是從人本身的需要出發的,人為了改變人與自身關系的異化,改變自身的市場傾向,就必須借助藝術和哲學使自身和社會聯系起來。
三、社會健全理論的當代借鑒價值endprint
弗洛姆的社會健全理論是從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層面展開的,這三者之間是不可分離的,必須同時進行變革。雖然他的某些觀點存在著矛盾之處,但是健全社會理論中的許多見解是非常有借鑒價值的。
1.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異化的消費就是不從人真正的需要出發,它的目的不在于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我們獲得物品的目的不在于消費,而在于占有它們。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個人成了獨立的經濟主體,市場的逐利性激起了人們的利益需求,許多人沉醉于無使用價值的占有。首先,在房地產市場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住房,不少人占據著許多并不是用來居住的房產,造成了房地產市場虛假繁榮,結果導致一方買不起住房,另一方卻擁有多余空閑的住房,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購房政策正是為了限制過度的消費;其次,虛假廣告的誘導,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讓自己的商品有很好的市場,商人們都競相通過廣告宣傳自己的產品,人們的消費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自身真正的需要,而是受到廣告的刺激產生出的需求,人們消費某種商品,是因為廣告上明星們也在使用同樣的產品,我們消費的僅僅只是廣告,而沒有考慮到廣告中的產品是否真的符合我們的需求,有的廣告中過分夸大了產品的功效,人們在消費之后才意識到受騙,這就需要政府對廣告市場進行規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杜絕虛假廣告的傳播;第三,信貸市場的混亂,當人們自身無法滿足受到廣告宣傳激發起來的消費欲望時,就會進行信貸來支持過度的消費,近年來校園網絡貸款和民間借貸機構的興起和發展,一方面滿足了人們虛假的消費欲望,但另一方面令許多人深陷于貸款之中無法自拔。過度消費只會使人們的生活陷入混亂,政府需要規范民間借貸市場,對利率過高的借貸機構要依法取締,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提倡合理消費。
2.警惕官僚主義風氣的盛行。弗洛姆給官僚主義方法下了一個定義:“第一,將人當做物來管理;第二,從數量而不是從質量上進行管理,以便使定量管理和控制更容易、更經濟。”[3]173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我們更要警惕官僚主義風氣的盛行,對于官僚主義而言,大眾只是一個客觀的物體,在處理相關問題時,毫無感情可言。首先,官僚主義者把他們的任何決定都建立在規章制度上,而不是根據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明知道做出的決策會傷害到一部分人民群眾的利益卻還是堅持“按規章辦事”,在處理群體性事件的過程中,官僚主義作風往往會進一步激化矛盾,日常處理公務時也只是把工作當成簡單的例行公事,接待群眾時,更是缺少變通,態度冷漠。這就需要政府注重培養基層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在人民群眾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問題時,要做到主動了解相關情況并及時高效的解決;其次,官僚主義者害怕承擔個人責任,他們只會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從來不考慮實際情況,他們感覺到自己和群眾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在他們看來,只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就夠了,人民不是他們要幫助的對象。最后,并不是所有處在管理崗位的人都會受到官僚主義態度的影響,“但是,當醫院中的官僚主義者拒絕收治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因為根據規定病人必須由醫生送來……這種官僚主義態度不僅存在于管理人員中,而且存在于醫生、護士、教師之中。”[3]174-175這是我們堅決要抵制的,規章制度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制定的,什么時候都不能拿政策做擋箭牌,要真正樹立起為人民負責的使命感。
3.堅定文化自信。弗洛姆認為現代人在文化方面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精神財富的匱乏,現代的藝術都是個人主義的,人們缺乏共享的集體藝術,進而導致理想信念的缺失,這就需要我們高度重視民族共有的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4]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不同民族之間有著許多共同的文化價值觀念,我們的文化不能只是消費者的文化,每個人都要成為群眾性文化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建立文化自信,首先,要從傳統文化中找出各民族共通的優秀文化成果,儒家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源遠流長,其中的道德理念和哲學思想對于青年來說是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必要條件。當然,對待傳統文化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態度,其中的優秀成分我們要繼承,糟粕的部分我們要舍棄,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有創新意識,要結合時代的發展,豐富內涵,創新形式;其次,要結合各地的地方特色,由政府建立健全相關的文化機構,定期舉辦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文化活動,只有人民自發積極參與的文化活動才能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對社會產生認同感,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第三,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文藝作品不能只是盲目地追求經濟效益,還要注重它的社會效益。“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5]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文藝需求的質量也有更高的標準,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要結合實際推出更多符合人民需要的優秀作品。
參考文獻:
[1]埃利希·弗洛姆.健全的社會[M].歐陽謙,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
[2]弗洛姆.在幻想鎖鏈的彼岸[M].張燕,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74.
[3]埃里希·弗洛姆.占有還是存在[M].李穆,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5.
[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5]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8.
【責任編輯:黎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