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摘要: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通常卻被我們忽視,不被我們利用。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創設語言情境就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最好良藥。
關鍵詞:運用任務型活動創設語言情境;運用任務型活動創設語言情境;利用課外活動;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21-01
興趣是自覺學習的先導,也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之一。如果一個人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就會主動地去追求知識,然后把學習看作是一種樂趣,也會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中學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對世界充滿好奇、渴求獲得更多的知識,所以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通常卻被我們忽視,不被我們利用。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創設語言情境就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最好良藥。
努力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語言環境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較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一個主動的、生動的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充滿著模仿、觀察、實驗、創造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觀念,以"教"為中心逐步轉移到以"學"為中心,為學生提供、創設情景,而能更好地進行英語活動的機會,營造出和諧、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去。
有了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動力,一個人有了強烈學習動機,才可以有強大的學習動力,也才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我們英語教師創設一定的自主學習的氛圍,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當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成為認識興趣,學生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進而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一個 開放的學習環境,會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愉悅地進行探索,積極地進行思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才可能發現問題、產生聯想、想象進而產生創新意識。作為教師應放手給學生權利,讓她們創設英語活動,鼓勵學生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真實語言環境中主動快樂地學習。
1.運用任務型活動創設語言情境
如此的任務型教學方法,旨在扎實雙基,教會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學活知識,著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體現了語言,交際功能,融教學目標于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強化了教學重點。根據"任務型"英語教學的特點,我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5-6人,好中差學生搭配好,每節課都設計一到兩個小任務,讓學生以做調查、小記者采訪、自由會話、短句表演等形式完成任務,并根據個小組的表現進行打分。這激發了各組之間的競爭意識,每個學生都有鍛煉機會,同時學習好的可以幫助差生,發揮了合作學習之長。
2.編排英語短劇,創設語言情境
當教學到一定的階段,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時,我組織學生編排英語短劇。 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根據所學的單詞和句型自編對話、自演小品,或編演課本劇,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學目標就在學生準備、參與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以親力親為的感受去領悟語言。組與組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進行表演,并現場打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給出一個題目,他們積極排練,主動找老師指導,表演。有時老師竟然處于被動地位,竟然想象不出他們的能力會這樣強。例如在新目標八年級下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一單元教學時,編排英語短劇:My party。有了這樣一個語言環境,學生編排出來的短劇語言流暢,繪聲繪色,即學到了語言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興趣。
3.利用課外活動,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一堂 富于活力、吸引力的英語教學課很重要,但豐富的課外活動也是不容忽視。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交際,是師生之間的、生生之間的交際運用,不是我教你學。所以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學生樂于參與的課外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班級的一切布置都采用英語設置。如板報的設置、課程表、干部表、值日輪流表、班規、校規、中學生守則等。除此之外,課下要求學生交談時、玩耍時盡量使用英語對話。這樣在玩中學,學中玩,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用英語對話,教唱英文歌,演講比賽,電話、購物,創造學習運用英語的氛圍;組織英語學習興趣小組,互相取長補短。通過一系列的課外活動,學生感受到英語的起源于生活,很有趣,就會習慣于將英語用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語言情境的創設,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創設愉快的語言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新課程改革需要我們這么做,英語教學的發展需要我們這么做。正如教育家贊可夫所說:"我們要努力使教學充滿無拘無束的氣象,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這樣的氣氛,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 所以說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尤為重要,讓我們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情景 和氛圍, 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英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