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珂
摘 要:本文針對藝術類院校教學現狀,提出了藝術專業課中碎片化教學的意義。作者通過對學內容碎片化和學習時間碎片化的角度,指出碎片化教學與微課的關系。怎樣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海量信息能夠進行正確取舍是碎片化教學所需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碎片化;微課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194-01
現在教師與學生面對巨量的信息資源,通過移動互聯網獲得各種知識碎片。教師的教學不局限于課堂上的45分鐘,學生的學習也不只是跟著課堂被動的接受學習。如何讓學生將瑣碎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主動的學習,因此碎片化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傳統藝術類教學
現在常用的教學方式是將課程教學整體進行分解,以單個的知識點為單位,然后將盡可能把多個點串聯成線,最后對這些線加以融合,形成為一個整體面。我們在舞蹈學習過程中,老師將舞蹈分解成單個動作進行教學,學生通過單個動作訓練,最后成為一個完整的舞蹈。這也是我們常規意義是的知識點碎片化教學,微課是其具體表現形式。
微課具有時間短小,內容精的特點。教師將章節內容按知識點進行分解,學生對單個知識點進行學習。難道藝術專業教學就是將單個知識點視頻化,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傳播就形成了微課嗎?筆者認為知識點內容視頻化只是碎片化教學的一部分。微課碎片化教學不應該是打著信息化的幌子讓學生跟著視頻被動的學,而是要學生利用合理的時間利用信息化內容主動的學。
二、碎片化教學
1.內容碎片化。與碎片化學習相對應的是整體化學習。首先讓學學生對課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讓學生明白這門課程學習后能做什么,碎片化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學。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明確每個知識點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并且要留有思考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去達到創作的目標。比如在音樂制作過程中學會了某個和弦,那么在什么樣的歌曲中怎樣用到該和弦比較合理,讓學生試著嘗試,讓他們在不同的音樂中比較其中優劣。碎片化教學中要優先考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明白學生的個體差異,將相同的知識內容按照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技巧來制作一些精美多媒體資料,使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和喜好來挑選自己更加愿意、容易接受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練習進行練習鞏固,用于鞏固本節知識。
2.時間碎片化。學生在課堂外怎樣學習呢,隨著移動網絡的普及和即時通訊軟件的運用,移動學習突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移動設備是進行碎片化學習的最佳途徑,應對學習時間的碎片化,我們還要有學習資源的碎片化,微課的建設更利于碎片化學習。比如,在音樂制作過程中,學生在生活過程隨時隨地找到各種靈感,隨時記錄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信息,不再在教室或音樂教室里一段合適的音樂而冥思苦想。微課在內容上精煉,教學主題一般較小,更適合碎片化教學,因此容易達成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并且微課表現靈活,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靈活使用多樣化的提問策略促進學生思考,有助于達成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再有微課針對性強,每一個微課程都有總結,幫助學習者梳理思路,強調了重點和難點,有利于學生創新。教師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整體與各個知識點之間聯系,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融合,即要在每個微課中知識點的獨立性,又要考慮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整體學習效果。
三、碎片化教學的意義
信息化的微課碎片學習時代,移動網絡設備終端的普及,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已不再局限于狹小的教室或一個固定的空間和有限的45分鐘課堂內。將知識的傳授集中于課堂教學內,將知識的內化集中于課后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未來的學習方式將是一種無時無刻的溝通,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獲取所需任何信息的方式,即“碎片化學習”。讓課程無處不在,讓學習無處不在,碎片化學習需要依靠信息技術支撐,也需要精品的微課課程資源作為載體。碎片化學習不僅讓零碎的時間得到有效的利用,還讓師生打破傳統的教學條框,重新認識學習的過程,重新認識所需要的資源,用信息技術來支撐高效、有針對性的學習。
總之,碎片化教學不僅使在校的學生能輕松應對自己的學習,更要對社會上學習愛好者提供自主學習資料,碎片化學習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大量的相關信息知道怎樣取舍。我們在探索怎樣實現網絡課堂的高效利用,怎樣在現代信息技術下的碎片化學習模式中讓學生怎樣主動的學,怎樣利用好碎片化教學是每個教師仍需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劉環鋒.探討藝術職業院校專業小組課信息化教學[J].藝術科技,2017(08).
[2]于海燕.碎片化學習背景下微模式教學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0).
[3]王瑜.關于MOOC中“十分鐘理論”的考證及碎片化教學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