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80-01
在人類21世紀的今天,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已成為高科技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和家長總體上還不太重視這一學科。這種狀況繼續下去,必會影響中學生物教學和今后我國生命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發展。要改變這種狀態,涉及因素很多,但就中學教師來說,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呢?
1.樹立教師的威信,爭取學生的配合
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爭取學生配合尤為重要,而學生是否配合老師在很大程度取決于他信不信任教師。要較好地調動學生,教師必須在學生面前樹立較高威信。為此必須做好以下幾點:(1)做好自我包裝和推銷,將自己的輝煌介紹給學生;(2)上好第一節課,爭取第一印象;(3)任何時候跟學生說話無論眼神、表情、語氣和身體動作都有充滿自信和果敢,要給學生肯定唯一的回答,不能模棱兩可,猶豫不決;(4)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說到底教師最終還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才能征服學生;(5)借助他人來樹立自己的威信,通過領導、班主任和其他教師,甚至高年級的學生介紹和贊揚來樹立自己的威信。當老師通過努力獲得了學生信服,他們的情緒和學習自然就會被老師調動起來。
2.教師在整個生物教學過程中必須充滿激情和愛心
人是一種有感情的動物,動之以情、攻心為上是教師調動學生的重要的法寶。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必須充滿激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生物科學、對教育事業、對生活的熱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樂觀、積極和進取的人生態度,從而對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感召力。愛是推動教育過程的力量之源,教師對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充滿愛心,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關心學生,幫助學生,時時處處都為學生著想,讓學生都感受到的教師的愛,他們也會愛自己的教師,自然也就喜歡學習生物了。
3.多用直觀教具和直觀的教學手段
對于講解生物的形態、結構和一些生理變化的過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語言來描述,學生難以接受。如果利用多媒體、掛圖、模型、標本、實物等直觀教具和直觀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等各種感官,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激發其求知欲望,主動去探究知識,將會起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腎單位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原理,若只用語言講解,學生不容易理解,而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學生一看就明白,既節省教學的時間,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設計和組織好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學,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述膝跳反射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下,用實踐來檢驗了理論的知識;在學習正常足的足弓能緩減運動時身體的震蕩時,可讓學生起立,跳躍兩次,一次足尖著地,另一次用足跟著地。經過此活動后,學生馬上就能明白足弓的結構與其生理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是其他方法難以達到的效果。
5.創設好問題的情景
5.1 利用矛盾沖突,創設問題情景。創設問題情景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結構,了解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同時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及智能水平,從而符合從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原則,才能有利于創設問題的情景。提出的問題不能過于簡單,否則引發不了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太難,使學生無從思考。在提問前要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材料作為鋪墊,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例如利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及身體的感觸與體驗創設情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設置問題情景。教學中往往會出現學生已有的經驗或知識和新的知識發生矛盾。此時,學生會驚訝萬分,形成強烈的期待感,急于探究,尋求矛盾的癥結,給予解決。
5.2 巧用詩詞、成語、俗語,提高興趣。例如,唐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頑強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詞"雙蛾來翩翩,慕此堂上燭,附炎盡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飛蛾的夜生活習性和趨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引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來描述食物鏈的關系,通過"樹→蟬→螳螂→黃雀",這一食物鏈的有機聯系,引伸出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轉遞過程。用"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兒會打洞"來說明生物界遺傳的普遍現象。學生聽來有趣,簡明易懂。
6.理論聯系實際
"實踐是認知的源泉、發展的動力和目的。"生物知識、理論與實際生活聯系得很緊密。這涉及到學生的生活、生存、身體健康等,學生是很感興趣的。例如,體育課長跑時,氧氣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結合如何調整呼吸頻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質量,從而提高長跑的成績;應用所學有關營養方面的知識,設計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譜等這些和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等。另外要加強實驗教學,實驗課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得很緊密的教學活動,故教師要努力開發和創造學生實驗的資源和條件,讓學生多做實驗,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驗證,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
7.對學生多用激勵的語言
以前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是用來激勵受挫者的名言。而對于正在成長的學生來說,經常的批評、打擊、挖苦、諷刺,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有很大的損傷的。學生失去了自尊、自信,自然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和態度,從而影響學習的效率。所以教師對學生一個小小的進步給予更多的表揚、鼓勵,將會激勵學生去嘗試獲得更大的成功。
如果切實做到以上幾個方面,相信學生一定會對生物學科產生濃厚興趣,那么我們也就完成了從要學生學到學生要學的轉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