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經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本文試圖通過生活化教學,更好的滲透生物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改變學生以往學習生物學的態度和激情,使生物課堂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光彩和活力。
關鍵字:生活化;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84-01
1.問題導入情景化,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習興趣
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吸引學生的好課,導入至關重要。巧妙的導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探求知識,為主動探究學習奠定了基礎。在講《鳥類》時,先播放一段鳥類的視頻,再設疑:假如給你安上一對人工翅膀,你能飛嗎?學生的興趣一下被激發了出來,都想弄個明白。鳥類為什么會飛,它適于飛翔的身體結構有哪些?通過個體自學,模型的觀察,小組討論,學生知道了鳥類適宜飛翔的身體特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滿足,同時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2.課堂教學生活化,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教育需要溶入生活中才具有生命力.新課程"注重與生活現實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教材上安排的小制作、調查、觀察、探究實驗、栽花種草、小動物飼養等活動,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獲取知識,使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2.1 探究新知識生活化。生物學科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中充分利用我們所熟知的生活事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從而達到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探究性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人的新個體發育》一節時,提前安排學生收集自己的成長照片,在家長的幫助下填寫《青春期發育記錄表》和《青春期心理變化調查表》,課堂匯報中同學們積極點評,目的是讓學生在互動的氛圍中進行探究學習,整堂課處處體現讓生活走進課堂,用課堂知識解決生活的常識問題。
2.2 突破難點生活化。由于生物學理論與日常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這一資源,聯系生活實際,將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生活化、趣味化,這不僅拉近了師生關系,降低了教學難度。同時讓學生在心理上有了巨大的成就感,感到生物學知識就在學生身邊,在生活里。例如:在講細胞的失水和吸水原理時,教師將糖拌西紅柿搬到課堂中,和學生討論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問題,課堂一下沸騰了。此時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看書解決問題,學生想解決問題的欲望一下被激發了,通過學生的舌戰和教師及時的點撥,學生明白了細胞吸水失水原來與外界溶液的濃度有關。
2.3 解決實際問題生活化。生物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師要創造一切條件,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去。例如:學習完《安全用藥》后,我組織學生對帶來的藥盒進行分類,學習藥品說明書的相關內容,指導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家庭小藥箱,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這樣的討論活動,學生的好勝心極大地被激發了,原來課堂上不愛表現得同學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實驗教學生活化,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和科學現象。同時,能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比如,探究"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實驗,教師提前指導學生預習設計方案,教給學生配制酸雨的方法,讓學生在家動手實驗并觀察記錄,在課堂上展示。教師一經提出,學生興趣盎然,各個躍躍欲試,都想親自動手實驗,并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風采。由于實驗操作簡單,效果明顯,學生熱情很高。激發了興趣,增強了課堂學習的氛圍。
4.生活知識生活化,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這充分說明習慣對人生的重要性。生物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新課程倡導的目標之一。 例如,在學習"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一節時,我針對學生的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讓學生寫出自己的一日三餐,對照常見食物成分表來評價自己的營養狀況,設計出符合營養標準的一日三餐食譜,引導學生合理膳食。結合"健康地生活"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學習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絕不良的生活方式。認識到吸煙、酗酒、吸毒、生活無規律、長時間上網玩游戲的嚴重危害.學生通過新知識的學習,明確了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時,糾正和強化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了學生關愛生命,關注健康的情感。
5.作業布置生活化,體驗學習生物學的樂趣
教學中結合生活中的生物,安排相關作業,可以打開學生的創造智慧,讓生物課堂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例如:在學習了《生物的命名和分類》之后,運用所學知識整理自己的書柜和衣柜。學習了《單細胞的生物體》后,自己動手配制飲料、自制泡菜、腐乳等。這樣的生物作業讓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生物學,時時在用生物學,體現了生物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總之,課堂教學注重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教師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將教學生活化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就會使學生對生物學變得樂學、愛學、好學。
參考文獻:
[1] 劉廷英《生物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貴州教育2004.4
[2] 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課堂教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