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慶梅
摘要:意境是中國美學范疇,是畫家或是筆者的思想感情與景物的有機結合,是一種情景相融、虛實相生的境界。意境,是中國美術學理論的核心概念,在中國傳統美術學的領域方面,意境不僅僅是藝術創作遵循的原則,還是藝術評價的標準。所謂意境,具體來說就是在繪畫中作者作品通過時空鏡像的描畫,在情與景高度的融合后所反映出來的藝術境界。我們的中國畫從古至今都講究意境美,可以說意境是評價中國繪畫好與壞的最高標準。對于初中生來說,美術課上了解中國畫,不光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審美境界,還要繼承并傳揚我們的國粹,因此初中美術教學也十分的重要。
關鍵詞:初中美術;中國畫意境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216-01
對于美術的學習,能夠提高人的修養,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創造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能夠讓人們欣賞美發現美。美術是初中,甚至是整個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可見國家以及教育部門對美術的看重。而中國畫作為我國四大國粹之一,對中華民族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中國幾千年的畫作歷史也從未偏離傳統文化母體的核心內容,中國畫自始至終注重精神的境界把握,它不同于西方傳統繪畫追求物象的真實,不以對景物真實準確的描摹為目的,它所追求的是一種精神境界。
1.了解初中美術課本所學內容,確定學習目標
以初中人教版的美術課本教材為例,教材中的第二課就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對于中國畫的學習,重點是要學生通過分析山水畫的構圖、空白和墨色,使學生領會到中國山水畫是怎樣表現意象的。中國畫大多以山水畫為主,中國的山水畫與西方的風景畫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比如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都有不同點。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中國畫形式上的美感,以及各種因素的價值判斷,還有如何在選擇素材和畫的創作中融入自己對意境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中國畫其實有很多形式,在上關于中國畫的鑒賞課之前,應該確立學習目標,比如學習花鳥畫時,首先要了解花鳥畫的一些基本常識,教師由此引入新課。其次,通過美術課的學習,要讓學生初步掌握花鳥畫的基本畫法,并能夠臨摹簡單的花鳥畫。每一種畫在它的畫法以及表現形式上都不一樣,學習花鳥畫時,要了解花鳥畫特殊的表現物象的方法。而在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就是對畫的意境內涵的理解。中國畫通常喜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中國畫的內涵美以及意境美。
2.教師帶領學生多動手實踐
正所謂光說不做假把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事情只有付出于實踐,才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美術課上,中國畫的學習也是如此,在上課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的作品,感受畫家作品的精妙,感受古今畫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發畫家的情感,并和學生一起分析山水畫作品中意境是如何表現的,讓學生理解意境是怎么回事,明白對意境的營造是畫家追求的藝術境界。教師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中國畫大多都是通過筆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語言,來表達畫家所要表達的思想以及情感,然后教師還可以展示幾幅名家的山水畫作品,讓學生試著分析山水畫的筆法,以及他要表達的情感,然后一步一步的了解這幅畫的意境,同時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創作一幅山水畫,然后題上自己喜歡的詩詞,這樣不光鞏固了課上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有更深的理解,對它的意境有更深的體會,還能感受藝術的豐富多彩,讓學生愛上中國畫。
3.帶領學生體會中國畫的意境美
意境是情與境的交融,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把意境稱為境界,他說景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情感,謂之境界。畫家們常常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作品中,來達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目的。中國畫的意境美在于動靜結合,虛實相生,例如唐代詩人王維的《鳥鳴澗》這一首詩,就是典型的虛實相生,動靜結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是密不可分的,例如鄭板橋畫竹,有詩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還有像竹子一樣高潔的品質,詩意入畫,畫又依詩而存。許多人都喜歡畫竹,但是想真正的畫好竹卻不容易。蘇東坡曾說,畫竹必先成竹于胸,胸中當有君子之心,方能揮灑卷上。這就是所謂的"胸有成竹"。然而胸有溝壑者,是非常人能夠比擬的,因此畫竹的人雖然多,但真正能畫好竹的人卻少得可憐。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意境鑒賞時,還要注意畫中所畫的景物是什么,類似于梅、蘭、竹、菊、蓮等景物,通常表達的是作者不愿隨波逐流的高潔的情趣。
4.總結
對于中國畫來說,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沒有意境或者意境不鮮明,絕對不能創作出稱之為"好"的畫。中國畫主要表現的是自然美,它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傳統。中國畫作為國粹,學會鑒賞它的意境之美,是對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這是我們作為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與義務。雖然說美術課不是考試必考內容,但是既然課程安排有美術課,就說明它對學生的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責任重大,要讓學生通過對中國畫的學習,產生對中國畫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感。
參考文獻:
[1] 李廣南.《論定格中國畫藝術的人文思想》 ,學術期刊 ,2009年4期
[2] 付永珊.《淺論中國畫的意境之美》 ,學術期刊 , 2010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