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中
摘要:論文從四個方面了解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然后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四條途徑,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心理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226-01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人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家庭結構的變遷等社會因素,給孩子帶來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主要表現為厭學、考試緊張、人際關系恐懼、單相思、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等心理障礙。這些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深深憂慮,因此,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形成廣泛共識且刻不容緩。
1.了解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學生因遺傳、生理素質等方面的原因,給學生造成的生理缺陷,進而影響到學生心理,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造成很大壓力,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產生自卑心理,形成孤僻的性格。
1.2 家庭環境因素。是指家庭教育的觀念、方式、方法及父母等親屬的性格、行為方式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對孩子負有言傳身教的重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父母及親屬的性格、行為方式,對待問題的看法,甚至他們的情商對孩子影響很深。有的父母樂觀、開朗,孩子大部分也愛說愛笑,善于交往;有的父母自私狹隘,孩子也容易斤斤計較。當然,這些現象也不是絕對的。父母與孩子感情親密,孩子愿意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父母在與孩子交談中就比較容易了解到孩子的內心想法,發現問題也會非常及時。弗洛伊德、羅杰斯等心理學家非常強調家庭經歷,尤其是童年期家庭經歷對人心理健康的作用。
1.3 學校環境因素。學校是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孩子在這里會接受系統的、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二十一世紀的一代新人。如若不然,仍在一味地抓"應試教育",抓所謂的教育質量,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方面的培養,到頭來,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協調發展,能力、特長得不到充分發揮。這樣,就很難培養起具有健全心理素質和協調發展的合格人才,學生也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學情緒。
一名合格的老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健康的心理和豐富的知識。需要強調的是對小學生來說,教師品德最為重要。因為他們會首先從老師這里獲得對社會、團隊和個人與個人之間關系的最初認知。這些認知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卻影響深遠。有些教師對有缺點或犯錯誤的學生,不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是采取罰站、罰抄作業、罰掃地、甚至打罵這些不當或過激做法都會使學生的身心受到傷害,會使他們產生恐懼感和對事物的不正確判斷,易形成心理障礙。其次,老師應在鉆研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學習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上多下功夫。應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上多做努力。反之,教師一言堂,采用填、灌、壓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心理就會受到壓抑,產生心理障礙。
1.4 社會環境因素。家庭和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社會變化必然要影響到個人、家庭和學校。社會環境的好壞對孩子的心理同樣會產生大的影響,很難想象一個環境很好的社會有許多心理不健康的人。我國目前存在的一些社會現象對孩子影響很大,如父母下崗,家庭遭遇等都會使孩子心理受到影響。
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2.1 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學校各科的教學應當以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為依據,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的內容、要求等特點,建立相應的心理素質教育培養目標,使各科教學過程和學校心理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并通過促使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來真正提高各科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學校各科教學中蘊含的的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2.2 優化學校、班集體的文化心理環境。學校教育應當重視校園文化心理環境建設、班集體建設。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發揮、發展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自主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調節學校、班集體的人際關系,以及加強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使學校、班集體真正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樂園。
2.3 接受挫折教育,培養心理品質。學生經受挫折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時,要立足于分析他們失去心理健康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給以疏導和排解。
2.4 取得家長的配合,深化心理品質教育。良好的心理品質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結合起來,協調統一。要預防和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首先要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大力開展健康向上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其次,家庭是培養學生健康情感、良好習慣、優秀品質、高尚道德的第一個基地,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和消除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家長不能溺愛孩子,但應尊重和理解孩子,正確認識和估價自己的孩子。
總之,不論是老師特殊的身份與地位,還是教育改革的趨勢,都迫切地需要我們多學一點兒童心理健康與咨詢的知識,它不僅能使我們的工作開展得得心應手,而且還能為促進我國兒童身心健康作出有益的貢獻。但愿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成為兒童心理健康的"保健醫生",真真正正地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讓我們陪孩子們一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