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躍麗
摘要:習作教學是整個中、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關鍵的一環。觀察生活、廣泛閱讀、積極練筆、有效評價是讓學生形成寫作能力、養成寫作習慣、提升寫作水平的有效的習作教學策略,靈活運用,收效明顯。
關鍵詞:小學語文 習作教學 有效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小學低年級的寫作訓練成為“寫話”,而中高年級的寫作訓練則成為“習作”。 “寫話”和“習作”是寫作訓練的不同階段,“寫話”是啟蒙,而“習作”則是入門和基礎練習階段。習作教學是整個中、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關鍵的一環,因為入門的寫作訓練和練習是進一步表情達意的基礎,也是今后學習和工作的基本素養,盡管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作家、成為文字工作者,但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用書面語言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當然,習作教學也不是無從下手、無跡可尋的,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了一些習作教學的規律和進行習作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素材
對于觀察之于習作重要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多次強調,寫作的基礎是生活,寫作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入手,懂得觀察生活,才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懂得觀察生活,習作時才能有源源不斷的素材。小學生的習作中需要的素材一般都是他們能夠看到、聽到或者經歷過的事物,但是如果沒有教師或專門的指導者加以引導,小學生在生活中的這些體驗和經歷往往都是無意注意,在他們腦海中只有一個淡薄的、片段的、粗略的印象,讓他們在寫習作時加以應用是很難的,更別說描述得具體、生動了。因而,在習作教學之初,教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會學生觀察,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在一次寫自己熟悉的一種小動物的習作練習中,筆者發現許多同學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時,對它們的外形特征都描述得不夠清楚,有的寫兔子的嘴邊有三根長胡須的,有的寫有五根長胡須的,有的寫兔子尾巴很短的,有的寫兔子尾巴很大的……明顯是沒有仔細觀察過,只是大致有個印象,在具體寫時就把握不準了。為此,筆者特意不對學生的習作進行直接評價,而是開了一堂觀察課,告訴他們觀察小動物,要按從上到下或者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進行觀察,而且對具體的細微的地方要仔細觀察,不要模棱兩可。在經過指導后,學生習作的寫作順序和細節都把握得更準確了,這就是“有意注意”帶來的好效果。
觀察不僅能夠讓習作寫得更準確、具體,而且也是一種素材的積累,有過細致觀察的經驗就好比儲存了多種不同顏色的布料,“做衣服”時就可以信手拈來、隨心搭配,不愁沒有材料。比如,為了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筆者讓學生在秋天的時候收集樹葉進行比較和觀察。學生們帶啦了楓葉、銀杏葉、黃楊葉等多種形狀各異的落葉。筆者指導學生認真觀察這些樹葉,它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葉柄是粗的還是細的?葉脈是怎么分布的?讓他們用手摸一摸樹葉是厚的還是薄的?是軟還是硬?想一想它們像什么?學生們都用心地體驗了,說出了各種各樣美妙的體驗。結果在一次寫秋天的校園的習作中,筆者發現了這樣精美的句子:“楓葉紅紅的,像閃亮的五角星,又像紅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楊樹葉軟軟的、嫩嫩的,摸著好像初生嬰兒的皮膚……”正是因為有了之前的觀察,在習作中孩子們才知道該寫些什么,而且寫得優美、動人。
二、鼓勵學生閱讀,培養語感,累積語言材料
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需要“輸入”“輸出”兩個方面相互作用才能獲得長足的進步和提升。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正是告訴我們,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大量的閱讀“輸入”必不可少,在進行習作教學時筆者發現,一些學生雖然并不缺乏生活素材的積累,可以在進行習作寫作時卻很難文通句順地表達出來,要么表達不完整,要么東一句西一句沒有邏輯條理。而有些學生雖然生活積累可能不那么豐富,但是簡單的素材卻能夠寫得有條理、有特色,而這些學生大都是喜歡大量閱讀課外讀物的。由此可見,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感,準確地組織文字語言的表達,靈活地運用各種能夠出彩的句式,甚至學會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因而,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意讓學生多讀多倍,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同時又能開闊眼界,積累寫作的間接經驗。
三、多進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練筆, 積累寫作經驗
習作教學,單憑生活素材和語言素材的積累還是不夠的,如果不進行實際運用,永遠都是紙上談兵。小學中、高階段每學期只有七八篇習作,而這種單元的習作訓練由于間隔時間比較長,上次習作講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到了下次習作時一方面可能不適用,另一方面可能學生已經忘了怎么用。遠遠達不到穩步提升學生習作水平的教學目標。而在習作之外再給學生布置較長的習作練習,難免大大增添學生的學習負擔。所以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小練筆”的設計,小練筆由于篇幅短小、用時較少,可操作性比較強,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單一的寫作訓練,比如描寫一處景物,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等。小練筆既能與課文內容結合,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夠對學生進行集中、有效的單項寫作訓練,讓學生積累寫作經驗,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讓學生堅持寫日記也是一種比較好的練筆方法(頻率可以由學生自己合理安排)。因為日記是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學生一般都能夠樂于記錄和表達,而這種長期的表達訓練,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而且日記中的事,還可以當作生活中的素材積累,在一定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到某次習作中。
四、加強習作指導、評價,查缺補漏,提升寫作能力
習作指導、評價在習作教學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在習作的指導中教師進行的是系統的寫作指導,從一篇作文的審題、構思、布局謀篇到重點詳略的安排、細節的處理都會涉及,便于學生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習作的寫作方法;在習作的評價中教師能夠發現學生習作中突出的優缺點,可以針對學生普遍掌握不好的部分進行加強指導,對于寫得好的寫作,教師的鼓勵也會起到巨大的作用,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成就感,對寫好作文更有熱情和信心。
參考文獻:
[1]姚冬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6,(11).
[2]洪柳.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素材的積累[J].學周刊,2017,(06).
(作者單位:長春市一零八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