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靈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民族的文化都是浩瀚的文化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很多民族都遭受了外來文化的沖擊,本民族的文化漸漸被舍棄,被世界同化。這樣的現象無疑是令人痛心的。民族文化是寶貴的社會財富,人們不能任其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本文主要以土家族為例,探究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旨在傳承和發揚各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
少數民族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也傳播著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少數民族聚集地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逐漸拋棄了本民族的文化,很多少數民族的學生已經忘記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所以,培養民族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將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播下去,讓中華民族文化精髓流傳千年,不至于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是需要人們共同努力的。
“文化”是漢語言中早就有的詞匯,《周易·象傳》中說的“觀乎入文,以化成天下”,就是文化最開始的出處。本文所談的文化,就是指民族文化,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特有的習俗、信仰、語言文字等內容。在中華文化詞典中,“文化認同”的解釋為一種肯定的文化價值判斷,即指文化群體或文化成員承認群內新文化或群外異文化因素的價值效用符合傳統文化價值標準的認可態度與方式。經過認同后的新文化或異文化因素將被接受、傳播。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土家族學生對于本民族文化和漢族文化的認同感,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土家族文化,使其認同土家族文化,將其精髓繼承和發揚下去。
一、土家族學生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認識現狀
經濟的飛速發展沖擊了各個地方的文化,土家族學生在這樣迅速發展的時代,學習了很多各式各樣的知識,對于本民族文化卻知之甚少,令人擔憂。
(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土家族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
近年來,石柱縣經濟飛速發展,各種文化也涌進當地的各個學校,學生受到很大的影響。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土家族學生漸漸拋棄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紛紛學習漢語和外語,卻忘記了屬于土家族的語言和文字。
在學校,關于土家族的文化教育漸漸消失。學校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也漸漸有了國學教育,民族教育卻難以開展。學校重視學生的成績,重視學生的德育發展,為此制定了一系列條例條規,對于傳承土家族民族文化,卻沒有什么有效措施。外來文化的沖擊、學校的不重視,導致學生逐漸忘記本民族文化,土家族文化逐漸遺失。
(二)土家族學生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認識
隨著石柱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學校的教育也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改革,但民族文化教育的位置始終沒有擺正?,F階段,土家族學生對于本民族的文化已經沒有深刻的印象。其大多不會說土家族語言,甚至連最基本的土家族對親人的稱呼都已忘卻。土家族學生忘卻了本民族的文字,從小學習漢字和漢語,在發展過程中,土家族學生不小心丟失了本民族的文化?,F在,老一輩還記得自己是土家族,還記得土家族有一種舞蹈叫做甩手舞,記得土家族有自己的服裝,美麗不輸韓服,不輸和服。當滄海桑田,這群老人離去后,還有誰記得曾經的榮光?
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民族學生文化認同感存在的問題
文化認同感是十分重要的。少數民族學生認同漢族文化,有利于各民族之間的團結,而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有利于保障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應予以傳承。要想培養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共同努力,而在語文課堂上培養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還存在問題。
(一)家庭方面
培養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首先家庭方面需要做出適當的引導??墒?,很多民族學生的家長自身也不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不清楚本民族的語言,不會寫本民族的文字,不認識本民族的服裝。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家長都忙于工作和生活,學生也面臨沉重的學業。他們共處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說明從家庭方面來對民族學生做出引導,存在很大的困難,可實施性并不強。
(二)社會方面
現在網絡的力量十分強大,在生活中,人們所接觸的信息大部分就來源于網絡,而現在網絡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社會范圍很廣,從這個方向培養民族學生對于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方法是比較多樣的,卻也存在問題。首先,花費的資源沒有固定支撐;其次,很難找到愿意一直將這個活動堅持辦下去的人;再者,網上的資源過多,學生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不一定會主動學習本民族的文化,而且學習效果不可查;最后,學生在學習生涯中,能接觸社會的機會并不多,家長也不放心讓孩子自由進入社會,這就使學生學習本民族文化變得更加困難。
(三)學校方面
要想在學校培養學生對于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最大的問題還是教育本身?,F在的學生都面臨升學的壓力,無論是家長、學生,還是老師,都緊抓學習。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家長不一定愿意學生將時間花費在與升學無關的項目中。在面臨升學壓力的情況下,就算還有精力學習其他東西,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與時代緊密相關的、流行的東西,而不會將時間花費在自己不熟悉、不一定感興趣的事情上。再就教師而言,如果要在學校推行民族文化教育,這也是壓力很大的一件事情。因為他們要主動學習這項文化,才能有能力將這些文化傳授給學生。但是,很多教師不愿意這樣,因為這會分散他們的時間與精力,甚至可能會影響學生成績。
無論是從家庭、社會還是學校,培養學生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都存在很多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中,尋找怎樣的方法和途徑,來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這是人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雖然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為了不讓民族文化漸漸遺失在歷史長河中,為了讓民族的靈魂得以流傳,人們還是應當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人們可以從點滴做起,一步一步地,小的改變總會帶來大的收獲。
(一)在不同學段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因為各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教學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學應當分階段進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在幼兒園階段,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是有限的,其對于一些簡單的、帶音樂性或節奏性的事物明顯更感興趣。所以,在幼兒園階段,教師可以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有趣的土家族兒歌教給學生,并且將這些兒歌穿插進學生的生活,還可以采取獎勵制度,鼓勵學生學習。本階段的學習更多地是培養孩子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興趣,學習一些兒歌,培養一些語感,讓他們明白,土家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在小學階段,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土家族兒歌的學習也讓他們對于本民族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認知教學。在一二年級,學校可以每周安排一節課的時間,教學生一些簡單的土家族語言,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練習。例如,教學生如何稱呼父母以及身邊的人,教學生學會一些簡單的基本用語,可以用兒歌或游戲的形式加深他們的印象。同時,教師還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講解土家族的傳說和習俗,讓學生大致了解本民族的歷史。學生要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在每周一節的民族文化課上,學生可以穿上民族服飾上課,使學生認可本民族文化。在三四年級,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文化認同感的教育可以適當加深。可以教學生書寫本民族的基本文字,讓學生明白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一個民族的文字代表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只有當一個民族的文字流傳下來,其歷史才不會沒有記載,文字是其存在的證明,也是本民族的寶貴印記。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正確認知本民族的文字,每周可以增加一節民族文化語文課,為學生簡單講解土家族的文化知識,教孩子學會寫土家族的文字。到了五六年級,學生的學習負擔相應加重,民族文化語文課可以適當調整為每周一節。有了一至四年級的學習基礎后,學生有了一定的民族文化積累,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試著創作土家族語言的作品。例如,編和土家族文化相關的兒歌,寫和土家族文化相關的故事,然后將這些作品展示出來進行評比,激勵學生學習民族文化。小學階段設置這樣的課程,更多的是為了培養民族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使其愿意了解并接受本民族的文化。
進入中學階段后,學生的學習負擔相對較重,所以就應改變少數民族文化語文課的形式??梢詫⑴c土家族文化有關的內容,以語文選修課的形式設置出來,學生自由選擇課程,每位學生必選一門,學期末還要進行考核,合格后才能為學生頒發相應的證書。比如,設置一門與土家族語言相關的語文課。在這堂課上,教師將土家族語言以各種形式授給學生,然后在學期末進行簡單的筆試和口試之后,老師會將這一門的分數換算到語文期末考試的成績中,學生合格后,教師還可以為其頒發證書作為鼓勵。在初中階段,設置這樣的課程,更多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本民族文化,時刻樹立民族文化意識,培養其文化認同感。
進入大學后,學校的各種環境變得開放和自由。學??梢怨膭顚W生創建與民族文化相關的社團,當然既然是語文教育就不能脫離語文。在形式多樣化的基礎上,其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民族文化,讓更多的人接觸并學習土家族文化。
(二)與民族文化相關的校本教材建設
要想在各階段開展少數民族文化語文課,相對應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市面上基本沒有與土家族相關的可以用于語文教學的書,人們只能尋找另一條出路——校本教材建設。
所謂校本教材建設,就是結合本校實際來編寫教材。與各階段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化語文課相對應,在幼兒園階段,應當編寫一套簡單易學的關于土家族兒歌民謠的教材;在小學階段,可以編寫一套涉及土家族各方面文化的教材,可以以單元的形式編寫。比如,第一單元大致介紹土家族的基本信息,第二單元介紹土家族的習俗,第三單元介紹少數民族的文字等。因為涉及的內容較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握節奏,教學分階段進行。在初中階段,校本教材的編寫就應當有側重性。例如,選修課程是土家族文字,這本教材的內容應當都是與土家族文字相關的信息,如文字的由來、土家族文字與漢字的相對應等。
校本教材建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所需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編寫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但是,為了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人們應當尋找最合適的方法編好校本教材。
四、結語
五十六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這五十六個民族文化,才組成了璀璨的中華民族文化。因此,除了傳承國學文化外,人們還應傳承這些美麗的少數民族文化。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可以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文化,讓五十六個民族更好地團結在一起。
(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