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爾鋒 高玉琳
摘 要:隨著人類社會和教育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教育技術手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虛擬現實課堂成為走進多媒體參與教育教學課堂中的翹楚新秀。虛擬現實的沉浸感、交互性、構想性及其不是現實勝似現實的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全方位“武裝”提供感覺,促使課堂教學乃至教育教學步入更適宜大眾創新、個體差異分層教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規律的高效進程。個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人才綜合培育開發、科技進步、文明傳承、國家的前途、民族的未來、人類的命運將隨之有日新月異的變化。
關鍵詞:虛擬現實;大眾創新;個體差異;反饋;激勵
當前,基礎教育技術手段發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但這些多媒體參與教育教學效果還是不及學生、家長對之的期望。首先,學生通過電視、平板電腦、手機等終端獲取媒體信息量大而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又對其良莠不分,加之全球經濟形勢依舊嚴峻的大背景下,結構深度調整過程中,就業壓力大等因素,沖淡了當前以互聯網、云平臺、電子白板、在線課堂等多媒體繼續模式的學習興趣,弱化了認識愛好,消減了求知動力。加之以高考分數指揮棒引領下的應試教育大環境下,課堂教學是“滿堂灌”的物式行為和“填鴨”過程,作業是“題海戰術”,考試是“單元化”。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把有一些奇思妙想的學生視為“異端”,早早武斷地將其靈感的萌芽扼殺于襁褓搖籃中,壓抑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澆滅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實踐應用和創新開拓能力沒有很好地開發和訓練,使之將來步入社會大舞臺不能充分展現其勞動價值。
而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中的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正是在目前社會人才教育培養出現瓶頸時,課堂教學中奇思妙想的創新激發和領先實用信息技術IT中的增強現實AR有機結合應運而大放其應用效果。
一、虛擬現實的沉浸感,使教育教學中的知識獲取由感性認知到理性升華有實在給力的跳板
在虛擬課堂教學環境中,師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等感覺上的刺激與現實世界完全一樣。與文章作者的心理感知歷程幾乎深感同受;和數理化生等方面大師專家“同時代”探究學科規律;跟英語教授、國外“同學”交流,在如同母語語境的氛圍中享受外語學習樂趣;生物、地理等學科學習中手摸眼看地具象接受。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在切實的感性認知中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理性認識也逐漸儲備好足夠的信息使其在不經意間頓悟提升。
二、虛擬現實的交互性,搭建知識、思想、師、生等幾者之間的高效交流學習平臺
在虛擬課堂教學中,知識、思想、師、生等相互之間沒有時空制約,廣泛、充分、分層次的溝通交流,加深交流信息源、師、生等之間認識,情感共融,信任增強,學生心理向積極向上的健康方向發展,思維活躍,意識發散開放。交流一對一的指正、肯定、認可、贊揚,既符合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需求,同時又激勵學生在不同學科、不同層次中的個性張揚和潛能開發,避免因個體差異而帶來的“一刀切”的弊端。
三、虛擬現實的構想性,使教育教學中師、生、知識、思想等幾者之間進行廣泛聯想,激發出學生靈感的火花,引燃其探究創新欲望,萌生發展開拓的爆發力
在虛擬課堂教學氣氛中,學生在外語課內外迸發出激情四射的英語演講;數理化生等理科中,構思設計出新穎別致的設備,獨辟蹊徑的實驗,煥然一新的觀點,高效節能的運作方案;置身于文章人物之中,在語文課堂內外淋漓盡致表演,與歷史人物“面對面”談心;跟地球上、星空中的陌生人溝通;在體育課中全身心投入鍛煉,大汗淋漓而未感累乏疲倦;音樂課中盛情高歌,余音繞梁;美術課中將胸中丹青揮灑自如;舞蹈課中鶯歌燕舞,流光溢彩盡興綻放。及時中肯指正、點評,良性循環,核反應鏈式“雪崩”正向激勵效果。正如諺語:聰明的孩子是夸出來的,鋒利的寶劍是錘煉鑄就的。
在虛擬課堂教學中,我們人民教師更加勠力投入:精心備課,盡心上課,合理分層布置作業,耐心差異輔導,潛心分析、反思、反饋、激勵鞭策學生。
總之,在虛擬現實課堂背后,IT、AR等技術領域科研團隊和教學老師們精誠合作,潛心研發孵化利用,定會使祖國的花朵更加燦爛綻放,大眾人才復興、中華強國復興夢光彩熠熠!
參考文獻:
[1]阮成武.教育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1-01.
[2]程正方.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大眾科技創新夢的童子功孵化器(課題批準號GS[2016]GHB178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