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進鵬
摘 要:在素質教育推行的今天,社會的人才需求正在發生著改變,概念式教學經過實踐的檢驗,被廣泛運用到課堂并且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果。在概念式教學當中問題情境能夠有效地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質量,而且能夠有效克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創新意識被遏制和學習停留在書面層面的弊端。通過實踐研究,對問題情境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的積極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生物;知識抽象;問題情境
時代的發展變化對于學校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傳統式教學不再貼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概念式教學受到老師和學全的喜愛。生物是高中一門重要的學科,而且生物學科的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老師不斷更新教學模式,用最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難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一、問題情境對于生物教學的意義
首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印象。課堂時間有限,而高中學生的學習負擔比較重,因此在課堂一開始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而概念式教學中的問題情境正是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通過問題情境的建立幫助學全在問題中建立概念之間比較完整系統的聯系,加強學全對于概念的理解。
其次,有利于明確老師的主導角色和學全的主體意識。教育工作者在將問題情境融入教學的時候需要聯系學全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圍繞課堂中心內容提出相對應的問題,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伴隨著學全思考能力的提升,深化問題情境的難度,以學全自己為學習的主體,老師進行有效的引導,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再次,鼓勵學全發問,讓學生深入問題當中,在實踐當中提高獨立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育工作者應該清晰地認識到課堂是老師與學生雙向的學習溝通交流,因此老師要走下講臺,融入學生當中,設立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更要用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勤思考,善發問。當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的時候,說明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并且在把課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這一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
最后,使教學評價更貼合實際。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評價主要有以下的表現:第一是體現了概念與概念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第二是概念融入情境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運用。當然,教育工作者應該注意學生將抽象概念運用在實際當中的能力。
二、問題情境如何融入高中生物概念教學
1.實際實驗引出問題
生物是一門貼近自然科學的學科,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盡量還原實驗的相關重要背景,加深學生的理解,激起學生對問題的興趣,營造熱烈討論的學習氣氛。
例如,在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這一課當中,老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模擬達爾文的實驗,用沒有遮住胚芽鞘尖端的和遮住胚芽鞘尖端和下面的形成鮮明的對比。
然后依次循序漸進地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要遮住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的一部分?胚芽鞘彎曲生長的是哪一部分?感受單側光刺激的又是哪一部分?你怎樣解釋這一結果?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根據學生答案再展示標準答案,讓學生了解胚芽鞘尖端受到單側光刺激后,就會向下面的伸長區傳遞某種“影響”,造成伸長區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現向光性彎曲。
在探討完上一個實驗以后,學生對于植物生長素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通過問題情境深化學生的理解。
這時,老師接著發問: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后向伸長區傳遞的影響是什么呢?
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另一個提前做好的實驗成果,充分增強情境引發問題的效果。向學生講述實驗原理,把切下的燕麥尖端放在瓊脂塊上,幾個小時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將瓊脂切成小塊。再將經過處理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麥胚芽鞘一側,結果是胚芽鞘會朝側彎曲生長。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沒有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胚芽鞘既不生長也不彎曲。
利用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學生也能在實驗講解和展示的過程中了解到尖端產生的影響是一種化學物質,而且可能是一種和動物激素類似的物質,被溫特稱為“生長素”。
2.問題情境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利用學科的特性,我們可以將問題情境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在學習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的時候,可以發動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觀察,激發學生發言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總之,在傳統式教學不再貼合時代發展對學校人才培養要求的時候,教育在革新,概念式教學的問題情境效果顯著,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讓教師兼顧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安文.生物學課堂教學情境及其創設[J].生物學教學,2013,33(3):14.
[2]吳予塵.初中生命科學概念教學芻議[J].科學教育,2010,16(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