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龍
摘 要:初中體育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依據課程目標,自己靈活選擇教學內容,這既是對教學內容靈活性的體現,也是對體育教師教學的挑戰性的體現。主要論述了初中體育課堂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這一方面,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尋找切入點,分別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
我們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既要選擇利于學生身體健康的內容,又要選擇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內容。首先教學中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掌握技術技能的熟練程度,掌握技巧的快慢,取決于教師如何有效引導的程度;其次學生對學習體育技能有沒有興趣,主動還是被動,其學習效果會截然不同。
由于現在的學生從小生活在家庭溫暖的氣氛中,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喜怒哀樂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剛一上課,教師以精神抖擻、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出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自然會鼓足精神、煥發活力,使得這節課有一個很好的開始。
一、熱愛學生
教師情感的核心是熱愛學生。首先,老師熱愛學生,學生就會喜歡上體育課,這也是學生學好體育技能技巧的起點和前提,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和推動力是值得肯定的,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其次,教師必須要按要求給學生講清有關動作要領,一步一個腳印地反復練習,直至達到標準動作,決不放松對學生的要求。
二、培養學生體育愛好
老師給學生講解體育知識、示范運動動作,讓學生學會和掌握各種體育技能以及培養體育情感是我們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尤其是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運動對我們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生命在于運動,在各種體育競賽中自己為國爭光的自豪感和榮譽感等,讓學生從具體的案例中體會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三、創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
在這種由教師創設的輕松愉悅的心理氛圍和環境中,學生能積極主動且有勇氣和信心去完成老師所教的動作,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假設教師一味地批評或者指責學生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對,學生的自尊心自然會受到傷害,學生會喪失參與鍛煉的信心或把上體育課當做是一種負擔。那么,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會明顯降低,出現無效和負效的現狀。
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能積極參與、認真投入到體育教學過程中是其有效性的前提條件。第一,學生是一個個具有鮮活個性的主體,體育教學活動范圍很廣,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影響,如果沒有規范的組織和紀律約束,就很難完成教學。體育教師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牢固掌握各種體育技能、方法手段、情感教育,以促進他們身心全面發展。例如,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隊列隊形引導學生建立必要的制度,培養學生維護集體利益和榮譽感,變“要我練”為“我要練”。第二,學生是一個個具有創造性的主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中學生都喜歡表現自己,尤其在做各種體育動作要領的活動中。每個同學的特點不同,或活潑大方、或堅定穩健、或是膽小急躁等。教師要清楚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體育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創造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持之以恒地鼓勵和不間斷地熏陶,才能使學生有意無意地積淀積極的心理品質,養成穩定的創造性人格。第三,學生是一個個具有發展性的主體,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比賽是體育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教學形式,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學生靈活果斷,有恒心,能吃苦耐勞,敢于克服困難,勝不驕,敗不餒,鍛煉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挫折,教師應鼓勵他們正確對待和克服。第四,學生更是具有積極進取精神且互幫互助的群體。在交往中提高自尊、自信。體育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集體練習或分小組練習的教學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互幫互助、共同合作,互信互賴,虛心學習,形成團結友愛的觀念,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樹立終身學習鍛煉的體育思想。
總之,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既少不了體育教師的循循善誘和耐心細致的引導,更重要的是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和反復練習,這樣才能達到教與學和諧統一,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教師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引導學生把思想和情感緊密聯系起來,在教師和學生的密切合作中讓學生深刻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感受到運動的美,讓他們在學習鍛煉中不斷提高自己,在激勵與期待中增強信心,不斷煥發拼搏奮進的力量,從而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最終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劍.打造高效初中體育課堂初探[J].學周刊,2015(21).
[2]郭守菊.多種途徑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