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摘 要】目前高校的舞蹈教學改革正在進行中,但是如何將舞蹈和美學結合起來,通過科學化的手段劃分量化的衡量標準,對學生進行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教學,依然是當前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本文將引入“相由心生”的美學概念,就如何結合舞蹈的美學力量進行高校舞蹈教學改革提幾點看法。
【關鍵詞】美學概念;高校;舞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0-0184-01
一、舞蹈的美學特質
舞蹈是一門藝術,不僅有鍛煉身體、塑造形體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藝術化的形式來表達人物的情感,展現人的精神氣質。舞蹈還是一種能充分體現時間和空間的藝術,因為人們對于舞蹈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往往是在轉瞬間感受到的,即使現在可以通過錄像將舞蹈表演永久地保存下來,但是人們最直接的感受是一轉瞬即逝的美,通過舞蹈的動作“流逝”也讓觀眾們感受到了時空的流逝,從而傳遞人們的精神感受。
二、“相由心生”的美學概念
“相由心生”指的是“我們所看到的只不過是我們內心世界(精神)的反映。”而從唯物主義角度出發能更為科學地理解該概念:我們對外在事物的理解,往往是主觀感受在前,所以會影響對事物的判斷和理解;反過來也可以理解為人物內在情感的變化也會導致人外在形象的變化。
三、美學概念與高校舞蹈教學改革
(一)高校舞蹈教學現狀。當前高校的舞蹈教學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往往注重的是舞蹈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習,以及舞蹈動作技能的訓練,很少涉及到關于舞蹈這門藝術形式的藝術內涵講解,更不用說關于舞蹈的美學概念,不斷的模仿訓練使得學生的審美產生疲勞,對舞蹈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舞蹈就是一種很機械化的動作組合,這就失去了舞蹈教育的意義。目前在高校舞蹈教學上主要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有以下幾點。
1.經驗傳承的方式少,創新難度大。從客觀上來講,高校舞蹈教學受到舞蹈表演教學傳承的影響,由于舞蹈的特性,舞蹈的教學必須要通過教師來完成,這是因為只有通過實際動作的教學才能讓學生完成舞蹈動作和內心情感的交融,如果只是通過錄像和課本來學習學生的肢體語言很難和舞蹈者的內心融合在一起。因此這種通過“人”教學的方式難免會出現教學經驗傳承的偏差,教師會在教學傳承中加入自己的感受,而學生在學習舞蹈時也會加入自己的感悟。
2.教學目的模糊。從主觀上來講,高校舞蹈教學在教學目的上還沒有明確,甚至出現了錯誤的目的導向。學生學習舞蹈課程大多是為了修學分,很少是出于真正的熱愛,而老師教學也有大部分是為了教學任務,并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問題,這就和實際的教學目的相違背。
3.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手段單一,學生興趣不高,導致教學的質量無法保證。此外,教師的教學風格、沒有進行差異化和個性化教學也是影響舞蹈教學質量的因素之一。
4.教學內容單薄。舞蹈教材內容大多是簡單的舞蹈形式、種類和動作的介紹,很少涉及到舞蹈形式內涵和創作過程、審美特征的內容,因為學生缺乏真正的美學認識,所以無法真正理解舞蹈這門藝術。
(二)舞蹈的美學概念對高校舞蹈教學改革的啟示
1.舞蹈藝術理論教學。藝術理論教學是提高學生文化知識水平和審美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可以在教學內容上增加有關舞蹈藝術內涵的講解,只有真正掌握了舞蹈的內涵,才能用心地去理解美、感受美,學生在學習舞蹈時才能將動作和自己的內心情感融合起來。
2.舞蹈藝術語言教學。由于外在的舞蹈表現使得內心情感發生變化,然后又因為內心的變化而向觀眾塑造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因此舞蹈的藝術語言教學也很重要,教育者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對舞蹈的感性認識和自己的體會將對藝術語言解讀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能巧妙地融合自己的情感和舞蹈所體現的情感,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然后以情感帶動舞蹈變化。
3.差異化、個性化教學。學生的舞蹈基礎、個性、天賦等都不同,所以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進行差異化和個性化教學,避免籠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學生被舞蹈藝術魅力所感染,然后形成自己的舞蹈藝術風格;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的氣質和對藝術美學的理解,在選擇適合自己的藝術風格中確定藝術表現形式。因此,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多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創新型的舞蹈人才。
四、結語
“相由心生”美學概念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對舞蹈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認識到舞蹈不僅有鍛煉身體和塑造形體的功能,其更有美學功能,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可以通過舞蹈向人們傳遞美好的情感。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舞蹈者的自身素質,明確學習的目的,然后不斷地認識和完善自我,更重要的是通過舞蹈的普及可以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舞蹈的理解,從而真正地去認識和感受舞蹈的美。
參考文獻:
[1]朱雅菲.“相由心生”對中國古典舞表演的啟示——以作品《飛天》為例[D].北京舞蹈學院,2017.
[2]甘艷.論如何在舞蹈教學中進行舞蹈美感培養[J].新教育時代,2014(10).
[3]李晶.談舞蹈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遼寧師專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