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關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部分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 課程改革的理念已深入到課堂,課堂教學的探索活動已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新課程改革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有些英語課堂教學卻時常存在著一些形式化的問題,影響到課程改革的真實和深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一個被廣泛探索,常提常新的問題。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那么,怎樣在有限的時間里,既完成大量的教學任務,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呢? 結合自己多年英語教學中的體會,對如何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策略進行了如下的探析和嘗試。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堂效率;提高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頭開好了,基礎打好了,成功就有望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及課程的進一步規范,給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則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一個被廣泛探索、蘊含豐富、常提常新的問題。現在英語課堂上普遍存在的現象是“表面繁榮”,教學手段“先進”,形式花哨。看起來似乎熱熱鬧鬧,可是一節課下來,學生卻往往搞不清自己在探究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些學生一節課就只是看熱鬧、湊熱鬧。這往往是教師對新課程理解有偏差所致。只有教師弄清楚英語課的特點和主要任務,才能更好地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讓他們不斷強化持續的學習動機,培養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能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在情感的體驗中,學習知識,完善人格。
一、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對期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結果的概括性表述,就是美國學者布魯姆在他的教學論中說的,學習者通過某課程的學習之后在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所產生的行為變化或變化的結果。它是目標教學的靈魂,主宰著整個教學活動,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
1.認真研究教材,教師要對每一節課所要講授的內容了若指掌,教材的編排目的、教材的重難點、教學目標等要準確把握;
2.認真研究學生,教師要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熟知,做好課堂預設,以及課堂上新生成的東西。例如,教師應能夠知道哪些知識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哪些是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需要多加指導;
3.認真設計教學實施計劃,也就是認真備課,設計教案;認真準備教學所用材料,課件、教具學具等。
4.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也應做充足的準備。比如,學生在課前可根據要學的內容,上網上搜索相關背景資料知識,例如,我在講授基礎模塊上第五單元Food時,我是這樣處理的: 因為本課主要內容是介紹中西方人們所喜歡食物的不同,學生對這一話題很熟悉,也很感興趣,因此我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語言活動。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動手查閱有關這一話題的資料,并自己動手制作ppt課件,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合作、探究,已達到對本課要學的內容從分了解的目的。
在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注重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在課堂上創設情景尤為重要,并且情景的創設要呈現多樣化,這樣可以把學生引入一個妙趣橫生的萬花筒式的英語世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一是利用實物創設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課堂上應用一些直觀教具(如杯子、蘋果、鋼筆等)增強學生的親切感,從而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二是借助直觀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英語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本掛圖、插圖、簡筆畫、多媒體等教學設備,設置英語教學情景。通過情景的創設,學生靈活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提高了聽說的能力。總之,通過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濃厚的求知欲,拓寬學生的思維等多種方法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英語興趣和英語思維。
三、分層教學,面向全體學生
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是有差別的,面對不同層次學生組成的群體,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于:如何對待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解決好教學要求與學生接受能力不一致這一矛盾。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面向全體學生,對每類學生的要求要具體、要貼切,做到因材施教。平時備課和上課時,我做到分層次設計教案, 分步實現教學目標和要求,使每個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有收獲,對基礎知識扎實、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教學時高起點、快節奏、大容量,要求這些學生對有關知識的掌握一步到位;對基礎差、分析理解及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學時低起點、慢節奏,小容量、反復練,允許這些學生逐步掌握已學知識,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課堂設計要強化互動教學,讓學生活起來?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所講述的只是學生想要領悟而領悟不到的,曾經研究而研究不來的部分。”這也就是說,教師應講在“點子”上,要重在導引上,更多的時間應該還給學生,要巧妙地設計,讓學生有機會體驗,有東西探究,從中萌發創新意識。設計每一堂課的時候,都要做到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妙趣橫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體驗課堂內容,觀察學生的探究動向,善于捕捉學生的思想火花,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在大膽放手讓學生體驗的同時,要強化互動教學,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多練,多討論。例如,我在講授基礎模塊(下)Unit 7 Health 中的reading 部分時,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充分準備,課中我適時的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團結協作。讓學生認識到吸煙的危害,從而更好地理解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學會客觀地、辯證地和全面地了解吸煙的弊端,并形成自己的觀點。歸納文章主題、段落大意,并由此獲得情感體驗,構建出民主、開放自主的新型創新合作教學模式。并設計如果你的親人或朋友吸煙的話,你會怎樣去勸服他們戒煙呢? 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有一個自己展示的平臺,從而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不斷的在課堂中研究、在課堂中發展、在課堂中生成,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樹立科學的效益觀,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優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關注學生的學習成長,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應平.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0(3)
[2]詹遠紅.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