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受害者中,未成年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能直接減少他們受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傷害;再次,一個孩子往往能影響一個家庭,本文從當前國內外對這一行動的研究與發展現狀及必要性探索,提出了目前可執行性較強的幾種實施途徑。
關鍵詞:食品營養;食品安全;走進中小學;探析
民以食為天,飲食安全教育作為全民教育,是一個民族對人體健康的長線投資,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小學生的健康和營養狀態關系到國家的未來[1]。在一定程度上,小學生的飲食營養健康狀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個國家的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水平[1]。緊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時,社會上的各類人群對學生的營養健康和食品安全越來越關心,也成為了行業研究的熱門課題。
一、當前國內外研究與發展現狀
中小學食品安全教育一直是世界范圍內的共同命題,韓國和日本的飲食教育都從中小學開始。2005年,日本頒布了《食育基本法》,并將這一課程寫入法律,將“食”納入基礎教育,與德、智、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強調中小學教育的“德食智體”全面發展。我國1990年首次提出《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要求普通中小學必須開設健康教育課[2],1992年《中小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試行)》要求全日制小學和普通初中開設健康教育課具備師資等條件的每周至少1學時,尚無條件者可由不定期的講座逐步過渡到定期的健康教育課[3],但仍有近一半的中小學未能開設[4],1994年教育部對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教學)計劃進行調整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調減了其他課程的時間,但首次提出健康教育課應達到每周0.5課時[5] ,從政策上保障了學校健康教育的規范開展,2012年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目標、任務與內容以及課時的安排要求,2016 年《健康促進學校規范》就開設健康教育課,設定健康教育課的內容,健康教育課有教學計劃、教案、教具和教學評估,健康教育的課時安排等提出規范性要求[6] , 而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教育一直沒有被規范的例如相關文件及政策之中, 2015年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范現國建議全國中小學校開展食品安全選修課[7][8]。2017年“食安校園行”系列活動已走進北京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學,有些學校也制定了“小學食品安全主題教學計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劉秀梅表示,“我們不僅要重視食品安全知識的科普,更要重視食品安全的素質教育。”國內食品安全領域知名專家、智云達董事長桑華春博士對食品安全教育走進中小學活動表示肯定,“目前國家對食品安全教育沒有專門的體系,人才培養和基礎設施都極為缺乏,但目前學校、學生和家長又對健康生活十分關注,開設這類課程十分有必要。未來,希望能夠通過課程的持續開發,不斷完善中小學食品安全教育培訓體系,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1]。
二、食品營養與安全走進中小學的必要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受害者中,未成年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究其原因,與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缺乏食品安全基本常識有著很大的關系[1]。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能直接減少他們受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傷害;再次,一個孩子往往能影響一個家庭,孩子的食品安全素養,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家庭的食品安全認知。拒絕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僅需要態度,更需要能力。對于未成年人來說,他們的辨識能力相對較弱。在我國,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恐慌”、對基本食品安全知識的茫然、部分媒體對食品安全的以訛傳訛,都表明我國全民食品安全素養需要提高,既要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素養,也要提高食品監管者、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素養。要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素養,“從娃娃抓起”事半功倍[7]。同時根據筆者對酒泉市中小學食品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分析發現,小學生營養知識的儲備較少,且飲食習慣不合理,需要通過開展多種途徑的飲食健康教育,使其不良飲食習慣得到有效糾正。
食品安全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全民教育,盡快進入中小學,讓食品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從娃娃抓起”,減少垃圾食品的傷害[7]。
三、食品營養與安全走進中小學的途徑與方法
首先,組織編寫科學的實驗講座讀本(包括視頻制作)。由教育部門或委托相關教育研究機構牽頭,組織食品安全專家及相關的教育師資力量組成讀本編輯組,編撰統一的食品安全科普讀本。
其次,開辟食品安全選修課程。通過講座及視頻或體驗式小組實驗等多種方式定期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進行相關知識的講座,提高孩子們的自我約束能力;
第三,通過項目形式組織團隊進行“食品安全進校園”展覽展示和宣傳活動。范現國認為,可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需求,普及食品衛生安全監管法律法規和科學常識,加強法律宣傳與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切實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維權意識,提高同學們法制意識,增加食品衛生知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消費觀,提高防范能力[7]。
第四,將食品安全知識滲透入同學們日常學習生活。定時或不定時組織同學們開展食品安全校園實踐活動,將應用性較強的實踐納入課外活動進行學習和探討[7]。
另外,通過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宣講會、主題班會等專題課堂,將食品安全知識以及法律法規滲透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4]。
中小學食品安全教育一直是世界范圍內的共同命題,食品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可以借鑒國外關于食品安全教育的經驗以及先進的出版物、視頻教材等,增強國際之間的交流,建立交互學習的機制,快速地、有效地開展我國中小學食品安全教育工作[7]。
參考文獻:
[1]嚴琦.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體系[N].中國食品質量報,2010-03-06 (004)
[2] 國家教育委員會.衛生部.學校衛生工作條例[EB/OL].[1990-06-04].http://www.moe.gov.cn.
[3] 中小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試行) [J].中國健康教育,1993,9(7):9-12.
[4] 尚大光.1994年全國學校衛生現狀抽樣調查:2000年學校衛生發 展戰略目標與對策研究之一[J].中國校醫,1997,11(6):405-408.
[5]國家教委.關于印發《實行新工時制對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 (教學)計劃進行調整的意見》和《實行新工時制對高中教學計劃 進行調整的意見》的通知[EB/OL].[1994-07-05].http://hk.lexiscn.com.
[6]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EB/OL].[2001-06-08].http://old.moe.gov.cn.
[7]王小萱.讓食品安全盡快進入中小學課堂[N].中國食品報,2015-03-06(002)
[8] 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通知[EB/OL].[2001-11-19].http://old.moe.gov.cn.
作者簡介:
薛新花(1978,06—),女,漢族,甘肅酒泉人,黨員,講師,學士,主要從事食品科學與健康教育教學。
*基金項目: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 GS[2017]GHB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