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司
摘 要:建筑結構設計中有效提升安全認知水準,一方面能憑借功能空間需求,為建筑提供更加完善的結構體系,以此增強建筑結構穩定性的同時,更能提升住戶在建筑空間中的整體感受;另一方面則憑借相關施工技術體系的完善,有效為工程技術體系發展提供了保障,并降低了工程構建的成本損耗。本文基于建筑結構設計中如何提高建筑安全性展開分析,在明確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同時,期望能夠為后續建筑設計體系的發展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安全問題;解決對策
1 建現階段筑結構設計存在的問題
1.1 建筑材料質量無法保障
建材是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基礎保障,若建材質量參數無法滿足工程功能體系需求,則勢必會影響整體施工水準,甚至更會為建筑功能環境的使用埋下隱患。在實際工程中,可知由于經濟利益方面的誘惑,有部分施工單位存在偷工減料的問題,甚至在建材市場中收集不合規范的材料,通過特殊渠道應用在工程建設中,如此不但侵犯了建設單位的經濟權益,同時更易對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影響,嚴重破壞了城市建筑行業的風氣。
1.2 結構設計人員安全意識不足
結構設計人員是根據建筑方案擬定維穩體系的技術關鍵,只有具備完善的技術知識和嚴謹的設計態度,才能避免工程圖紙在內容上出現偏差。但從現階段建筑結構設計環境來看,部分結構設計人員對建筑項目結構安全性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僅僅是將圖紙設計當成工作,不但促使結構設計體系頻繁出現問題漏洞,同時也增加了工程施工事故發生的概率,為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埋下了極大的隱患。另外,結構設計人員安全意識不足,同樣源于究責機制不完善的問題,自然導致結構設計人員素質水平長時間沒有提升,甚至還會影響設計單位形象與信譽度。
1.3 建筑抗震性不滿足地方標準
憑借我國地域寬廣的特點,在地形和地理狀況方面,我國也有諸多地方性規范針對抗震烈度有對應的要求,特別是在某些地震頻發地帶,對于建筑結構抗震性和保護措施的要求更高,同樣對結構設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更為嚴格。故而,在建筑結構設計環境中,相關設計人員必須針對地區巖土質量和周邊環境細致審核,并根據規范和地方抗震烈度確定結構形式,針對建筑構件的配筋和混凝土強度有效協調,才能確保建筑工程體系具備良好的抗震性能,以此為住戶提供更加全面的安全保障。
2 建筑結構設計問題解決對策分析
2.1 強調地區抗震烈度重要性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提高建筑設計人員的抗震意識是有效方法之一。建筑結構設計人員要從思想上對建筑結構設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工作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還要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創新思維,對工作有一個認真負責的態度。此外還要有求新求精,不斷超越的工作作風,精心設計每一個設計。還要善于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對于優點和長處要積極發揮,而缺點要及時進行改正,以便于積累更多的經驗,進而更好地應用在工作中。建筑結構設計人員還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對建筑物自身抗震的重要性有起碼的認識,切實地履行自身的工作責任,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工作中還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有機地結合,控制好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使設計者的設計理念最終能夠完全在建筑物中得以體現,近年來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設計中還要與其相契合。
2.2 提升結構設計人員專業水準
作為一名建筑結構設計者,應不斷地強化自身的職業素養,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多學習,在積極提高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因素的重要意義和現實意義。要加強建筑結構的概念性設計,還要充分考慮到材料性質、施工技術、自然環境對建筑結構的使用性和安全性所產生的影響,工作中注意思考和練習,設計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要對施工過程給予全程的跟蹤,對施工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與施工人員進行積極溝通,最大限度地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達到預期的標準。另外,還要科學合理地制定技術規范,這樣做是為了在施工中更加靈活地處理各種問題。
2.3 保證建筑材料的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對于建筑住宅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在最新住房體制的提出和實施后,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建筑的安全性是檢驗建筑結構設計是否合乎標準的第一要素。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礎,在建筑質量中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在選擇建筑材料時要以優質為第一參考用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質量好的材料能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后期維修的費用,增加建筑的使用壽命,使建筑物的耐久性得到根本提高。
2.4 提高建筑施工人員的素質
建筑行業的工作人員在素質上參差不齊,而建筑物的建設規模和數量都在不斷擴大,所需要施工人員的數量也有所增加,這就很容易出現施工人員在施工質量上難以保障的問題。管理隊伍的素質雖然有所增加,但如果施工人員的素質沒有得到有效提高,還會有很多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施工質量無法保障。這樣看來,施工人員的素質在整個建筑施工中處于重要的位置,也是保障建筑結構設計的重要方面。
3 建筑結構設計原則分析
首先,在建筑結構設計工作開展期間,需要根據建筑設計師的方案展開力構分析,并提供相應數據模型反復考量,及時將建筑中潛在的力學問題向各專業反應,才能確保工程設計進度滿足體系完善的需求,避免為工程的構建埋下隱患;其次,強柱弱梁等理念必須被結構設計人員知曉,在此期間明確工程主次,并在荷載矛盾解決時,有主觀意識去堅守結構要求,才能避免建筑結構被其他功能體系影響;最后,結構設計工作開展期間,結構設計人員需明確構件剛性與韌性的協調性,避免剛性過大,在形變量影響下出現建筑構建損壞的情況,而韌性過大則影響建筑功能空間的穩定性。故而,此類問題仍需結構設計人員細致審查,才能確保在適當的工程中,具備剛性與韌性的統籌原則。
4 結束語
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意識的有效提升,不但能夠確保結構設計人員的素質水平得以保障,并能夠將先進嚴謹的結構設計理念貫徹入現階段建筑功能環境內部,以此提升住戶的感官質量,同時根據建材質量等細致統籌措施,確保建筑工程結構體系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得到保障,以此避免地震等環境中,對建筑結構體系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故而,在論述建筑結構設計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過程中,必須針對建筑結構設計工作流程和相關抗震理念深入分析,在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優化對策之后,才能為后續建筑結構體系的構建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文峰.建筑結構設計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解析[J].中國房地產業,2017(22).
[2]楊海蘭.建筑結構設計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解析[J].裝飾裝修天地,2017(16).
[3]李達新.關于建筑結構設計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0):244-244.
[4]李曉龍.關于建筑結構設計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分析[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7):0001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