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華
摘 要: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量人口向城鎮轉移,二、三產業也向城鎮聚集,這也使城鎮不斷向外擴張,傳統的土地利用格局和耕地利用占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也存在耕地被占用的情況。耕地作為最基本的生命線,同時也是確保糧食安全的最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城鎮化發展與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實現城鎮化發展與耕地保護共贏的局面。
關鍵詞: 城鎮化;耕地保護;影響;保護途徑
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其與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耕地被占用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而且存在耕地數量持續減少、現有耕地利用率不高及耕地受污染等問題。耕地作為人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在當前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需要積極探索城鎮化發展與耕地變動的規律,針對城鎮化進程中對耕地保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對耕地的有效保護,有效的解決城鎮化進程與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
一、城鎮化發展對耕地保護的影響
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其對耕地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必然需要占用一定的居住用地和交通用地,但人口不斷向城鎮匯集,人均占地面積也大幅度降低,實現了土地的節約利用。同時當前農村土地利用方式一直處于粗放式的模式,但在城鎮化進程中,更重視土地的集約利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也對耕地還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由于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導致城郊一些肥沃的農田變為建筑用地,導致耕地經濟總量大幅度下降。而且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大量的農民進城務工,耕地存在拋荒的情況,糧食產出量日益減少,這無論是對耕地保護工作還是糧食安全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導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同時還要造成耕地浪費和閑置的問題。雖然所占用的耕地實施了耕地占補,但通常是占用了肥沃的耕地,被的則時廢地和荒地,補的耕地與被占用的耕地在產出效益上無法相比。另外,城鎮化進程中,工業發展速度較快,大量的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的隨意排放和丟棄現象對一些農田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農田土質出現沙化、酸化和鹽漬化等情況,耕地產出效率下降,甚至存在部分耕地無法再繼續耕種的情況。
二、城鎮化進程中耕地保護途徑
(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為了在人增地減的情況下確保糧食的自給和糧食安全,國家設置了耕地保護紅線,以此來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普遍存在耕地被侵占或是被挪用的情況,非法用地及以租代征的違規行為較為常見,耕地撂荒現象日益嚴重。這就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加大對耕地保護的力度,嚴守耕地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來保障糧食安全。同時還要對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進行嚴格管控,盤活存量耕地,確保占用和補充耕地在質量和數量上保持一致。設置耕地保護指標,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和政策,確保配套法律法規的完善,從而依法開發利用土地,實現對耕地的有效保護。
(二)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制度,盤活農村建設用地
在當前耕地占補制度執行過程中,補充質量放寬的要求,即先對耕地數量進行補充,再采取承諾提質改造的方式來提高耕地質量,這就導致部分地區在耕地占補制度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占優補劣的情況。這就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有效的解決耕地占補平衡問題。通過對被耕地指標調劑進行規范,采取多種渠道確保補充耕地的有效落實,同時還要實行差別化補充耕地指標調劑標準,以此來有效的調動補充耕地地區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同時加大對耕地層剝離再利用的推廣力度,優化土地整治運行機制,采用多種模式來激發土地整治項目的積極性,并進一步對土地整治項目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實現對閑置低效土地的盤活。統籌拓展占補平衡新增耕地渠道。例如,我國可積極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精準扶貧土地整治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來拓展新增耕地來源。
(三)劃定永久保護區塊,明確耕地必保范圍
除了要堅守耕地紅線外,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益也是重中之重?,F在很多耕地都是由山地開墾的,土地不肥沃,耕地質量不高。因此,要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益,我國應建設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格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對原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域,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堅持從嚴管控原則,行政、法律、經濟手段多管齊下,城市可以考慮以市(區)為單位,農村可以考慮以鎮(鄉)為單位,使耕地保有量維持在一個合理水平。尤其針對“非農化”問題,我國要高度重視,嚴格落實“四個禁止”,堅決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
(四)構建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
通過構建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內化耕地保護的全部成本與效益,給予保護耕地的農民和地方政府以市場價格確定的耕地保護成本補償或外部效益補償。提高地方政府和農民保護耕地的收益,也即提高了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成本,使耕地成本與建設用地成本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在這樣的競爭機制下,農民會更加珍惜耕地資源,地方政府也會抬高“用地門檻”,會認真地進行耕地保護的成本收益分析,從經濟效率的角度考慮耕地保護的重要性,而不是僅僅從政治任務的角度權衡保護耕地與發展經濟之間的取舍。所以,耕地保護中的種種問題主要還是耕地保護經濟補償問題,解決耕地保護問題的主要出路也在于建立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才能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農民保護耕地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實行耕地有償保護,也是體現社會公平。
(五)有效管理撂荒土地,維護耕地動態平衡
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中,大量農民進城謀生,農村原有的耕地撂荒現象大量存在,這些被撂荒的耕地,大多數是坡耕地。根據抽樣調查的情況,有的地方撂荒耕地已達30%。這些耕地既然無人耕種,當地就可以考慮轉化為林草地、林果用地等。而在有些地方,原有林地也難免被開發改用作耕地的情況。耕地的動態平衡,其實也是各類土地利用的動態平衡,在這個過程中還必須考慮用地構成的優化方向,管理使用好撂荒耕地,對維護耕地動態平衡具有積極意義。
三、結束語
在當前城鎮化進程中耕地數量減少無法避免,但在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新形勢下,保護有限的耕地也客不容緩。由于城鎮化的發展是其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土地的集約化利用水平,并以此來促進農村的發展,減少農業人口,其并不是將耕地變為建筑用地。因此在當前推進城鎮化進程中,需要統籌城鄉發展,注重保障糧食安全和保護好農民利益。對城市與農村的界限進行合理確定,明確城鎮化的內涵,堅持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即需要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將保護耕地作為一項重要的目標。通過加大對耕地保護的力度,以此來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實現耕地的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1]李維新,高飛.我國耕地保護現狀及對策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2(32).
[2]陳美球.我國耕地保護的效果與其提升對策探討[J].中州學刊,2012,(1).
[3]劉彥隨.中國土地資源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