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制造企業進入產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市場需求趨于飽和,產品日趨標準化,同類產品競爭加劇,銷售增長緩慢甚至下降。此時,控制成本成為企業經營管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而且成本的控制流程和方式,是競爭對手不易模仿的,是企業特有的資源,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文簡要地分析了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研究;對策
制造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該重視成本的問題。相對于輕資產的服務業,制造企業產品成本的構成相對復雜,原材料成本和轉換成本所占比例較大,而且生產過程是可見的、能夠被觀察到。制造企業由于上述特點的存在,成本降低的余地是很大的,成本控制的空間是很廣闊的。
一、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成本控制是企業戰略的實現方式
戰略是企業一切經營活動的行動方向,戰略制定并得以實施對企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企業在制定其戰略時,主要考慮以下兩種企業戰略:一是差異化;二是成本領先。制造企業“差異化”是很難持久的,新機器、新設備的出現,使企業依靠新工藝、新技術建立起來的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優勢維持的時間縮短,競爭對手迅速做出回應,購買相同設備,采用相同的工藝、技術,使這種差異化不再具有優勢。而成本領先則不然,制造企業成本控制流程、方法,經過長時間的探索、改進,有其適用性、不可描述性和持續性的特點,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成本控制戰略對一個企業來說是切實可行的。
2.成本控制可以增加股東財富
企業經營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在經營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如何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就是持續地增加企業的利潤。如果公司處于成長期,且股東對企業的前景持樂觀期望,企業會減少股利的分配。企業有持續、穩定的凈利潤,會用留存收益去擴大投資、擴大再生產與企業規模。增加企業的利潤的手段就是做到 “增收節支”,支就是公司各項支出。制造企業的成本是公司各項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刂屏顺杀局С觯涂刂屏似髽I的凈利潤。成本節約一塊錢,利潤就增加一塊錢,股東財富就增加一塊錢。制造業成本得到控制,就是對利潤的貢獻,就是對股東財富增加的貢獻。
3.成本控制能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和競爭對手相比,成本控制可以使成本得到持續地降低,在保持相同毛利的情況下形成價格優勢,最終企業得到的好處是增加銷售量、擴大了市場份額,能讓企業迅速的建立競爭優勢,企業的資產周轉期降低,能迅速的回籠資金,降低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會迅速進入成熟期,銷售價格維持穩定甚至下降,銷售額會出現萎縮的情況。而產成品成本的持續降低,企業的支出在下降,企業的保本銷售量降低,可以降低企業運營風險。
二、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1.成本控制的理念意識有待提高
成本不管不控,體現在沒有控制的意識,企業還停留在生產推動型的階段,不考慮市場需求,利用銀行貸款去購買原材料。生產出產品后出現滯銷情況,不能馬上銷售出去進行變現償還貸款。一邊償還貸款,一邊存貨積壓,有形的利息成本和無形的機會成本,都會降低企業的價值。
成本管而不控,體現在有控制的意識,但不夠精細、控制不住。采購部門在購買原材料時,不和生產部門溝通,造成浪費。例如,完工產品的規格長度是50厘米,毛料保持在55厘米左右。一根原材料可以生產兩根毛料,即原材料長度控制在110厘米即可。而采購部門沒有充分了解此信息,購買了長度130厘米的原材料,多余的20厘米原材料只能作為邊角料處理,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再有在企業中不考慮人工成本的控制。生產車間的一線工人很少,輔助工人和管理人員過多。真正創造價值的是一線生產工人,而輔助工人和管理人員的成本是可以適當控制的,甚至是可以取消的。
2.生產流程成本控制有待提高。
將原材料加工成產成品的過程中,轉換成本控制的不到位。有產品本身生產工藝設計的問題:出現新產品時,公司現有的研發能力不夠,只能在原有產品的生產工藝圖紙的基礎上,稍加改進。而不去考慮新產品的可能去改進的可能性。有生產線設計的問題:從原材料出庫加工開始,到下一道工序,到加工成產成品,到最后產成品完工入庫,沒有很好地布局整個生產線,原材料、半成品在各個工序間的搬運過多;對影響整條生產線的瓶頸工序問題沒有解決,生產線的最大生產能力沒有發揮出來,“規模效應”不明顯;排產不合理,導致生產線的工序、流程、更換刀具等過程變動頻繁。這都增加了產品的轉換成本。
3.產品成本核算方式有待提高
首先,公司信息化建設滯后,生產過程、數據等的記錄還停留在普通的電腦表格甚至紙質的載體上,既容易出現錯誤又不易于數據的歸集和管理,費用的歸集和分配不準確。其次,費用分配的依據不合理,間接費用按產量、人工工時分配,間接費用的“大平均”分配方式,脫離實際情況造成了成本的扭曲。按工時分配間接費用在一些以人力為主的加工過程是可行的,在諸如以機器為主要加工手段的工序,顯然機器工時才是成本動因。例如,銅材加工企業在熔銅的過程中,會使用熔銅爐。在分配制造費用的時候,按每臺爐的功率和使用時間算出電力耗費金額,以此金額作為分配制造費用的依據。再次,核算方法滯后于生產過程。月終按實際發生的費用歸集再分配,至少需要幾天的時間,使核算滯后與產品生產的過程。
4.產品成本的全過程控制有待提高
對全過程的產品成本控制不足,只關注加工過程發生的成本,而對加工前、后的成本控制不夠。前期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的成本等,后期的成本主要是質量成本等。購買的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例如銅原材料中的雜質多,就會造成單位產成品所耗用的原材料多于行業平均水平和競爭對手,或者每單位原材料制造出數量少的產成品。加工后的內、外部損失成本,也值得關注。在加工過程中,片面追求加工的數量,而忽視產品的質量問題,造成返修、退貨情況的發生。維修費會增加企業的支出,若產品不可維修,只能降低價格出售或直接報廢,也降低了公司的價值。
5.產品成本分析體系完善度有待提高
制造環節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成本數據的分析工作,好的數據分析能夠對生產提供幫助,但是,制造企業在這方面也有待提高。制造企業限于固有的思想限制,專注于制造產品,而忽視了數據的記錄、使用和分析。限于信息化程度的限制,大量的數據簡單的記錄在紙質介質,或者簡單的表格里,無法對必要的數據進行歸集、整理。數據分析的方法也不盡完善,只是做整體的成本、收入分析,沒有進行基本的本量利分析、邊際貢獻分析等。
三、加強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的對策
1.加強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意識
制造企業相對于服務業,退出壁壘較高,制造企業更應該加強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意識。將“能生產什么就生產什么”的理念轉變到“市場需要什么才生產什么”。企業從上至下樹立成本控制的理念。進行全面控制、全程控制,而不是只在生產環節才控制成本。應當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按照市場與客戶的需求進行生產。在投產前,掌握客戶的需求信息利于后期的生產,降低成本不可控的可能性。按照同產品在市場價格,和可接受的利潤率水平,倒擠出本企業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將產品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在生產過程中,也要樹立成本控制的理念。在原材料采購環節,生產一線的人員、財務人員都要參加采購,防止出現原材料邊角廢料過多,造成浪費。提高一線工人的待遇,積極組織培訓,利用經驗曲線給生產活動帶來的收益。減少輔助人員和管理人員過多的情況,對不增值的工序和人員進行裁撤,或者對其人員進行培訓指導,使其成為一線生產骨干。
2.生產流程的改進
在企業內部,樹立精益生產、全價值鏈的意識,或者借助外力,從社會上聘請此方面的專家到企業中來,現場指導:重新設計不合理的生產工序,減少不增值的工序,減少必要的產品過多搬運,找到瓶頸工序,消除此“瓶頸”。對產品排產做出規劃,降低不必要的停工。梳理公司的價值鏈,提高增值業務的比例,投入資金,提高盈利能力;對不增值的業務,少投入甚至不投入資金,降低制造企業的成本支出。向行業內的標桿企業學習,改進企業的生產線設計,使其更合理。
3.產品成本核算方式的改進
首先,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可以串聯起制造企業的所有業務,所有信息在權限范圍內的人員都能隨時隨地查詢得到,降低了人員記錄的工作,降低了人工成本。在“大數據”普遍使用的背景下,信息化使企業進行數據分析成為可能。其次,建立企業的“資源池”、“作業池”,使用作業成本法,改變傳統的成本核算方式。找到真正的成本動因,更為準確的分配間接費用。再次,采用標準成本,解決成本核算滯后于生產的問題。
4.產品成本的全過程的控制
嚴格控制原材料的質量,不能只關注價格,而不關注質量問題。建立“合格供應商”制度,建立“合格供應商名錄”,向名錄中的供應商優先購買原材料,且價格上可以給與一定讓步。組織生產部門、財務部門、采購部門定期更新名錄,對原材料的規格、質量、價格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對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剔除出名錄,且對需要重新進入名錄的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關注產成品的質量問題,公司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制度,全體人員、全部生產過程考核。將“質量成本”和薪酬掛鉤,讓員工樹立“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
5.產品成本分析體系的完善
樹立成本數據事后分析的理念。事后的分析工作使生產過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生產加工過程更趨于合理:哪個過程需要添加設備,哪個生產工序需要增加人員;哪個過程需要減少設備和減少人員。提高購進原材料、生產過程、售后服務的全程信息化水平。使用“大數據”,可以對歷史數據、同行業數據和標桿企業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找到企業可以改進的可能性。采用本量利分析、邊際貢獻分析和平衡記分卡,將財務數據與生產經營過程聯系起來,也是制造企業“業財融合”的實踐。
四、結語
制造企業應積極修煉“內功”,將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行業相同利潤率的情況下,會形成有競爭力的價格,增加產品的銷售數量,持續地增加企業價值。形成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意識,對生產流程的改進,使用合適的成本計算方法,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相信制造企業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付園園,劉淑芬.企業成本控制常見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20):128-129.
[2]鐘立.探究企業成本控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改進辦法[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