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宇 康繼紅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水文行業特別是基層水文單位,應以黨和國家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為契機,深刻總結行業特色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創新性地改革財務管理模式,適度引入管理會計新理念,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信息化帶來的便利,積極適應會計改革所帶來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強化;基層水文;財務管理
一、基層水文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必要的財務管理意識
新的會計制度要求單位財務管理涉及財經法律、規范制度的各個方面,全面系統的反映單位的各項收支業務,提高單位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全面性、相關性、可比性和及時性,全面提升財務信息質量。而目前基層水文單位的現狀是,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現象普遍存在,財務管理更多的是流于發票審核、費用報銷和資產購置,以及對財務人員的管理上,對資產動態管理、財務分析及其結果應用往往重視不夠或者忽視,未能體現財務管理的真正意義。財務人員對新的會計制度、會計工具理解不到位,不能站在財務管理的角度去審視新事物可能對現行財務管理工作帶來的沖擊,未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成果改善財務管理及數據分析手段,財務處理方式仍處于傳統狀態。法律意識單薄,日常工作中不善于運用法制思維和法律知識,缺乏風險意識。
2.預算編制和執行缺乏有效控制
新實施的預算法對財務管理的透明性、合理性以及全面性更加重視,對財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層水文單位受自身條件限制,專項資金預算往往編制不全面、不細致,或者其專項資金預算由上級主管部門統一編制,不能真實、科學的與其實際業務需要合理貼合,容易導致預算執行中隨意調整專項資金用途或者擠占專項經費的情況;部分單位存在編制預算時只編報財政性資金,未將非財政性資金納入預算,預算編制缺乏完整性;由于對財務管理不重視,財務管理決策隨意性較大,資金支付審批制度不嚴格,隨意擴大資金使用范圍,浪費或挪用現象時有發生;基層單位缺乏專項資金績效管理,資金使用不能進行跟蹤考核,難以發揮資金應有效益。
3.內部控制不規范,缺乏有效監管
基層單位長期以來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正確認識,內控意識不強,內部控制更多的是停留在規章制度層面。合同管理不規范,主要表現在合同簽訂前未進行會審,合同條款就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約定不清,支付條款超過規定比例,未按照合同約定條款支付價款,未按規定扣留質保金等。未單獨設立財務部門,財務部門歸入綜合部門管理,不利于財務專業化管理;財務人員配備少,一人多崗,甚至一人兼任會計和出納,不符合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度。問責機制執行不力,處罰力度不夠,難以真正發揮制度的約束力。會計監督機制不完善,監督體系不健全,內部審計不能及時跟進,且大多為事后監督,難以進行全過程跟蹤與監督,會計監督流于形式。
4.資產管理未實現動態監管
貨幣資金管理存在安全隱患,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后仍存在規避使用公務卡現象,不利于資金監管,容易造成虛報費用套取資金。由于水文國有資產存放地點較為分散,管理不便,加上長期以來“重采購,輕管理”思想嚴重,國有資產的調撥、處置及出租出借等方面管理不規范,固定資產管理長期處于靜止狀態,存量資產未能有效盤活,資產使用效益低下,也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二、強化基層水文財務管理的對策分析
1.創新財務管理理念,培養高素質管理人才
要在會計改革帶來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下贏得制高點,使水文財務管理適應水文事業持續發展新要求,首先的就是要實現財務管理的理念創新。要加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宣傳力度,使財務人員逐步樹立信息化的財務管理理念,綜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加快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步建立數字化報銷平臺,使單位各個部門的財務信息能夠實現共享和交換,提高財務部門和單位其他部門的業務協同,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水平。同時,要打造一支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隊伍,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和職業道德培訓,不斷增強財務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財務管理意識和主動學習意識,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及專業技能,使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能精通財會專業知識、政策法規及相關技術知識,還能掌握預算、計劃、執行、決算的運作規律,從而適應新時代人才戰略的需求。同時,要讓財務人員深入單位業務流程,熟悉本單位各業務部門的業務流程,加強財務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和協作,讓財務螺旋到業務,成為一名“全科醫生”,這樣才能逐漸開拓財務人員的視野,更好地為單位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加強預算管理
在大數據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帶來的紅利,及時建立基于數據共享和控制的統一平臺,整合預算、會計核算、固定資產、決算等模塊數據,植入財務分析指標和預警指標,建立以預警為主的動態監控管理機制,通過預警監控,及時發現預算執行與預算是否銜接一致、預算執行是否符合財政資金支付進度以及預算執行中是否存在違規違紀行為,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將財務風險降至最低;同時利用相關財務指標,綜合分析單位預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專項經費支出分別占事業支出的比率、人均基本支出、資產負債率等會計信息,實時反映反映事業單位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為單位負責人經濟決策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提供實時數據支撐。
3.加強管理會計建設,強化區域財務能力
基層水文單位雖然分布較為分散,但是業務相似性較高,這為整合財務部門和會計核算提供了現實基礎。參照財政部門的會計集中核算,可以在基層水文單位探索建立區域集中會計核算的管理模式,根據流域范圍劃分區域,整合區域內財務力量,統一管理,統一核算,通過優化部門職責,區域內各單位僅保留會計人員和出納員,將財務管理權統一整合到本區域,這樣不僅有利于集中優勢資源,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和財務管理效率,財務人員以派駐形式負責單位內部財務工作,有利于優化內部財務工作環境,規范會計核算,利用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對單位經濟業務進行控制和評價分析。
4.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強化績效評價
現行績效評價僅限于財政專項資金,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特別是非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尚未涉及,建立綜合的內部控制平臺,整合人事、財務、業務數據就顯得很有必要。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并植入內部控制平臺,將單位綜合信息大數據與內部控制有機結合,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通過內控平臺的實時監控,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理超預警業務,及時、妥善的處理財務風險,保證內部控制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將內部控制和績效評價相銜接,內部控制實施過程與職稱、工資等職工切身利益掛鉤,有利于推動內部控制建設的全員參與及建設進程。
5.推動固定資產RFID管理技術,實現資產動態監管
通過RFID技術應用,將RFID標簽貼在需要監控的固定資產上,并通過RFID管理網絡進行管理,可實施監控固定資產位置與使用頻率,有利于提高固定資產的安全性,通過與內部控制平臺的結合,也可以為單位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提供有力支撐。
三、結語
總之,水文事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基層財務管理的有序開展。打造一批具備先進管理理念、過硬專業知識和較高專業素養的專業財務人員隊伍,綜合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使財務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不斷提高基層水文財務管理水平,促進水文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
[2]趙宇飛.大數據時代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創新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27).
[3]傅娟娟.新預算法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探析[J].財經界,2017年(1).
[4]呂學云.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財務管理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7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