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永
摘 要:基于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基于此,教師要做好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引領者,為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發揮重要作用。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創新能力;優化策略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1.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助于學生適應課程改革對個人的要求,認識到自身的學習地位,積極進行主動學習及探究式學習。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兼顧建立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加強師生的溝通與交流。此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創建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符合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順應社會潮流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目標在于為社會培養全能型的應用型人才,從現有的教育成果來看,我國已經成功由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轉變,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但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且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潮流,滿足了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是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二、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1.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小學生已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潛能,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氛圍。語文是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科學,為學生留有一定的發揮余地,在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展示,敢于抒發內心真實的想法,并針對問題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學習《隆中對》時,這篇文章原版是文言文,小學階段只學習改編版課本,可讀性強。老師要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閱讀課文對文章大意了解之后談談自己的想法,積極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思考諸葛亮為劉備謀劃的未來是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以及諸葛亮為什么能夠不出茅廬就能夠判定未來的天下三分事。只有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敢于抒發自身的見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幫助學生培養創新能力。
2.創造開放的語文學習環境
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合適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根據學情,利用現有條件創造有利條件營造開放的學習空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建良好的環境。要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將情境教學、翻轉課堂、游戲教學等融入教學中。晦澀難懂的詩詞是詩詞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如若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古詩詞的講解,會影響整體課堂效率的提升,并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嚴重的阻礙。在此情況下,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古詩詞教學的內容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并將詩人創作的背景以及古詩的畫面,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將學生放置在情境中進行學習,然后讓學生根據其所觀察到的畫面對古詩詞進行理解。
3.重視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勵教師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從學生出發,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和學生的良好互動,能夠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此外要重視學生在這一階段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將為他們以后的自主學習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學生年齡限制,考慮難以周全,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生遇到難題時一起出謀劃策,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盡到自己的責任。基于此,教師要注重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啟發與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深入挖掘課本內容并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但實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對師生的要求,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趨勢。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并為學生的創新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注重學生的身心特點,加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惠惠.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7(9):114-115.
[2]王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16(2):19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