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東
摘 要:小學課堂教學如何走向深度,主要從三個層面展開論述:從“點撥”出發(fā),可以點燃求知的欲望;在實踐中前行,可以讓教學研討駛進課堂的洪流;在課改中摸索,可以引領我們探求教育的本源,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關鍵詞:課堂研討;審視課堂
如果說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是“一艘船”,那么這艘船就一定要揚帆起航;如果說學生是一群不懼風雨的“水手”,那么我們就不會只享受徘徊于寧靜的岸邊,如果說我們都向往豐富多彩的彼岸,那么我們就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勇往直前駛向那遼遠的天邊。
一、從點撥處出發(fā),點燃求知的欲望
我在一次面向全鎮(zhèn)開展公開課的活動中,執(zhí)教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jié)課,深有感觸,我深深被課堂上與我配合默契、想我所想、急我所急、學習熱情度特濃的孩子們所感動,整節(jié)課堂上所有的生成與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一切在我的預料之中,心中自喜。課后急忙寫下了教后隨筆《小學生喜歡的數(shù)學課》。后來,在一次教研活動中與我市的譚特級交談中,才真正體悟到:行如流水、沒有波瀾起伏的課堂,不是真正的好課,所有的預設要隨著課堂上的生成靈活地進行調(diào)控,整節(jié)課不是學生來逢迎老師,而是老師要蹲下來,從學生認知水平、年齡特征出發(fā),要讓學生真正愛學、會學。我深受啟發(fā),應先關注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生長點,它對于我們課堂教學的意義和價值非常大。
不錯,興趣生長點,對于埋頭教學和工作的農(nóng)村一線教師來說,真的需要下工夫,同時也是教學中最好理解但最難解決的實際問題,有了想解決的問題,就有了研究實踐的沖動,就有了想在真實課堂情境中找答案的動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得以向縱深處延伸。
二、在實踐中前行,駛進課堂的洪流
確定了我們實踐的內(nèi)容和方向,接下來就要扎扎實實地以課堂教學為托架,讓“琳瑯滿目的商品”穩(wěn)穩(wěn)地擺上去,這就需要課堂教學中孩子們的興趣生長點不空泛,要真正從學生根本興趣源出發(fā),看來這是一個艱難踐行的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原動力,我們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領域中來,很快我們也感觸到:在之前的課堂教學中,只不過我們平時只關心課堂表面的熱鬧,從來沒有從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生成點出發(fā)來真正探索它。當我們確立了實踐的內(nèi)容后,我們慢慢地揣摩,其實引起學生興趣的切入點隨處可見,它可以是學生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它可以是編者的苦心孤詣,還可以在內(nèi)容素材選取中,可以在新舊知識的鏈接上,更可以在課后練習的精心探索過程中……我嘗試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都能在濃厚的興趣生長點上來主動探究學習,每天都能有嶄新的面貌來表現(xiàn)自我。
再次執(zhí)教四年級數(shù)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jié)課時,首先從學生已有認知經(jīng)驗和年齡特點出發(fā),布置孩子課前搜集一些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三角形的圖片,便于課上交流。此活動的布置對于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找到學生的興趣生長點。因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這樣的情境激趣比老師絞盡腦汁的預設要收獲得多。每每看到孩子們與我在課堂上的精彩生成或驚喜發(fā)現(xiàn),我都會趕快記錄下來,這樣就會讓我有那么一點成就感。當然,每次寫的論文有許多不成熟之處,也未真正發(fā)表,還需在理論和實踐的思考中不斷修改。
三、在課改中摸索,探求教育的本源
“夢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蔽覀兊慕虒W研究不可做“井底之蛙”,要勇于探索,積極投身課改,尋求教育真諦。只有投身課改,我們才能真正觸摸到教育本源。
從2013年開始,我校積極推進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講模式”課堂,并且把它作為一項硬性規(guī)定,全面實施,著實讓許多老師為難,被迫接受,畢竟我們已習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是行政推進是任何人也不可改變的,只好硬著頭皮去摸索。不料,幾節(jié)數(shù)學課實驗之后,我的心里的確有觸動、有波瀾。每次家常課、公開課都給我?guī)聿灰粯拥氖斋@和驚喜,當然也給我的教學研究注入了新鮮的泉水。
在一次次的課改實踐中,我每次都將視線降落在教育的本源上,孩子們有了追逐夢想的目標,有了好學的動力,這樣我們的實踐也就在課改中逐步走向成熟,這也是對教育本源的肯定。
當然,有實踐就有反思,有反思就有改進。每次寫論文都不能變成“無病呻吟”,要有自己的實踐想法,要有自己真實的想法,更要有自己的實踐思想,不要被行進途中的困難和荊棘所嚇倒,要有不斷實踐、學習、享受幸福快樂的心情。只要自信,這樣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讓自己在教研路上不斷播下希望和夢想的種子。
參考文獻:
[1]梅芳.關于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
[2]楊立麗.讓小學數(shù)學課堂成為思維的樂園:關于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4).
[3]沈琛.預習,為學生架設學習成功的云梯:以預習為基礎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研究分析[J].江蘇教育研究,2011(23).
[4]張學俊.精致源于細致 細節(jié)決定品位:解讀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2).
[5]周光輝.高效課堂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