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民
摘 要:當代小學生感恩意識的嚴重匱乏,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必將影響到整個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響對于小學生的培養目標的實現。基于此,結合本人在長期從事小學生感恩教育過程中的所見、所感、所思,對當前農村山區學校小學生的感恩意識的培養策略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內容,對于促進當代小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對于推進正在進行的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建設,對于把小學生培養成為可靠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專題教育活動
經常開展感恩專題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感恩意識,同時深化對感恩理論的認識。感恩專題教育就是要從學生的興趣、經驗、社會熱點問題或歷史問題出發,結合學校和小學時期學生的特點,力求將相關內容整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集中教育。感恩專題教育的內容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征文比賽、演講比賽、主題班會等,都是可以考慮的形式。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感恩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必須針對學生的興趣、心理等特點,從加強小學生感恩教育的實際需要出發,精心設計、認真實施,不能追求一時的轟動效應和表面的轟轟烈烈。否則,非但起不到強化小學生感恩意識的作用,還可能使他們對感恩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影響以后的感恩教育。
二、長期開展扎實有效的感恩教育實踐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知道,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去追求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才能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感恩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激發其情感,更重要的是使其養成相應的品德和行為習慣。而要想養成感恩的品德和習慣,學生的實踐鍛煉是必不可少的。
感恩實踐活動可以是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志愿者服務隊、紅十字會等原有的以服務他人與社會為宗旨的社團;可以給學生布置例如為父母做幾次家務、自己賺錢給父母買個生日禮物等實踐作業;可以專門感恩教育創設一個實踐載體。通過這些感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父母、學校、社會,在實踐中增強自己的感恩意識,并鍛煉了自己的實踐能力。
三、把加強貧困生的感恩教育當作重點
在加強山區學校小學生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尤其要關注小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貧困生。一方面由于不少貧困生在受到國家、社會、學校的資助后表現出了感恩意識的嚴重匱乏,已經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另一方面,加強貧困生的感恩教育,對于培養貧困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小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都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在對貧困生進行和其他學生一樣的感恩教育的基礎上,還需要在教育內容、方式和方法上進一步探索和創新,幫助他們正視貧困、樹立信心,感恩知恩、立志報恩。
加強貧困小學生感恩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人都沒有義務必須對貧困生進行資助而不圖任何回報,任何貧困生也沒有權利接受資助而不進行任何的回報。當然,對于尚未走出校門的貧困小學生來說,這種回報應該是貧困小學生力所能及的,可以是多種方式。例如,給施恩的人寫封信、打個電話是報恩,通過自己的勞動幫助一下別人是報恩,努力學習向施恩的人交上一份優異的成績單也是一種報恩。
四、將感恩教育融入小學生的日常教育中
在管理中進行感恩教育就是要求學校具有管理職責的全體成員,依照相關制度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使剛剛邁入學習階段、在心理和生理上還未完全成熟、自制能力還比較差的小學生,能夠在剛剛出現錯誤的苗頭或犯下較小錯誤的時候得到及時糾正,避免出現更大的錯誤。同時在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上,盡量使學生受到最小的傷害,受到最大的教育。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要在管理中進行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就絕不能僅僅把管理看成對犯了錯誤的學生進行處罰,對沒犯錯誤的學生進行事前的預警比對已經因犯錯誤受了處罰的學生進行事后教育,顯得更加重要。如果我們的管理者如果對按規定應予處分的學生網開一面,必然會影響到同學們對制度的看法,可能使包括該生在內更多學生,曠更多的課、受更嚴重的處分。對于管理者來說,最明智、最負責人的選擇就是,當學生剛剛有曠課時就進行及時提醒、教育。這樣,那些因為及時提醒、耐心教育而不再曠課,避免了處分的學生,一定會對學校的管理充滿感激之情,大大加大了感恩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玉海.淺析農村小學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8(17):46-47.
[2]王中江.談農村小學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8(17):48-49.
[3]涂平榮,周素琴.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問題探微[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4(5):8-11,55.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農村山區小學生感恩教育路徑的實踐研究》研究課題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8]GHBY015。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