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棟
摘 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教育學生當中,能使學生有更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以優秀傳統文化面臨的困境為切入點,重點探討如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讓中華經典詩詞在小學中得以滲透,使每個學生能夠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利用;信息技術;滲透
小學階段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學生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文化熏陶,也易受文化糟粕的影響。同時,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外來文化進入中國社會,“崇洋媚外”的文化勢頭越來越強勁,中華經典詩詞被弱化。因此在小學教育活動中進行中華經典詩詞的滲透既可以促進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發展,避免受不良文化的影響,也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傳播傳統文化的手段眾多,全民網絡化時代下最有力的方式便是利用信息技術將中華經典詩詞滲透到小學教育教學中。
一、利用信息技術傳授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經典詩詞完全可以運用到小學的教學中,并且可以滲透到每個學科之中。因此教師在講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在講授課本知識時穿插引用中華經典詩詞的素材,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用幻燈片向學生展示長城、兵馬俑、故宮等中國建筑,展示剪紙、中國結、刺繡等民間工藝,展示各種古玩玉器或者服飾,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直觀感受古代建筑和民間藝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從而提高人文素養。在教學中,采用信息化手段,借助網絡、課件、音頻、視頻材料不斷融入古代詩詞、名著、神話傳說,引入中華藝術文化成就等。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使用信息技術的方法和技巧,更讓學生親身感受傳統文化。通過課堂教學把中華經典詩詞與文本教材融合,把書本知識與社會現實相聯系,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學生更易于接受。
二、利用信息技術解讀優秀傳統文化
學生了解的一些課外的文化知識,進行知識的拓展通常是通過教師講授或者語文課本。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并不全面,學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互聯網成為知識了解和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想要了解一些文化知識可以通過網絡,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給學生拓寬文化知識。例如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對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課,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對古詩的寫作背景進行介紹,通過題目可知創作背景是九月九日——重陽節。然后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重陽節的起源和傳統習俗,并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更多關于重陽節的資料,包括起源、演變、各地習俗等,搜索與重陽節相關的古詩詞,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進行背誦。在用信息技術搜集資料的同時,讓學生學習更多與文化知識有關的內容,一些優秀傳統文化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三、利用信息技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的定義是什么?也許大部分學生對于這個定義并沒有清晰且準確的認識。而且隨著外來文化的入侵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化關注度越來越低,因此小學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可塑性強這一點,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課程,讓學生利用網絡等信息技術搜集相關資料,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為主題自己制作電子手抄報,并將每位學生的制作成果在學校網站專欄進行展示,通過這種方式將中華經典詩詞進行弘揚和傳播。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對中華經典詩詞進行分類,整理和概括,對一些和生活較為貼近的傳統文化進行專門整理并宣傳,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貫徹執行,充分發揚光大。
總而言之,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體現著我國的人文涵養,在人才的培育方面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具有方便快捷和信息量大的特點,理應成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載體。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課文教材和傳統文化的結合,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更多地了解傳統文化進而弘揚中華經典詩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使得教育能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成海霞.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N].發展導報,2017-11-07.
[2]王娟.談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N].發展導報, 2018-05-04.
[3]雒會龍.傳統文化進校園要“實在”[N].中國教育報,2017-12-06.
[4]張培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方式[N].科學導報,2018-03-16.
[5]陸月仙.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N].貴州民族報,2018-06-13.
[6]姚麗華.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N].江蘇教育報,2017-12-20.
[7]彭菊花.完善中華經典詩詞教育淺探: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理論(月刊),2015(1).
[8]張海霞.將傳統歷史文化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中[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三五”課題,課題名稱《中華經典詩詞與小學生人格塑造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69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