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玲
摘 要:教師務必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的意義和重要性,改進閱讀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閱讀教學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攔路虎。農村小學生之所以在寫作、情感體驗等方面不如城市小學生,正是由于農村小學生閱讀水平低下。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人生學習的最初階段,除了鞏固必備的知識之外,還需要教師著力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厚積薄發(fā),才能“潤物細無聲”般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農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務必重視閱讀教學,懷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不斷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我結合自己的實踐活動有如下幾點。
一、提升課內閱讀質量,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遠影響”。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隨時都能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產生獨特體驗。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性和情感性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深刻動人的教學氛圍。選進教材的課文,大多都是文質兼美、意蘊深遠、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教學中應下大力氣領悟教材文本,帶領學生徜徉于一篇篇流淌著詩意的文章之中,體驗語文語言優(yōu)美精煉、情感豐富、表達方式多樣化的特點。對一個語文老師來說,不但要有又專又博的知識,更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語文教學語言不同于普通語言,它是為濃烈的感情浸泡了的、形象化的、韻律和諧又優(yōu)美動聽的語言。教師運用這種審美化、情感化的語言去講課,就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情感,充分顯示出教學語言“以情激情”的巨大作用,幫助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并從中學習遣詞造句的方法,提升口語交際和作文能力。新課改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曾反復觀摩竇桂梅老師執(zhí)教的《秋天的懷念》課堂實錄,竇老師在課堂中運用飽含激情的語言、高湛的教學藝術,一次次推動課堂教學達到高潮,使學生在濃郁的情感中與作者感同身受,回味語言表述的獨特魅力。試想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學生的語文能力怎么不會提高呢?
二、強化課外閱讀指導,豐富學生課外知識積累
杜甫的一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破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lián)系。要想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就必須幫他們儲備豐富的閱讀量。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較低,寫景寫人經常以套話、空話、假話的形式出現,缺乏自己發(fā)現和創(chuàng)作美的能力。其原因仍在于學生語文閱讀量不足齒數,缺材少料自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只有在老師能充分給予學生課外讀物選擇、課外閱讀方法等方面行之有效的指導下,學生才能博古通今、引經據典,在寫作中得心應手。課后與同事交流作文教學總有諸如:“學生作文怎樣輔導都毫無特色,寫人無非是明亮的大眼睛,紅蘋果般的圓臉,一笑起來臉上有兩個深深的酒窩……”等一系列模板化描述的問題。甚至考場作文竟出現學生一字不落默寫范文的現象,而需引起注意的是這種現象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絕非個例。要改變農村小學生作文的此類現狀,教師必須處理好課內語文教學與課外語文閱讀的關系。語文學習中有字、詞、句、段、篇,內容繁雜,知識點縱橫交錯,相當一部分的農村小學語文老師布置給學生重復、單調的詞語抄寫以及語文課本中優(yōu)美語段的背誦等機械化訓練,使學生日益減少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愿意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產生排斥學習語文的心理。加之農村學生家長大多數文化程度不高,對孩子的閱讀無法進行有效輔導。因此孩子的課外閱讀仍需老師肩負重任。如今農村小學教學設施完善,課外書圖文并茂種類豐富。為了使這些圖書在孩子的語文學習及成長過程中發(fā)揮作用,我采用如下方法:
1.改變語文家庭作業(yè)的形式。讓孩子每天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能進一步鞏固課內知識,積累大量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習作能力。
2.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讀書。每至寒暑假或雙休節(jié)假日,我會幫助學生借他們喜歡的課外書,讓孩子們在假期玩耍讀書兩不誤,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語文。
3.閱讀指導加強針對性。有的學生喜歡閱讀,只需幫助他們選擇好適合他們的課外讀物,而有的學生不喜歡閱讀,他們會明白告訴我:“老師,我不想借書。”針對此類學生,我會為他們選趣味性強的課外讀物,對讀書筆記也要降低要求。首先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再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縱觀語文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閱讀與寫作在語文知識運用考查中占據極大比例。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為學生開闊一片全新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漢語言文字的深切情感,使學生終身受用。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