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月娥
新課標實施以來,我們一直將器樂教學作為小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不斷地探索、實踐和總結,從而使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更為生動、豐滿和富有實效性。本人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認識到,通過發揮小樂器演奏簡易性、參與性、實踐性、互動性強等特點,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豐富音樂教學形式和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在這里,本人就如何有效運用小樂器演奏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談幾點看法。
一、適應小學生心理特征,運用小樂器演奏調動小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斷激發其音樂學習興趣與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鬃右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毙W生好奇心強,喜歡新事物,小樂器讓他們感到新奇。當教師將小樂器演奏帶入課堂時,容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產生濃厚興趣,最終實現寓教于樂。
首先,我們要主動適應小學生形象思維豐富、直接感知能力強的特點,讓他們直接感知和熟悉身邊的小樂器,使他們認識到音樂是一種活潑、生動、具體的藝術形式。如在低年級的音樂課上,我們以體驗、啟發和感悟的方式,逐步給學生介紹一些打擊樂器,包括三角鐵、木魚、手板、蛙筒等最簡單的打擊樂,逐漸加入雙響筒、小鼓、鈴鼓、鈸,并根據教學需要,加入自制的沙錘、串鈴等。通過這些身邊觸手可及的小樂器,讓小學生自小形成音樂藝術來源于生活的認知和感悟。
其次,我們依據小學生表現欲強、參與熱情高的心理特征,給他們更多參與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到了中高年級,可以引入簡單易學的獨奏小樂器,比如豎笛、口風琴、陶笛等,使其成為一種音樂教學的輔助工具,幫助學生掌握節奏、音準。并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走上舞臺,通過演奏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自由和愉快的音樂實踐中,自覺、主動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針對教學重難點,運用小樂器演奏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準節奏,不斷增強自信心和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階段是學生音高概念的初步形成階段,相當部分中低年級學生音高概念模糊,對音高難以把握,體現在歌唱教學中則經常出現唱音不準的情況。另外,由于生理發育的原因,高年級學生處于變聲期,為了適應這一特點,一些學生則會降低音準去歌唱。面對這一情形,老師除了采取彈琴伴奏帶唱以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樂器分組伴奏和演唱,讓學生體驗歌曲的節奏和音準,從而更輕松地把握音準、跟準節奏。
同樣,我們還可以運用小樂器演奏解決合唱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問題。一直以來,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難點。特別是近年來,教材合唱內容的不斷增加,給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合唱最講究的是聲音的和諧,而影響聲音和諧的主要因素就是音準。當學生無法完全把握音準時,教師可利用口風琴標準的音高加以引導。如花城版第六冊第7課《翠鳥咕咕唱》,這首合唱曲的齊唱、合唱兩個部分旋律節奏相同,合唱以卡農的形式出現。當學生學會唱合唱部分的旋律后,可以分成兩個小組用口風琴自學合唱部分的旋律,然后進行合作表演:兩組同學用口風琴分別演奏兩個聲部,然后一組同學演唱一聲部的歌詞,另一組同學用口風琴彈奏第二聲部的旋律,最后一起分聲部演唱整首歌曲。這樣一來,不但能解決二聲部合唱的節奏、音準問題,還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三、拓展教學形式,運用小樂器演奏加深小學生對樂曲的理解感悟,不斷豐富音樂形象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欣賞課上教師往往會引導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同時,找出它的規律加深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利用豎笛、口風琴等小樂器吹奏音樂主題或片段,能使音樂形象變得更加鮮活。例如花城版小學音樂教材第五冊第6課《杜鵑圓舞曲》,這首作品有三個主題,初聽樂曲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視奏樂曲的第一、第三個主題旋律,第二個主題旋律由老師用口風琴獨奏。這樣學生對三個主題旋律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生動的杜鵑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再比如在花城版第二冊第13課的欣賞課《龜兔賽跑》一課當中,在欣賞中間一段的《賽跑曲》當中,加進打擊樂器伴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演奏參與體會音樂的快慢、強弱,對音樂所要呈現的音樂形象:啦啦隊的氛圍;活潑可愛、驕傲自大的小兔子;從容不迫、堅韌不拔、緩緩爬行的烏龜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水無常勢,兵無常形。音樂課堂教學的方法和形式豐富多樣、生動活潑、不一而足、殊途同歸。相較而言,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運用好小器樂演奏開展教學,能夠更為適應小學生階段的思維方式、心理特征及學習能力,也更為適應小學生學習、認知、掌握音樂藝術的整個過程及內在規律,對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捷.談音樂欣賞教學[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4(5).
[2]崔紅梅.以琴助教以趣激學:淺談小學口風琴教學[J].內蒙古學報,2009(4).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