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伯春 吳 瑩 金珠鳳 黨燕燕
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指標及行為改變的影響
耿伯春 吳 瑩 金珠鳳 黨燕燕
目的探討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指標及行為改變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62例作為對照組。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62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指標、飲食行為和運動行為變化。結果觀察組護理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飲食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運動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應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標、飲食行為和運動行為。
遠程健康教育;糖尿病;血糖
糖尿病前期是指個體血糖升高但還未出現糖尿病,其診斷標準包括糖耐量受損和血糖受損,是一種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間的狀態[1]。隨著人們飲食習慣改變、預期壽命增加,糖尿病發生率、致死率均逐年上升,給社會帶來較大影響[2]。據資料顯示[3],通過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可使病情在糖尿病前期發生逆轉,降低糖尿病發生率,其與中醫的“治未病”理論相一致。由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對疾病認知較低,關注度不夠,且醫院資源有限,無法實施有效的管理和干預,而互聯網作為新興發展媒介,具有資源豐富、快速性、時效性等優點,可作為健康教育的一種手段[4]。為探討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指標及行為改變的影響,本研究選取6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給予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護理,對比常規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62例作為對照組。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62例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糖尿病學會制定的糖尿病前期診斷標準;(2)具有操作能力者;(3)會使用手機、電腦網絡者;(4)具有接受健康管理能力者;(5)家屬知情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哺乳期或孕婦患者;(2)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者;(3)腎、肝功能不良者;(4)高血壓者。對照組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齡19~60歲,平均(43.11±6.19)歲;疾病類型:空腹血糖受損15例,糖耐量受損47例;文化程度:小學6例,初中11例,高中20例,大專25例。觀察組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齡20~59歲,平均(43.52±6.88)歲;疾病類型:空腹血糖受損16例,糖耐量受損46例;文化程度:小學7例,初中10例,高中21例,大專2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
1.2.1指導患者正確應用互聯網 醫護人員護理前向患者說明護理內容,教會患者收發短信、使用微博、利用互聯網查找中醫資料等方法,現場演示使用的正確方法,及時解答問題,確保護理期間每位患者均能積極參與護理,提高工作效率與護理效果。
1.2.2手機短信方式傳授 醫護人員收集患者手機聯系方式,利用短信每周向患者發送一次飲食方面的知識,包括各種食物歸經與性味,向其介紹多種藥茶飲及其制作方法,如具有益胃生津的山藥飲、具有清熱生津的花粉茶和麥冬茶,具有養陰清胃作用的玉竹烏梅茶。
1.2.3微博方式傳授 醫護人員利用微博向患者宣傳健康飲食的觀念,做到飲食規律、早睡早起,將每日機體所需的營養及其所對應的食物用飲食金字塔的方式向其展示,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并將上述藥茶飲的制作視頻鏈接分享至微博中,供其觀看。醫護人員在微博中發出關于中醫按摩的知識,建議患者每日按摩足三里、地機穴和涌泉穴,并將上述穴位以圖片的形式標明,寫出按摩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建議患者學習八段錦健身操,分享健身操的學習視頻,并列出每節操的要點與注意事項,詳細說明每日合適的運動量和運動頻率,利于其依據標準制定運動計劃。
1.2.4微信平臺方式傳授 醫護人員通過微信平臺對患者飲食行為和鍛煉行為進行督促與反饋,囑其每日將飲食及運動照片上傳至微信,并鼓勵每位患者私信醫護人員,提出生活中遇見的問題,解決困難,利用微信提供便于醫患及時聯系的平臺,進一步幫助其控制血糖。此外,醫護人員利用微信公眾號每日向患者發送中醫治療疾病的知識,鼓勵其在頁面下方留言,說出對護理的感受,有利于護理計劃及時調整。兩組護理時間均為3個月。
(1)血糖指標:統計兩組護理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2)飲食行為:采用成年人飲食評價表[5]對兩組護理前后飲食行為進行評分。內容包括便利、零食、飲食觀念等8個維度,共38個條目。每個條目滿分為5分,1分為很不符合,2分為不符合,3分為不確定,4分為符合,5分為非常符合,分值越高表明飲食行為越好。(3)運動行為:采用運動調查問卷對兩組護理前后運動行為評分。內容包括每次鍛煉時間、鍛煉堅持性等4個維度,采取5級評分,分值越高表明運動行為越好[6]。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指標的比較

表2 兩組護理前后飲食行為評分的比較 (分

表3 兩組護理前后運動行為評分的比較 (分
隨著我國糖尿病人數逐年增長,在治療糖尿病的同時應積極做好糖尿病預防工作,因此對糖尿病前期患者實施有效護理至關重要[7]。中醫治未病理念由《黃帝內經》最先提出,通過遵守作息規律,調節個人精神狀態,使身體內部陰陽保持平衡,從而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效果。據資料顯示[8],多項國內外研究已經證實,干預患者生活方式對預防糖尿病具有積極作用,這與中醫的治未病理論相一致。
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血糖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實施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標。原因在于中醫學起源于我國傳統文化,在飲食調護、生活起居、康復指導、情志護理等方面相比于西藥有明顯優勢,通過實施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充分發揮“簡、效、易、廉”的特點,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9]。研究顯示[10],中藥治療效果與二甲雙胍相比較,前者可以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各項指標,且副作用小。研究顯示[11],若在糖尿病前期患者辨體質基礎上加入中藥膳食干預,可有效糾正體質上的偏頗,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
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飲食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實施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飲食行為。原因在于多數糖尿病前期患者缺乏糖尿病前期相關知識,不夠重視此階段自身的病情發展,且缺乏系統的護理與治療,導致對自身狀態出現認知錯誤。隨著我國網絡技術不斷發展,信息化手段已逐步運用于醫療中,通過將知識碎片化,跨越地域、時間的界限,可有效解決醫療資源缺乏與增長迅速的慢性疾病患者之間的供求矛盾,延續并豐富護理內涵,滿足了現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中實現自我健康管理的需要[12]。醫護人員通過將中醫特色健康教育與互聯網相結合,利用網絡的快速性與便利性,使用微博、微信等平臺的方式,將切實可行的中醫特色干預措施向患者展示,通過每天推送相關中醫與護理知識,告知患者中藥膳食的制作方法,囑其控制自身飲食,提高自我管理意識,從而改善飲食行為。
表3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運動行為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實施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運動行為。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中醫藥大數據不斷發展,利用網絡建立微信等網絡平臺,每日推送中醫藥預防養生、保健知識,逐步形成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體系勢在必行[13]。醫護人員利用微信公眾號介紹按摩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每日合適的運動量、運動頻率,并要求其每日發放運動照片,既利于個體對自身的管理,也便于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檢查,從而改善運動行為。
綜上所述,互聯網模式下中醫特色健康教育應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標、飲食行為和運動行為。
1 陸麗榮,戴霞,韋薇,等.聯合抗阻有氧運動對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及脂代謝指標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10):1230~1233.
2 張立穎,李亞潔,朱順芳,等.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營養及運動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護理學報,2011,18(7):5~8.
3 Maclsaas RJ,Ekinci EI,Premaratne E,et al.The Chronic Kidney Disease-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 (CKD-EPI) equation does not improve the under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and preserved renal function[J].BMC nephrology,2015,16(1):198.
4 王麗芹,徐乃偉,郭闖,等.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預策略架構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6,31(3):17~21.
5 倪云霞,劉素珍,李繼平,等.護士主導的管理模式對社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就醫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2):222~227.
6 趙振華,解薇,楊青敏.同伴支持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3):356~364.
7 Lee SL,Lo FS,Lee YJ,et al.Predictors of glycemic control in adolescents of various age groups with type I diabetes[J].J Nure Res,2015,23(4):271~279.
8 白雅婷,韓琳,劉金萍,等.互動干預模式在社區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9):1202~1205.
9 康爍,田素齋,高俊香,等.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測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2):242~246.
10 Davies AK,McGale N,Humphries SE,et al.Effectiveness of a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with personalised genetic and lifestyle-related risk information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related risk in type 2 diabetes (CoRDia):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5,16(1):547.
11 焦凌梅,王海花.醫院社區醫護人員聯合健康促進志愿者管理社區糖尿病前期人群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7,32(3):4~7.
12 李菁,李崢,趙維綱,等.糖尿病前期個體網絡健康干預態度及意愿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1):60~62.
13 苑記清,劉純艷.醫院社區聯合式干預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33):4178~4182.
EffectofHealthEducationonTCMBloodGlucoseIndexandBehaviorin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underInternetMode
GENG Bo-chun, WU Ying, JIN Zhu-feng, DANG Yan-yan
(Wuxi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214023)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CM blood glucose and behavioral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under the Internet model.MethodsSixty - two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as the control group. 62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nursing while Health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 the Internet model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n compare the blood glucose indexes, dietary behaviors and motor behavior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snacks, health consciousness, convenience, taste tendency, eating rule, emotional influence, eating speed and eating habi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exercise time, intensity of exercise, number of exercise per week and exercise persistence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s effective and can improve the blood glucose, dietary behavior and exercise behavior of patients.
distance health education;diabetes mellitus;blood glucose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6.0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500323)
214023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健康體檢中心 無錫
耿伯春,女,本科,主管護師
R587.1;R193
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