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婉 姜 敏 李 浩
全程營養管理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營養指標、呼吸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張 婉 姜 敏 李 浩
目的探討全程營養管理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營養指標、呼吸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重癥肌無力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行常規飲食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全程營養管理。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營養指標、呼吸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差異。結果觀察組干預后體重指數(BMI)、血清總蛋白(TP)、清蛋白(ALB)、血紅蛋白(H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臨床肌無力嚴重度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肺活量(VC)、最大通氣量(MVV)及呼吸肌耐力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全程營養管理能有效改善重癥肌無力患者營養狀況及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全程營養管理;重癥肌無力;呼吸功能
重癥肌無力是由于機體免疫功能紊亂而引起的抗體攻擊骨骼肌乙酰膽堿受體,進而引起的全身性綜合征,患者常合并呼吸功能衰竭,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關于重癥肌無力患者尚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免疫制劑治療是常用的方法,但長時間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可引起患者嘔吐、惡心、納差等不良反應,并可導致患者吞咽功能障礙,使患者處于營養不良狀況,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2]。既往研究指出[3],積極改善重癥肌無力患者營養狀況對促進患者預后,預防呼吸功能衰竭有積極的作用。營養管理是指通過合理搭配膳食營養,確保患者能攝取足夠的熱量及營養,從而改善患者營養代謝,促進患者早日康復[4]。本研究將探討全程營養管理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營養指標、呼吸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旨在為重癥肌無力患者臨床護理提供指導。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重癥肌無力患者。納入標準:(1)新斯的明試驗陽性;(2)患者經電生理檢查確診;(3)均在知情同意下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或老年癡呆者;(2)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者;(3)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腦出血及惡性腫瘤等疾病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16~60歲,平均(38.5±2.5)歲。根據Osserman分型標準[5]:Ⅰ型15例,Ⅱ型10例,Ⅲ型10例,Ⅳ型5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16~60歲,平均(38.9±2.4)歲。根據Osserman分型標準:Ⅰ型12例,Ⅱ型12例,Ⅲ型10例,Ⅳ型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抗膽堿酯酶藥物、糖皮質激素進行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行常規飲食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全程營養管理。
1.2.1成立營養管理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專科醫師1名,臨床營養師1名,營養護士2名,共同組成營養管理小組,在管理小組工作前,由專業營養師針對肌無力患者營養支持進行相關營養知識培訓,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對患者進行營養干預,干預時間為3個月。
1.2.2營養管理實施 (1)建立營養檔案:營養護士在患者住院后,向患者發放《日常膳食調查問卷》,了解患者日常飲食習慣及膳食結構,應用營養風險篩查量表(NRS2002)[6]對患者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并記錄患者身高、病史資料、體質量等情況,制定患者個人營養檔案。營養管理小組根據患者營養檔案,針對性制定營養處方,并每天評估患者營養,根據患者進食情況及病情調整營養處方,以便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營養指導。(2)營養宣教:由營養管理小組應用《肌無力患者營養知識手冊》對患者進行營養咨詢,手冊內容包括:日常飲食情況、家庭膳食情況、營養方案、肌無力知識掌握情況、自我保健活動。實施7天后由責任護士負責舉行患者營養知識專題討論會,鼓勵患者會上積極發言及提問。(3)量化營養干預:首先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總熱量,根據公式計算患者理想體質量,并以理想體質量計算每日總熱量。每日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55%,脂肪占30%,蛋白質占15%,三餐按1/3/、1/3、1/3分配。(4)腸內營養支持:對于胃腸道功能差,營養吸收不理想的患者行腸內營養支持,對患者留置胃管并行腸內營養,先持續泵入恒溫的腸內營養乳劑,開始泵入速率為20 ml/h,無不良反應后劑量逐漸增加至60~80 ml/h,第1天泵入總量為500 ml,以后每天增加500 ml至全量。
(1)營養指標:分別于干預前后測量兩組體重指數(BMI)、血清總蛋白(TP)、清蛋白(ALB)、血紅蛋白(Hb)水平。(2)肺功能:分別于干預前后應用肺功能檢測儀測定兩組肺活量(VC)及最大通氣量(MVV)水平。(3)呼吸肌功能:采用呼吸肌耐力測試及臨床肌無力嚴重度進行評價,呼吸肌耐力測試于患者平穩潮式呼吸5次后最大呼吸,記錄連續測試5次最大呼吸,兩次試驗間隔30s。臨床肌無力嚴重度采用臨床肌無力評估法[5],該量表包括上瞼無力、面肌無力、眼球水平活動受限、吞咽、呼吸肌功能、咀嚼功能、上肢、下肢疲勞測試等方面,每方面采用0~4分等級評分。(4)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7]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包括心理、生理、社會適應性維度,各維度采用百分制記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理想。


組別例數BMI(kg/m2)干預前干預后TP(g/L)干預前干預后ALB(g/L)干預前干預后Hb(g/L)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4021.89±3.1223.78±3.02a45.98±2.8565.02±4.85a25.98±3.0230.15±4.02a102.25±3.02112.22±8.22a對照組4021.36±3.0922.05±2.78a45.66±2.5256.25±5.02a25.28±2.4227.32±4.33a102.89±3.52106.8±9.04at值0.7632.6650.5458.1421.1723.1040.8945.236P值0.4480.0070.5870.0000.2440.0030.3740.000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例數肌無力嚴重度評分干預前干預后呼吸肌耐力(%)干預前干預后VC(%)干預前干預后MVV(%)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4016.23±2.4511.72±2.48a71.89±2.4481.45±2.98a84.25±3.8589.69±4.78a91.58±3.4596.36±4.02a對照組4016.25±2.0313.69±3.85a71.66±2.3974.25±3.52a84.55±4.3686.89±4.63a91.20±4.0293.85±3.85at值0.0392.7200.4269.8720.3262.6610.4542.852P值0.9680.0080.6710.0000.7450.0090.6510.000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
重癥肌無力是臨床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導致患者易出現胃腸道功能障礙而引起進食減少或營養不良[8]。營養不良可導致患者呼吸肌無力,并可引起呼吸機依賴或撤機困難,嚴重時導致患者呼吸功能衰竭[9]。研究指出[10],加強重癥肌無力患者營養支持,積極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對改善患者病情,預防呼吸功能衰竭有重要的意義。
全程營養是指在臨床營養師指導下,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通過給予患者足夠的營養維持細胞代謝,改善組織器官結構,調整患者生理功能,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接受全程營養管理后,患者BMI、血清TP、ALB、H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臨床肌無力嚴重度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而VC、MVV及呼吸肌耐力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表明全程營養管理能有效改善重癥肌無力患者營養狀況及呼吸功能。可能原因:(1)全程營養管理對患者實施營養風險評估,而傳統的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實施的營養管理缺乏有效的篩查工具及評估指南,且護士自身營養知識不足,導致護士在營養管理方面得不到系統化及持之有效的營養支持[12]。(2)通過向患者發放《肌無力患者營養知識手冊》,使患者能更好了解營養知識對重癥肌無力患者預后的作用及影響,增強患者營養保健意識,有助于建立科學飲食的生活方式[13]。(3)通過對患者進行量化營養干預,將患者每天所需的營養進行量化,使患者能更科學飲食,并可確保患者將營養知識轉化為飲食行為,從而改善患者營養狀況。(4)部分胃腸功能較差的患者,常規飲食不能滿足患者營養需求,因此對該部分患者行腸內營養支持能讓患者更好地吸收營養,滿足機體需求,改善患者病情。
生活質量是衡量慢性疾病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生理、社會適應性、心理維度及生活質量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全程營養管理能有效改善重癥肌無力患者營養狀況。可能由于全程營養管理改善了患者營養狀況,有利于患者病情轉歸,從而減輕患者軀體癥狀,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狀況,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全程營養管理能有效改善重癥肌無力患者營養狀況及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胡惠娟,魏紅云,徐杰,等.早期活動干預對ICU獲得性肌無力病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27):3378~3379.
2 申東偉.重癥監護病房獲得性肌無力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5,29(8):897~900.
3 李俊花.早期主動性護理干預對重癥監護室大手術后患者肌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31):2373~2375.
4 許秀娜.吞咽困難肌無力患者早期腸內營養的應用及護理方式探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3):218~219.
5 馬錚,蔣耀光,王如文,等.美國重癥肌無力協會分型的臨床應用[J].重慶醫學,2004,33(2):165~168.
6 毛錦雯,郁紅菊,杜益平.NRS2002在老年腫瘤化療患者營養風險篩查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8):1~3.
7 郝元濤,方積乾.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中文版介紹及其使用說明[J].現代康復,2000,4(8):1127~1129.
8 趙婭君,孫欣,劉乃英,等.前瞻性護理干預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4):1960~1962.
9 孫桂香.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肌無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5):14~16.
10 劉淑文,高廣英.重癥肌無力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護理,2015,13(30):3091~3092.
11 劉慧華.營養支持對重癥肌無力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3,13(5):499~502.
12 賈潤萍,呂蔚萍.重癥肌無力危象患者的腸內營養支持[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3):37~39.
13 劉朝英,董會民,乞國艷,等.重癥肌無力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5):388~390.
nutrition management;myasthenia gravis;respiratory function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6.012
221000 江蘇省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 徐州
張婉,女,本科,主管護師
R749.1;R459.3
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