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濱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大部分高中生,感覺它枯燥無味,成績難以提高。這就讓語文課堂煥發光彩,使學生知學、樂學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談談創新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收視率”的幾點策略。
一、寓教于樂,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
作為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如在教《天凈沙·秋思》時,我們可以播放二胡曲《江河水》,讓學生更好地獲得“斷腸人在天涯”的心理感受,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習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時,我們可以投放下列屏幕內容:漂亮的鮮花,悅耳的鳥鳴,過渡到作者筆下的“濺淚”“驚心”。何也?人的心理、心態使然。學習一樣如此,有興趣,就輕松,研究問題,津津有味;沒興趣,就沉重,讀起書來,味同嚼蠟。生活本來就是有滋有味,關鍵在于我們是否去品味。
二、克服死記硬背,創新記憶方法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知道記憶起了重要的作用。許多學生不愿意背誦文學常識、古詩詞和文言文,有的學生背誦了還容易忘記,最終還是沒有記住。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教給他們記憶的方法和規律,只有掌握了幾種科學的記憶方法,他們才能更好地學習語文。
對于文學常識我們可以采用串聯聯想記憶,如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我們可以聯想記憶為: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曾(曾鞏)經流汗(柳宗元、韓愈)毆(歐陽修)打王安石。又如三吏三別:《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姓石的小吏(石壕吏)把犯人統統關起來(潼關吏),然后心安理得地回家結婚了(新安吏),新婚之夜(《新婚別》),犯人逃跑了,他垂頭喪氣地和老婆告別(《垂老別》),去抓捕犯人卻沒抓到,最終無家可歸(無家別)。只有這樣,才能把枯燥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的故事,學生樂于記憶,還不容易忘記。
再如,有些古詩詞我們也可以采用圖像記憶的方法。如李白《望天門山》的詩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找出關鍵詞: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邊等。然后組合成圖像,如圖1。結合圖像進行記憶,比簡單的死記硬背要高效得多。
還有部分背誦的文言文也可以使用圖像記憶,如《陋室銘》一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我們可以邊讀邊畫出關鍵詞:山、仙、水、龍、陋室、吾、苔痕、草色、鴻儒、白丁、素琴、金經、絲竹、案牘等。然后把這些詞轉化為圖像,如圖2所示,這樣教學簡單有趣,學生理解起來也就快了,記憶加深,背誦豈不簡單有效?
總之,語文教師要根據課文記憶特點,教給學生不同的記憶方法,可以適當安排背誦,及時指導學生記憶、復習。
三、滲透情感教育
文字不是無情物,情到深處意更濃。語文課堂上,教師巧妙滲透情感教育,引導學生與優秀的文化接觸,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挖掘和發掘教材(課文)的情愫,讓學生始終涌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熱愛祖國、關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不僅可以實現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還可以實現教育的育人目標。
例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從《我與地壇》中體會母子情深,從《邊城》中認識祖孫、兄弟之情,從《雨霖鈴》中體悟“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情別緒,從《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教師只要能在課堂上及時抓住學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動,引導學生反復咀嚼,仔細玩味,語文課堂就必然會充滿激情,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如果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千方百計地設計、上好每一堂課,將語文課堂演繹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識的迷宮”,使學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絢爛多姿的語言藝術和課堂設計里而樂不思“蜀”。這樣的語文課,誰又能否認它不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語文課呢?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第五中學(27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