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是時下喊得最響亮的口號之一。因為在高考的重壓下,家長、學生、教師和學校都在要“分數”。在同等的時間下,如何要分數,自然最關鍵是向課堂要效率了。何謂“高效課堂”?從學生角度來看,就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高,學習目標的達成度高;從教師角度來看,就是教師能夠依據課標和學情,科學合理地設定課堂教學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在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促進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深入鉆研教材,整合文本資源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必須深入鉆研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與作者進行對話、與編者進行對話。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文本的精髓,體會作者最真實的寫作用意,及每一篇課文在本冊教材、該單元中所起的具體作用。教師在對文本進行細致深入的解讀后,才能對文本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辨析和鑒賞,而后整合文本信息,對教學內容進行甄別、選擇和重組,選擇適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和當下教學需要的文本資源進行授課。
如果教師備課不深入、鉆研教材不到位,即便教師教學技藝再高超,也不能讓課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因為沒有以對文本正確深入的解讀為基礎,任何好的教學形式,都是無根之木,無水之萍。無論任何時候,教學的內容一定大于教學的形式。所以向教學要效率,首先要在備課上下功夫。
二、優化教學環節,有序組織教學
長期以來,高中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每堂課設定的教學目標過大,教學環節過多。短短的45分鐘內,我們什么都想教給學生,什么都想讓學生學會,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結果是蜻蜓點水,泛泛而過,看似什么都教了,其實什么都沒教到位,用不了多久,學生就忘得一干二凈了。要想改變這種低效的局面,只有優化教學環節,簡化教學程序了。
1.入題要快,切忌導入冗長拖沓
我們常說,一堂好課的開始源自于一個好的導入。有的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計地想出各種導入方法,但有的導入七拐八繞的,反而白白浪費了課堂寶貴的學習時間。我歷來倡導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的導入方式,簡單快捷又高效。當然,設置懸念,或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或從文章的亮點切入,或抓住關鍵問題切入的方式導入,也是很不錯的導入方式。關鍵原則就是,要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最大化。
2.設計主問題,切忌問題多而瑣碎
課堂教學中的“主問題”,即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能使學生在整體參與性上引發思考、討論、理解、探究、創新的重要提問或問題,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起主導、支撐作用的問題。主問題的設計,能避免課堂教學中的“零敲碎打”,集中時間、精力解決最主要的問題。余映潮老師就曾說:“主問題能有效地簡化教學頭緒,表現出一種高屋建瓴的設計風格,有著鮮明的整體閱讀教學的特色,能使教學內容于單純之中表現出豐滿、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細膩,有效地突現課文內含的最佳信息。”
當然了,有了簡潔而有效的教學環節,教師還要加強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科學地管理學生,有序地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才能讓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愉悅氛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里的學習并不意味著機械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移動到另一個頭腦里去,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心靈的接觸與交往,可以促使師生之間縮短空間、心理距離,產生親近、友好、共鳴的效應,從而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賴,激發學習的興趣,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上進心,也能激起教師對學生的信賴,有利于教育過程的展開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可以說,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育過程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是高效課堂的一大催化劑。
如果師生關系不夠和諧,師生之間只有干巴枯燥的知識往來,教師對學生只有說教,卻沒有與學生進行溫馨的情感交流,這樣的教師怎么可能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信服他,愿意聽他講課,心悅誠服地接受他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古人曾說:“親其師,信其道。”正是這個道理。
四、引入競爭機制,及時反饋和激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引進一些競爭機制。如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建立學習小組,讓小組之間在回答問題上、作業上、成績上相互競爭。這樣就能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局面,有利于提升課堂效率和學習成績。
此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跟教師的反饋和激勵有關。沒有反饋的學習是難以引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的,相反,反饋越及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越高漲。蘇霍姆里斯基曾說過:“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渴望他人的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即便是高中生,在內心深處,他也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認同。所以教師要抓住時機,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恰如其分的激勵,善于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用寬容的心態接納學生,用負責的行為對待學生,讓學生如沐春風,覺得課堂是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場所,是自我信心樹立的地方。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341000)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池江中心小學(34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