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菲
摘 要:互聯網在中國發展越來越迅速,在高校中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文章著重對“互聯網+”在大學生學習方式方面的影響進行探討。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7年7月),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有相關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的上網時間達到了每天平均4小時以上,占一天全部時間的1/6以上,可見互聯網已經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重大影響。接下來我們就著重探討一下互聯網對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
一、“互聯網+”對大學生學習方式的積極影響
1.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在我國,傳統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在課堂上起著主導作用。這種課堂學生聽著枯燥乏味,不想主動去接受教師講的知識,造成了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然而隨著互聯網在學校的普及,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用上方便快捷的校園網,教師就可以隨時利用網絡資源來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在課后,教師還會給學生一些與本堂課相關的網站地址,課后學生可以自由去這些網站查詢自己需要的知識,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和再次學習。
另外,現在很多高校還利用網上的“慕課、微課”資源,讓學生自己去網上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手上轉移到學生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興趣”成為學生的老師,主動地去尋找知識。
2.增強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大學生在互聯網上可以和全球各地的人進行交流互動。這種交流和互動一方面促進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后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通過QQ或微信進行交流,學生可以詢問一些不懂的知識,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另外一方面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通過網絡尋找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大家對一個都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思想,聽取別人的意見。另外,各大高校之間的合作讓很多校園資源成為了共享資源。這就讓學生學習范圍不再局限于一個學校,學生學起來也更加方便。
3.增強學生碎片化學習的能力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大街上所有人都行色匆匆,大學生也身處其中。既然無法抽出系統的時間來進行系統的學習,那就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碎片式的學習。大學里的教學是系統全面的教學,然而它只教學生一個專業的知識,其他方面的知識就只能靠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了解學習。互聯網剛好就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碎片式學習平臺,讓大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二、“互聯網+”對大學生的不利影響
1.學生容易沉迷于網絡
互聯網除了給我們提供了學習資源,也導致很多大學生在網上看電影、打游戲,影響了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對于自制力差的學生而言,其學習目標就會被轉移,逐漸沉迷于網上的各種事物,最后導致荒廢學業。
2.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下降
互聯網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始終無法讓人面對面地交流。在現實世界中,人們在交流過程中的表情、情感的流露等在網上始終是體會不到的。在虛擬的時間中待的時間長了,慢慢就會降低與人面對面交流的能力,造成人際關系的冷漠,產生人際交往的阻礙,形成不正常的性格等。
總而言之,互聯網只是一種工具,什么情況下也不可能代替人。教師不僅僅會教授學生知識,還會教授學生做人的道理,對學生不當的行為及時進行批評指正,讓大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三、結語
各大高校應該正確地看待互聯網在學生中引起的變化,正確引導學生合理地利用網絡。學生本身也應該增強自制能力,讓互聯網為自己的成長成才起到助力作用。
參考文獻:
[1]劉伯健,劉仲康.“互聯網+”對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4):33-34.
[2]李 明,張昕怡.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分析[J].云夢學刊,2017,38(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