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紅
摘 要:創意產業的發展,使社會對創意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而藝術創意人才逐漸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重要角色。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作為藝術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應抓住“創意、創新、創業”這個核心,順應時代的發展,培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具有藝術實踐技能的創新型人才,這是目前地方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的工作重心。
一、“創新、創意、創業”人才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社會發展更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藝術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可稱為是系統的社會工程。它涉及人、社會、環境等諸多領域,對設計師的知識結構也存在著更高的要求。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教育部在2010年5月7日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二、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與創新實踐
1 .湖南省首個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集市項目
為促進大學生創意成果的社會利用和轉化,湖南商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在2016年開辦湖南省首個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集市,定期開放,提供一個在校大學生出售創意概念、創意產品、創意方案,學生與企業、消費者直接對接的平臺。學校通過集市項目實現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集市項目的舉辦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實際,讓創意落地,讓夢想起航,充分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豐碩成果,培育了我校的創新、創意、創業文化。每一期集市都特別邀請文化創意產業類、創新創業服務類等數十家企業代表和業界精英參與,將創意與社會需求相對接,加大企業對人才的發掘儲備和聯合培養力度,得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湖南日報》2016年10 月16 日三版頭條要聞版、紅網2016年10 月16 日予以連續追蹤報道。
2.探索以“創新、創意、創業”為驅動的藝術設計教育創新能力培養體系
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集市項目的開展是高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檢驗平臺,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的同時,也可以增強大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發展、關注市場人才需求的意識,切實地為學生未來的創業和就業積累寶貴經驗。而地方高等院校可以通過構建藝術設計專業以“創新、創意、創業”為驅動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新模式、新機制,將觀念意識、培養機制、培養目標、教學模式、政府資源、企業資源等因素相結合,有效提升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也可以憑借自身優勢,整合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通過打造多樣性大學實踐平臺,加強對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培養出真正符合市場專業需求的人才,積極構建協同創新發展的格局。這將是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也是現代藝術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方向。
3.促進藝術設計實踐教學課程的創新性改革
藝術設計課程教學要突出創造性、適用性原則。也就是說,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應當與設計實踐時刻保持一致,要在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前提下上大膽創新,結合具體的實際,在設計實踐中積極探索,以求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集市項目的開展可以實際檢驗和反映出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優化課程設置,幫助教師實時調適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專業課程的創新訓練內容,加強學思結合、創新思維、創意設計的內涵建設。在藝術設計部分課程中進行課內創新訓練的嘗試,加強部分專業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的建設力度,增加課時,明確實踐學分,組織各種形式的實踐環節。要形成以實踐為中心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一是要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并修訂專業教學計劃。認真調研,按照教學規律及人才培養的目標需求,結合我校近年來教學實踐及用人單位反饋意見,對以前的教學計劃作出重新修訂,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是要改革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教學的過程。讓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務實,不是紙上談兵,將每一門課程的作業都當成作品來對待,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跨學科的復合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在校大學生通過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集市項目可以直接面對市場,熟悉市場經營全過程,培育學生的創業和市場經濟意識,認識市場規律和規則,實踐課堂所學專業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面對市場的檢驗,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除了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技能,也應對其他學科知識技能廣泛涉獵。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專業創作與專業設計的教學,還要提高學生在文學、藝術、哲學等方面的綜合素養。由此可見,我們應加強地方高校綜合學科背景和學科優勢的發揮,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及行業發展特點,加強跨學科合作,拓寬專業口徑,增強專業的適應性。通過建立多樣性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將專業知識、技能訓練與實踐實習課堂合理協調,多維度建立以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藝術實踐教學體系。
5.促進產、學、研合作的有效實現
企業可以直接進入高校選擇具備商業開發價值的項目進行合作,也可以匯總企業生產中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來高校尋求支持。而且,高校形成了大量具有市場前景的科研成果,但在資金、試驗設施等方面往往不具備成果轉化的條件,迫切需要加強與企業的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集市項目以其與社會的及時互動性可以深化產、學、研合作模式,推進育人、科研、創新的協調發展,促進教學成果的轉化,形成實踐育人、特色育人的氛圍。高校在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以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培養為重點,以“面向社會、面向前沿、面向創業”為宗旨,以高質量本科設計教育為基礎,注重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教學與實踐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構建基礎扎實、特色突出、相互依托、內涵深厚的專業平臺;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善創新、高素質”的應用性創新實踐藝術人才培養思路,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適應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需要,適應能力強、創新設計意識強的創新型人才。
三、結語
當前創意產業的發展為藝術設計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向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要重視學生創新、創意、創業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與區域發展相適應的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藝術設計人才培養質量,這對促進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余繼平.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1(18):223.
[2]尚 華.論藝術設計創新型人才的現代培養途徑[J].藝術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