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榮新
摘 要:新形勢下,探索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的道路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政府服務中心建設的拓展壯大,在提升行政服務中心功能方面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從歷史文脈角度看,推進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不僅是政治建設,還是一種文化建設,是黨建發展的有利條件。目前,如何規范政務工作流程,加強政務信息化管理建設,已成為政府辦公體制改革的重點。
一、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的現狀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政府管理信息化日益發展,電子政務逐步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支持。電子政務是信息技術和社會高度發展的產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一些發達國家在政府信息化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形成了電子政務的雛形。
人類社會已進入大數據時代,每個社會個體和組織通過信息化手段能快速捕捉大量“微觀” 數據,而數據的二次整合利用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為政府管理建設開辟新局面。政府通過網絡進行管理,同時提供公共服務的功能[1]。信息化管理推動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應急管理能力和科學決策的全面性建設。當前信息化融合趨勢明顯,是促進政府管理體系變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是實施科學發展觀、推進現代化管理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建設和諧社會主義和創新型國家的必要戰略。
近年來,國家倡導低碳、節能、環保的建設理念,各級政府為響應號召,應建設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建設平臺,豐富辦公軟件的處理功能和二次開發系統兼容的特性,從紙質文件辦公過渡到電子化處理模式 ,使信息化辦公平臺得到廣泛的應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要求達到新的水平,是政府管理轉型發展的重大建設戰略目標。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的進一步深化,成為促進行政管理創新、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措施。信息網絡已成為文化信息和數字媒體的輸出渠道。教育信息化進程日益突顯,對于推進教育發展,提升教育質量有重大的意義。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演進,城市的電子信息流通更加普及化,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國家網絡安全能力不斷提高,對于維護國家安全和促進社會發展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二、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的問題導向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行政機關和官員未能徹底改變治理觀念。長期以來,由于行政制度龐大寬松,執政的行政官員角色地位沒有根本轉變。傳統的政務信息管理通常以被動的方式來接受信息,時效性較弱[2]。在網絡信息的發展時代,政府話語體系應得到重建。根據經濟人的假設,政府行政體系具有自發的趨利避害的特點,這就驅使政府官員通過信息壟斷獲得更多的利益,導致信息不對稱,行政效率低下。很多政府部門沒有從全局、從效率、從便民角度出發思考問題,而是更多地從本位主義和部門利益出發,沒有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在行政過程中,行政機關往往對應于上級的要求,而不是從大眾利益出發,對于由領導分配的任務賦予了很多精力,但對于民眾的利益需求則不太顧及,這與人們的利益需要相矛盾,人們需要的是更周到的信息服務。
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存在著“水桶效應”,原理上解釋就是整個信息管理體系的效用取決于最低的分支系統實際應用中的效率,因為信息管理系統本身是在交互過程中才能發揮效用的,所以在信息化過程中應關注的是分支系統效率最低部分的改進。只有把握住核心改進要點,才能提高整個系統應用的效率。信息化運營的理念相對薄弱。信息化運營指為了提升網站服務于用戶的效率,而進行與網站經營、后期服務有關的工作。網站平臺要重視信息的推送功能,吸引公眾的焦點,鎖定目標群體,加強信息的整合性和規范性,讓網站的運營更得民心。具體體現到政府間G2G上,如果行政審批系統的后期監管和數據處理不夠完善,會導致公眾的關注率較低,沒有用心去經營、去推廣,很難引起公眾的關注。政府信息化技術方法落后。行政網站平臺的建設多以外包方式而獲得,自主開發技術的能力薄弱。許多人只熟悉信息中心的基本運作,而無法對系統本身進行開采利用,導致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緩慢。
目前,對于政府信息化管理及時性的需求越來越高,當公共危機事件發生時,人們希望能夠盡快獲得官方的準確信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應進行信息公開,實現信息資源的價值[3]。但是政府信息公開的時效性有待加強,這是由于官方媒體信息的發布需要通過層層審核,等到官方信息公布后,各種輿論信息已經散布開來,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隨著現代法治進程的發展,傳統治理模式的諸多弊端引起了公眾的不滿。因此,要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
三、推進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的研究對策
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的起點是原有書面數據基礎上的信息庫存化,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由低效率引起的數據滯后性問題。同時,新的管理和工作方式形成于信息化建設中,提高了歸納、統計的效率。從動態機制來看,政府部門推動信息化建設力度不足。對比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就相對緩慢,政府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了辦事效率,但是對某些部門的人力成本并沒有減少,這是由于政府部門編制體系的穩定性,沒有進行內部人事調整。因此,應加強人事管理制度。從人才引進來看,行政理論與互聯網的復合型人才缺乏。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的規則太多,對于引進人才的激勵制度不健全。
在政府內部,為了管理數據,支撐對外的服務,應實現辦公自動化以及業務系統的建設,提高管理職能的有效性應用。在信息化管理建設方面,首先是要提高數據的完整性,將數據信息集約化,有效利用信息資源。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的支出費用較大,開支主要包括服務器硬件設施投入和信息管理人員工資費用。如果政府能投入技術資金, 開發云計算平臺,那么會提高政府辦事效率,降低其硬件投入的成本。加強公眾的參與意識,鼓勵公眾通過網絡平臺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4]。政府應推進便民服務平臺的建設,提供行政審批服務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實現網上全流程辦理,便于民眾查詢辦理進度。在應急預案部門設立應急領域資源平臺,對應急處理過程中及時掌握動態信息有很大的幫助,有效解決突發問題。
對外,要建設政府門戶網站,推進新媒體應用,打造官方移動客戶端,為實現辦事服務、信息公開、互動交流做前期準備。以“政府互聯網”項目工程為契機,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設。為提高基礎工作者掌握現代科技的能力,應對現代遠程教育工作進行升級,扎實遠程教育的示范站工作,推進黨建的信息化管理。同時加強網絡維護隊伍的建設,建立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務窗口,進一步推進政府信息化管理建設。在技術革命的新時期,應加強軟件工程的研發,云計算平臺可以提供較高的計算速度和存儲容量,持續優化其重要環節。因此,政府應加強對新媒體運營發展的重視。發揮政府門戶網站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的功能,大量投入軟件技術的應用,形成信息通暢的良好循環機制。
參考文獻:
[1]齊愛民,張萬洪.電子化政府與政府信息公開法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2]周 菁.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
[3]塔 娜.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化建設[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10-23.
[4]周 宇.信息化環境下政府網絡輿情管理現狀與對策[J].行政與法,2016(7):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