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璇+李如祥+楊凱
摘要:目的觀察沖擊波配合外敷中藥治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93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45例采用沖擊波配合外敷中藥進行治療,對照組48例采用沖擊波治療。2組均治療3次后觀察其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1%,對照組總有效率63%,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采用沖擊波配合外敷中藥治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可明顯改善患者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沖擊波;外敷中藥;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68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12-0035-02
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是骨科、疼痛科、中醫康復科門診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大多數患者早期治療有效,但其復發率高,部分患者反復發作、多次治療無效,形成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有學者將經過系統保守治療6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及反復發作3次以上者,稱為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1]。目前對于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療方法很多,但尚無較好的治療方案。筆者自 2 015年12月—2 016年11月,采用沖擊波配合外敷中藥治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取得了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93例患者中,男31例,女62例,年齡28~58歲,所有患者均為楚雄州祿豐縣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的患者;病程均在半年以上。將93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5例,對照組48例。2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①有前臂伸肌的慢性牽拉、勞損史;②肘外側痛,可向前臂甚至手腕部放射痛;③指伸肌腱起點處(或肘外側)壓痛;④肘關節活動正常,⑤肘部X線片檢查結果一 般無異常。
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治療前,告知患者行沖擊波療法過程中出現癥狀表現,而后行治療。
2.1.1沖擊治療首先充分暴露患肢并對患者病灶部位進行準確的評估(疼痛程度、疼痛深度、疼痛范圍),然后在整個治療區域涂抹足量耦合劑,確保探頭與皮膚表面之間有足量的偶合劑。治療過程中探頭與皮膚保持垂直接觸,使用輕度的壓力。根據病情設置治療強2.2 bar,頻率10 Hz,沖擊次數2000次,在肱骨外上髁、伸腕肌群,肱橈肌,肱二頭肌等肌群部位進行移動式沖擊治療600次。再次調整強度為1.8 bar,頻率5HZ,使探頭對準肱骨外上髁或痛點,沖擊800次。再次設置強度2.2 bar,頻率10 Hz,對肱骨外上髁、伸腕肌群,肱橈肌,肱二頭肌等肌群進行移動式沖擊600次以后,治療完畢。清除耦合劑整理衣物。
2.1.2中藥外敷取適量中藥粉劑(草烏、川烏、羌活各100 g,威靈仙150 g,苧麻根、赤芍各60 g,冰片、細辛各20 g,研細末備用)開水調后敷于患處。
2.2對照組局部單純沖擊波治療。
2.3療程連續治療3次為1個療程,每天1次。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所有患者均在治療3 d后觀察療效。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制定。治愈:疼痛壓痛消失持物無疼痛,肘部活動自如;好轉:疼痛減輕,肘部功能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
3.2治療結果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愈31例、好轉10例、未愈4例,總有效率為91%;對照組治愈15例、好轉15例、未愈18例,總有效率為63%。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4討論
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在骨科、疼痛科、中醫康復科門診較為常見,本病主要臨床特征為肱骨外上髁部位疼痛、腕用力背伸、前臂旋轉時疼痛加劇、握力下降、Mill征陽性等,早期臨床治療多選用局部封閉注射、針灸、按摩、理療等方法,早期效果好,遠期效果欠佳,且復發率高。對于肱骨外上髁炎的發病機制,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是由于慢性積累性勞損,導致肱骨外上髁前臂伸肌腱附著處發生撕裂,出血機化,疤痕粘連,造成前臂伸肌總腱深處的微血管神經束受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部疼痛[3]。沖擊波是一種聲波,有鎮痛效應:①由于體外沖擊波對人體組織的作用力較強,可直接抑制神經末梢細胞,從而緩解疼痛;②體外沖擊波可改變傷害感受器對疼痛的接受頻率,由此緩解疼痛;③體外沖擊波通過改變傷害感受器周圍化學介質的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傳遞;④刺激生長因子(血管、骨骼、膠原蛋白新生),刺激干細胞。沖擊波作用后,周圍軟組織中會產生血管生成生長因子、VEGF 和增殖細胞核抗原等因子;⑤可以改變病變部位的化學環境,使組織產生并釋放出抑制疼痛的化學物質,刺激內啡肽的產生,降低患部對疼痛的敏感,并破壞疼痛受體的細胞膜,促進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和促進組織再生以及增強刺激神經纖維,抑制疼痛信號的產生及傳遞,即“閘門學說”效應。總之、它能將高能量傳遞到疼痛區域,溶解機化的血腫及疤痕,降低組織張力,促進膠原產生,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性介質的吸收,解除微血管神經束的卡壓,從而促進組織愈合、再生和修復,達到緩解和消除疼痛。
祖國醫學認為肱骨外上髁炎為風寒濕等外邪侵入機體,留置經絡不通,經脈失養等引起痹癥發生。外部因素則是損傷后氣血循環不暢、瘀血留滯經脈,經絡不通,經脈失養或外傷后瘀血留置未去,淤血致經脈不通,不通則痛,發為痹證。屬于中醫學“肘痹”的范疇。
外敷的中藥藥效成分含量高,緩慢滲透吸收到達病灶,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止痛,活血化瘀,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作用。赤芍主要成分芍藥苷具有抗炎、鎮靜、鎮痛、具有清熱涼血,祛瘀止痛的功效;生川烏、生草烏主要含烏頭堿,具有鎮痛、抗炎、局麻作用。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之功。生川烏、生草烏與羌活合用具有較強祛風除痹,通絡止痛,散結消腫作用。生川烏、生草烏與細辛合用,增加勝濕止痛,祛風散寒功效,又伍赤芍活血通經絡,通經定痛之功大增;細辛辛溫散寒,祛風止痛;羌活祛風散寒勝濕止痛;冰片芳香走竄,可引藥透皮直達病所;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消瘀散結;苧麻根涼血止血,可預防沖擊波治療后的皮下出血。以上諸藥和用,共奏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散結消腫,通絡止痛之功效。
綜上所述,沖擊波配合外敷中藥治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療效顯著,具有操作簡單、療效確切、不需要住院、患者容易接受,是治療頑固性肱 骨外上髁炎的一種有效方法,值得推廣應用。參考文獻:
[1]陳永喜,王大偉,等.三種不同方法治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療效比較[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7(3):3-4.
[2]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3]段志泉.外科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78-579.(收稿日期: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