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榮+吳泉
摘要:目的運用時空針灸靈龜八法治療難治性面癱,觀察其臨床療效。方法采用時空針灸靈龜八法配穴法治療難治性面癱15例。結果痊愈2例,顯效6例,有效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0%。結論時空針灸靈龜八法治療難治性面癱具有較好療效。
關鍵詞:時空針灸靈龜八法;針刺;難治性;面癱;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45.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7)12-0053-02
難治性面癱,是指經過 1~3 個月的常規治療,仍未見恢復者。此類面癱常規治療的臨床恢復過程較慢或較為困難,效果欠佳,致使久久難愈或終身不愈者屢見不鮮。時空針灸是朱勉生教授在多年研究運用子午流注、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的基礎上逐漸總結出來的一種“時空針灸”取穴和針法體系,經臨床反復實踐驗證和理論推演,最終形成的一種特色針灸療法。筆者采用時空針灸靈龜八法治療難治性面癱,提高了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5例患者均來自我科門診,年齡最小21歲,最大63歲;女11例,男4例;病程最短27 d,最長2個月。
2診斷依據
2.1西醫診斷標準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神經病學》[1]。
2.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針灸學》[2]。
3治療方法
3.1取穴選擇時空針灸靈龜八法。
3.1.1時間穴位根據就診時間選取就診時穴:根據朱勉生教授自制“時空針灸穴位總圖表”取穴,采用昆明真太陽時,即就診北京時間減去約1 h。
3.1.2空間穴位項背九宮、胸腹四肢九宮、頭面九宮(見圖1~3)
4大杼9大椎2大杼3心俞5至陽7心俞8膈俞1筋縮6膈俞圖1項背九宮
4合谷9膻中2合谷3足三里5中脘7足三里8太沖1氣海6太沖圖2胸腹四肢九宮
4頭維9百會2頭維3太陽5印堂7太陽8牽正1人中6牽正圖3頭面九宮
3.1.3經驗穴位患側的陽池、偏歷、通天、完骨
3.2操作方法患者先仰臥位,針刺時間穴位,再扶患者坐起,坐位先針項背九宮,項背九宮穴位一律針尖向下斜刺或平刺進針(可壓針仰臥位留針),再扶患者仰臥,仰臥位針刺胸腹四肢九宮、頭面九宮,最后針刺經驗穴;時間穴位及經驗穴位進針順序按照男左女右,空間穴位按照時間對應的宮位數進針。
3.3針刺手法訓練患者針刺時的吸氣與呼氣方法,平靜緩慢的鼻吸口呼,所有穴位均呼氣時進針;平補平瀉,不追求酸、麻、脹、重針感;太沖穴右手捻轉后配合小幅度震顫,左手輕觸足底涌泉穴可感覺波動感;其余穴位常規進針。針刺完畢,用TDP燈照射患者中脘穴部位,留針30 min;留針期間囑咐患者放松身體,自然呼吸,中間不行針。取針時先取前面經驗穴、時間穴、空間穴,最后扶患者坐起取背九宮穴,出針順序與進針順序一致。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1周,繼續下1療程,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4治療效果
痊愈: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面部功能正常,共2例,占13.3%;顯效:治療后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面部功能基本正常,共6例,占40%;有效:治療后癥狀體征有所改善,面部功能部分正常,共4例,占26.7%;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無明顯改善,共3例,占20%;總有效率為80%
5討論
面癱病通過常規針灸治療多數效果甚為滿意,很少效果不良,但若固守于常規治療,未分型辨證診治,未能明辨寒熱或忽略了一些虛證或虛中夾實之證,造成虛虛之弊;或未根據其病機采取分階段治療而始終施用祛邪之法,致使面癱病久久不愈或終身不愈者屢見不鮮,醫者臨床應引起重視。頑固性面癱多為久治未愈之癥,《普濟方》云“人之一身不離乎氣血,凡病經多日治療不痊,須為之調血”;《臨證指南醫案》中亦云“凡久病從血治為多”,“初為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故有“久病多瘀,久病入絡”之說,故頑固性面癱的治療應重視整體辨證治療,重在調理氣血。
5.2時空針灸靈龜八法是朱勉生教授在傳統的“靈龜納卦法”基礎上,根據元氣在洛書與后天八卦相結合而整合形成了空間穴位。時間穴位強調共性,空間穴位強調個性,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時空針灸的特殊療效并不在于穴位的分別運用,而在于調構組合內外相通、適合患者個體的能量場,故空間穴位九宮穴的配置可靈活變化,對一些經多種治療方法不見效果的慢性病及疑難雜癥,時空針灸靈龜八法常有出奇制勝的效驗[3]。時空針灸靈龜八法將時間穴位作為進入空間穴位的“鑰匙”,將九宮穴位同時間穴位結為一體,從而構成靈龜八法的時空針法,這種針法的突出特點是能產生一種溫和的特殊氣感,這種氣感既可引起局部效應,也可獲得整體綜合效應,對改善全身氣血運行作用顯著,故能提高難治性面癱的療效,縮短療程,而且該法不對面部局部過多針刺,還可避免由于面部過多刺激造成的面癱后遺癥。參考文獻:
[1]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1]石學敏.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1]朱勉生.略論“時空針灸靈龜八法”的理論構成和運用.世界中醫藥.2011,6(4):326.(收稿日期:201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