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淑芳+邱玖紅+曹開棟
摘要:目的觀察對濕疹患兒行濕疹膏合并清熱利濕湯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接收診治的患有濕疹病癥84例患兒為研究資料,依照數字單雙號的形式將其分2組,每組42例。予以對照組撲爾敏治療,并外涂康膚霜,若患兒發生急性滲出或者糜爛現象,則實施黃連素油膏外用治療;予以試驗組濕疹膏合并清熱利濕湯治療,比較觀察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經護理干預,95.24%是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80.95%(P<0.05);試驗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存在差異性(P<0.05)。結論對伴有小兒濕疹患兒實施濕疹膏合并清熱利濕湯治療的同時予以相應護理干預,不僅能使患兒的臨床病癥有所改善,而且還能使不良反應率的發生降低,加快患兒身體恢復。
關鍵詞:小兒濕疹;清熱利濕湯;濕疹膏
中圖分類號:R758.2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12-0093-02
小兒濕疹又名遺傳過敏性皮炎,它在兒科疾病中屬于臨床常見病癥,現下臨床認為此病癥的形成與自身變態反應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易引發患兒皮膚出現瘙癢、丘疹和紅斑等癥狀表現[1]。由于該病癥能夠遷延至兒童與成人期,再加上病情易反復發作,若臨床未能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易導致病癥延展,誘發感染現象發生,從而能嚴重影響患兒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質量。小兒濕疹被中醫稱作濕毒瘡,為避免西藥治療所產生的耐藥性,臨床多主張予以患兒中藥方法治療。為探究對濕疹患兒行濕疹膏合并清熱利濕湯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本院接收診治的患有濕疹病癥84例患兒為研究資料,依照數字單雙號的形式對其分組。對照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齡區間50~4月,平均年齡(13.4±2.2)月;病程時間45 d-1 a,平均病程(5.4±1.8)月。試驗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齡區間50天-24個月,平均年齡(13.3±2.3)月;病程時間45 d~ a,平均病程(5.5±1.7)月。2組患兒的病程時間、年齡及性別等臨床資料情況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治療患兒時臨床可對其予以睡眠控制和飲食結構調整等生活自理調控。對照組實施撲爾敏(生產廠家:江蘇鵬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645)治療,指導患者按照口服的方式服用,每天每kg患兒服用0.35 mg,3次/日,早中晚各1次,并外涂康膚霜,2次/天,早晚各1次,若患兒發生急性滲出或者糜爛現象,則實施黃連素油膏外用治療。試驗組實施濕疹膏合并清熱利濕湯治療,清熱利濕湯組方包括:蒲公英15 g,薏苡仁10 g,苦參10 g,茯苓10 g,蟬蛻10 g,黃柏10 g,紫草10 g,金銀花15 g,每劑第1次水煎40 min,取20 mL藥汁喂服患兒,第二次水煮后外洗患處,然后外涂濕疹膏,該藥膏的組方包括:凡士林和苦參、白礬和白鮮皮、冰片和地膚子。2組均30 d為1療程。。
1.2.2護理方法因濕疹病癥會導致瘙癢,致使大多數患兒都會不自覺的自行搔抓,導致患兒哭鬧不止,或者使皮膚出現破損現象。患兒家屬也會因此問題常出現煩躁、焦慮等情緒,對此,醫護人員需加強和患兒家屬間的交流,通過對其心理狀態的掌握,為其制定合理的心理疏導方案。并向患兒家屬簡單介紹患兒出現濕疹病癥的原因、以及護理治療的方法及特點等,從而能使患兒家屬的負性情緒得到改善,引導患兒家屬有技巧地對患兒進行安撫,將患兒注意力轉移,使患兒情緒處于平靜和愉悅狀態。另外,醫護人員需叮囑患兒家屬對患兒的日常護理予以注意。當患兒在家時,家長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通氣新鮮流通,室內溫濕度適宜,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引導患兒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患兒睡眠要充足。時常換洗床單和患兒的衣物,衣物盡量選擇寬松類型。嚴禁讓患兒接觸化纖物、發粉等易致敏物質。
1.3評價標準[2]將小兒濕疹病癥的相關診斷標準作為依據,評定所有患兒的臨床療效情況:經治療,ADS是0分,患兒皮損現象已基本消失,并且皮膚基本完全恢復表示治愈;相比治療前,AFS減少>70%,患兒皮膚受損情況得到顯著改善表示顯效;相比治療前,ADS減少程度在30%至70%區間,患兒皮膚受損情況有所緩解表示有效;相比治療前,ADS減少程度<30%,且患兒皮膚受損情況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表示無效。
1.4統計學處理本研究對于統計學的分析可實施SPSS12.0軟件進行,以卡方檢驗的形式對比計數數據的比較,以t檢驗的形式對比計量數據的比較。檢驗結果以P<0.05說明數據間差異性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護理干預后的治療結果比較見表1。
3討論
小兒濕疹屬于臨床常見病癥,其發病人群多以嬰幼兒時期患兒為主,過敏、接觸物不耐受和吸入物等,是導致此病癥形成的主要機制,從而易引發患兒出現瘙癢、濕疹樣皮疹等病癥表現,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感染現象。針對此病癥患兒,若臨床未能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對患兒的今后的生長發育和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3]。對癥治療是西醫治療小兒濕疹病癥的常用手段,實施糖皮質激素類或者抗組胺類等抗過敏藥物,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導致病癥復發,而且由于患兒受年齡等因素影響,其身體機制發育尚不完善,若對患兒長時間實施西藥治療,則會引發毒副作用產生,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從中醫角度分析,濕熱內生是小兒濕疹病癥的主要發病機制,行臨床治療時,可將清熱燥濕作為主要治療手段,依照患兒的慢性期和急性期等辯證施治[4]。從上述研究結果中可知,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5.24%,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0.95%,而試驗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相比西醫治療方法,對伴有小兒濕疹患兒采取中醫治療,可有助于患兒病情狀況的改善,能減少一系列不良反應的發生。因為在中藥清熱利濕湯組方中,黃柏、苦參和薏苡仁能起到清熱燥濕效果,紫草具有解毒清熱透疹功效,蒲公英與金銀花能達到清熱解毒作用,蟬蛻具有疏風清熱療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效果。將上述組方混合應用,能達到燥濕清熱解毒的目的。而濕疹膏的制成包括:凡士林和苦參、白礬和冰片、地膚子和白鮮皮。經現代研究,該藥物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抗過敏作用[5],外用能起到透疹解毒清熱功效,內涂外治,可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在尚海燕[6]等研究報道中顯示,在我國中醫經典《諸病源候論·瘡病諸侯》中曾寫道,“濕熱相搏,致使身體頭面均生瘡;其瘡初如皰,須臾生汁,熱盛者則變為膿,隨瘥隨發。”使得中醫認為患者自身有脾濕和心火等,均是導致濕疹濕熱證形成的主要因素,一旦外感熱、濕和風邪,則會浸淫皮膚而發病;清熱除濕湯的應用可有助于患者病癥情況的改善,因為在該藥劑中,其組方均具備清火和止癢、去放和祛濕等作用,黃芩是君藥,能起到解毒去祛濕效果;苦參與梔子是臣藥,入三焦經與肝經,有利于黃芩祛除心火和清熱解毒功效,使患者的病癥得到進一步緩解,降低皮膚受損情況。上述報道內容與本次研究內容結果相一致。另外,予以患兒臨床治療的同時,相應護理干預的實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小兒濕疹病癥會給患兒家屬和患兒產生身心折磨,對患兒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對此,護理干預的應用,可有助于促進患兒病情的恢復,同時也能使患兒家屬的身心健康情況有所改善。行護理干預時,指導患兒家屬對患兒的飲食情況進行合理調整,能將可能的過敏源有效避開,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將生活護理工作做好,對患兒病癥恢復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相比西醫方法治療,對伴有小兒濕疹患兒實施濕疹膏合并清熱利濕湯治療,不僅能使患兒的臨床病癥有所改善,而且還能使不良反應率的發生降低,同時,對患兒行臨床治療的同時給予全面護理干預措施,可有利于患兒的生活質量提高,加快其身體恢復,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楊道秋,李振明,李瑾,等.涼血清熱祛濕湯為主治療慢性濕疹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32(2):121-121.
[2]盧天蛟,李倜,李姣,等.祛濕止癢湯聯合麻黃洗劑治療慢性濕疹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信息,2016,33(5):93-95.
[3]張志勝.清熱利濕湯合并濕疹膏治療小兒濕疹臨床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10):1249-1250.
[4]李濤,陳永新.清熱利濕祛癢法對急性陰囊濕疹炎癥因子及熱休克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醫藥信息,2017,34(2):83-85.
[5]劉啟方,李曉鵬,陳文輝,等.涼血解毒利濕湯治療急性濕疹(濕熱浸淫證)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6):1177-1179.
[6]尚海燕,任建軍,曹利萍.清熱除濕湯治療濕疹濕熱證的療效評價[J].中醫臨床研究,2016,8(35):126-127.
(收稿日期:201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