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迪輝
摘 要: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體系中,語文作為基礎性的人文素質學科,對學生文化素養、知識儲備以及談吐表達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對信息化手段在實體課堂教學、網絡教學以及學生教學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意在幫助高職院校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現階段的信息化網絡資源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優化,以便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加強高職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由于高職語文教學所使用教材具有較長的修訂更新周期,使得其內容缺乏一定的時效性,在字、詞的讀音或注解上有存在錯誤或爭議的可能。將語文教學與網絡信息技術進行結合,教師在備課時能及時根據網絡信息對教學內容進行修正,避免將錯誤的知識內容教授給學生。
此外,過去的課堂教學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使得語文教學局限于實體課堂的有限時間內。基于此,應用網絡教學與實體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大大拓寬了語文教學的渠道,有利于教師隨時隨地解答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相關問題,提高高職語文的教學質量。
2.提高高職語文課堂的吸引力
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以教師說、學生聽為主,教師與學生間缺乏必要的課堂互動,使得學生不能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繼而降低對教師所講知識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同時,教師往往采用板書、朗讀等枯燥乏味的教學形式,缺乏課堂教學的創造力,導致學生無法對語文課程提起應有的興趣,繼而使得教師的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對此,通過結合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將視頻、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知識形式與傳統的書本教學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信息化手段在實體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教師應使用PPT課件代替傳統的粉筆板書,這樣做可以大大減少對課堂教學時間的不必要消耗,從而降低課堂時間對知識信息傳遞量的限制。
其次,教師在備課時要靈活運用網絡技術,將課程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下載后插入到課件中去,使課本知識立體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例如,在詩歌鑒賞課中,在課堂上播放電視節目《朗讀者》的視頻片段,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詩歌朗讀感情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學生通過聽、看視頻資料融入詩歌的意境當中。
最后,教師還科整合應用互聯網上豐富的資源,打破教材篇幅的限制,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擴展,使學生對教材以外的知識內容進行理解和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知識結構。例如,課本中有些課文是某一文學作品的節選,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查找下載到該文學作品的完整版,并通過上傳群文件、云盤儲存等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拓展課程資源的共享。
2.信息化手段在網絡教學中的應用
現階段,網絡直播技術越來越普及,操作方法也越來越簡單。基于此,教師可以依托網絡直播技術,建立網絡教學直播平臺,使高職語文教學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實現學生實體課堂外的高效語文學習。在網絡教學直播平臺中,教師可以把一些課堂上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詳細的梳理和解析,其后鼓勵學生通過彈幕的形式提出問題,并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以便學生在實體課堂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和障礙得到解決。同時,教師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還可以進行課前任務的布置和課程內容的預告,使學生進行有目的、有作用的課前預習,繼而保證學生在實體課堂中的聽課質量。
總而言之,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對提升語文教學工作的高效性、開放性和先進性具有重要作用。應用網絡資源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改良,構建網絡教學直播和管理平臺,有助于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最后,希望本文對日后的高職語文教學工作有所貢獻。
參考文獻:
[1]李 莉.依托信息化平臺推動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6(13):80-81.
[2]安玉華.重新點燃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火焰——職高語文信息化教學設計“教”之我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