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悅 張放 王雪
摘 要:文章從提升自我效能感、身份轉變、及時反饋角度分析形成性評價與自主學習的關系,提出運用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而圍繞學習階段的不同環節闡述了形成性評價的具體實施方法。
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作出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作出的發展性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形成性評價與自主學習的關系
1.形成性評價能夠提升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
自主學習的動機的誘發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即相信自己有能力較好地完成某種學習任務,是學習者自信心的體現。形成性評價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能力的動態變化,評價標準是該學生之前的學習行為表現而不是參照其他學生的成績。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得到正面評價,他的內在價值就得到了承認,能夠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2.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學習者主體身份的轉變
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幫助學習者完成由被動接受評價向評價的參與者主體身份的轉變。形成性評價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會逐步意識到評價不是最終的目的,只不過是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學習情況的方式而已,也會逐步在自評、互評、師評中將關注點轉移到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上,進而自行反思問題出現的原因,而不只是關注評價本身。
3.形成性評價能夠及時反饋以便調整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是一種自我定向的反饋循環過程,學習者能夠監控自己的學習方法或策略所產生的的效果,并根據這些反饋反復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形成性評價能夠及時完成信息的反饋,信息反饋來自于學生互評或者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良好表現的標準,以主動地對自身表現與目標進行比較,并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和調整學習方法以彌補差距,增強學習的自主性。
二、形成性評價的實施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性評價往往與以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該教學方法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學習階段。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有評價方法予以配合,全面反饋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生及時調整策略,增強學習自主性。
1.課前任務完成評價
教師通過評價學生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能夠更加直觀、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提交任務中集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方式及時進行調整,以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更有價值的是,學生能夠通過評價,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和薄弱之處,并及時進行調整,以增強學習中的自主性。
2.課堂學習討論評價
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過是問題的提出者、討論的引導者,學生對任務的展示、討論都是教師進行評價的對象,本階段的評價可以通過口頭方式更加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部分:一方面是對學生展示出來的閃光點進行鼓勵性評價,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并增強其自信心;另一方面是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在表述中呈現出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3.課后拓展任務評價
課后作業可以用以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能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進行鞏固并應用于實踐之中。此外,教師有機會更直接地跟學生進行交流,可以結合學生在該學習任務中前階段的評價結果,包括任務完成情況、學習狀態、知識掌握情況,與學生共同探討分析引發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切合該學生實際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綜上,評價的目的并不是評判優劣,而是幫助學生提升和發展,通過在教學活動中推行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幫助學生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樹立學習主體意識,從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在形成性評價中獲得收益。
參考文獻:
[1]王曉杰.基于形成性評估培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4).
[2]王文娟.形成性評價對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