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 要:文章作者從課堂里走來,傾訴自己作為一線普通教師在學校變革和自身專業成長中的彷徨、困惑、掙扎、蛻變與收獲。從遭遇“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專業成長“瓶頸”,到身處“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困頓,終至“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幸福成長。作為連任兩屆的湖南省衡陽市初中英語學科帶頭人,作者通過自身專業成長路徑的敘事研究,為更多學校的一線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成長歷程;教育溫度;教育智慧;師者匠心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6-24
一、個人專業成長故事與啟示
(一)走過的那些年
1.初涉教壇,在跌跌撞撞中前行
大學校園結束了我刻苦求學的歲月,中學校園又成為我教書育人的起點。初到學校上班,盡管知道企業辦學的條件有限,但現實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鋪著煤渣的校園跑道,讓人擔心的不是學生們上完體育課后灰塵滿面的小臉,而是不小心摔倒后,沾滿煤渣的傷口清創;多年未置換的斑斑駁駁的花白色的黑板,讓人抓狂的不是寫粉筆字的狼狽,而是學生們總是看不清老師書寫的知識點……那時,最難的事情是作為一名剛剛踏上講臺的年輕教師,我只知道亦步亦趨地完成學校布置的每一項工作,而面對實際教育教學中的諸多困惑和問題,沒有任何專業的引導,沒有可以求助的師傅,經常陷入困境,于是被家長橫加指責,前一天出的黑板報,第二天就被擦得一字不剩……就這樣,每天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插曲”發生,我硬著頭皮面對。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用宋詞表達人生三境,此時的我恰似“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啟示:新教師剛邁上工作崗位,有理想和沖動,有讓人羨慕的激情。但是,他們從學校到學校的過程中,缺乏對教師崗位和職業的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同。因此,在工作中會常因為缺乏經驗,或不善于與人交流溝通產生一些困難,更為主要的是對教育對象和教學過程缺乏完整的了解,因此可能出現暫時的困難。這是一個正常的階段,這非常需要其他教師的扶持和學校專業的指導。在他人的幫助下,反思自己的問題,新教師才能盡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加能夠使自己適應進步和變化。
2.適應崗位,成為“經師”
經師,是指教師像傳教士布道一樣,嚴肅、嚴謹、嚴格地對待教育教學工作,做一個不誤人子弟的合格教師。我做了很長很長時間的“經師”。通過一個循環的教學磨煉,我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同時對教學的全過程有了一個認識,也能勝任班主任工作。當學校的辦學條件有所改善之時,我也生生錯過了教師發展的“黃金時期”。在近十年的教育教學工作期間,我的教育教學方法就是嚴格加苦干,我自詡為“白加黑”教師。在沒日沒夜的苦心經營下,我所帶的班級成績的確優良。可是我越來越容易暴怒,經常不停地想、不斷地問自己:我的工作幸福嗎?這樣的苦行僧似的教書生涯我還能忍受多久?一個整日身心疲憊、心力交瘁的教師,談何幸福?一個整天忙忙碌碌、無所思索的教師,談何幸福!此時的我恰是處于這樣一個人生境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啟示:幸福到底是什么?曾經有心理學家對數千人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什么是使人幸福的最重要因素?”結果表明不是金錢、成功、健康,甚至不是美滿的愛情、婚姻和家庭。真正幸福的人只有兩點是共同的:他們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同時他們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穩步地向目標前進。這是以存在的完美為指向的幸福,是人的潛能不斷展開、創造力不斷發揮、朝著自由全面發展的方向展開的一種生活的實在和對未來的憧憬,這就是幸福。
(二)學會改變,遇見更好的自己
1.做有“教育溫度”的班主任
我們經常說,老師影響學生的一生,這種影響力會恒久存在,但我們并不知道這影響力會止步何處。我的理解就是讓教育擁有生命的溫度。那就首先學會做有“教育溫度”的班主任吧!教育就是一場“戀愛”,班主任應從“人本位”探索教育。陪伴是最溫情的教育,我是學校第一個在教室后面為自己擺放一套課桌椅的班主任,是學校第一個將辦公地點挪到教室的班主任,也是第一個堅持三年“一坐到底”的班主任……我開始學會走進學生的內心,學會把學生作為主體去引導,學會識別、體察、感受學生的情緒,學會與學生溝通情感,學會欣賞、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學會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就這樣,班級成為我們互為影響、互為推動、主體提升、不斷發展的“文化場”。
2.做有“教育智慧”的英語教師
“教育”的英文單詞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創造的。Education由三部分組成:前面那個“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導,“tion”是名詞,引導出來。即所謂的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長成自己的樣子。
學校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拉開序幕之后,我在英語課堂上開始注重“兩個增加一個減少”,即增加思維和動手、增加自學,減少教師的講。我之前的英語課堂教學,只重視學生英語知識的機械輸入和積累,而忽視學生學習英語過程的啟發,特別是缺乏英語語言的實踐活動等過程,造成學生被動學習,課堂氣氛缺乏活力和生機。師生之間缺少情感交流,無有效互動。我大膽率先踐行“1331”課堂教學模式,“1331”模式中的“1”,即第一個五分鐘用于課堂檢測;模式中的第一個“3”,即用3個五分鐘的時間精講、點撥;模式中的第二個“3”,即用3個五分鐘的時間合作探究;“1331”模式中的第二個“1”,即最后一個五分鐘用于拓展提升,營造“激趣—創景—啟發—探求—交際”的教學互動過程。與此同時,我在英語教學中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英語“小翻轉”課堂,同時在課堂真正推行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去構建知識體系,深受學生的喜歡和認同。
3.做有“師者匠心”的研究者
“匠”:把平凡工作做到極致的專業人士。匠心,它一定是堅韌的;匠心,它一定是沉靜的;匠心,它也一定是專注的。用專業的精神,專注地將一件事做到極致,這大概就是匠心。教育工作就像長青的生命之樹不斷地新陳代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之中,蘊涵著挑戰。應對挑戰,教師就需要不斷地更新,同時也只有潛心研究學習,才能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生命價值。2011年我擔任學校教研室工作,致力于推進教研活動,從學校教研制度的建立,到教研組與備課組常規教研活動的推行與考核;從教案書寫、作業批改規范的培訓,到教學反思的常態化;從每月一次的教研主題活動,到初三畢業年級的教學督導;從備課組的規范有效研討,到班級學習小組的建立與培養……學校教研工作的日益完善,有效推動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至此,我終有所獲,覺得自己的職業生命不再蒼白,正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啟示:教師的工作很平凡,但也可以很充實。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如果潛下心來工作,還是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讓平凡的工作具備更深的意義。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過程,這是教師自身自省和反思而在專業知識與技能態度上的個人成長或自我實現;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這是學校或其他部門開展的各種提升專業的學習活動或培訓活動,以期促使教師達到教師專業標準,促進教師得到專業成熟。
最后,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線英語教師,我學會了享受這份職業給我帶來的滿足。誠然,我的一生不會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在照亮學生的過程中也照亮自己。
參考文獻:
[1]江 全.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探討[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0(1):156-158.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