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世光 徐娟
摘 要:要搞好九年級地理復習教學,教學策略很重要,我認為,要力求做到“五重”,即重課本、重歸納、重圖冊、重創新、重心態。鍛煉學生求同、求升、縱向、橫向等思維能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幫他們建立正確的解題思路,讓舊知識煥發出新活力,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中考;地理復習;舊知識;新活力
初中地理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常言道,“編筐編籮,重在收口”。到了九年級,學生進入了緊張而又乏味的復習階段,地理課也要在前兩年新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復習,要想在各科繁重枯燥的復習當中脫穎而出,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復習的方法和策略就非常重要。下面結合我近些年的教學實踐,就對搞好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考前復習,談談幾點看法。
一、 重課本,加強“雙基”教學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合包之木,生于毫末”。縱觀幾年來的考試題,可得出兩點共同點,一是起點低,平實靈活;二是多數試題源于教材。因此,學生優良的素質必須根植于“雙基”的沃土中,復習工作也必須緊扣新課標,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個人認為,要從以下方面著手:要回歸課本,重基礎,重細節,將七八年級課本上的內容系統復習一遍,這是中考成敗的關鍵。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復習教材的內容時要做到讀、劃并行,從基本概念、專業術語為起點,以進一步加深印象,為正確運用地理語言解答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地球的公轉”一課,學生對太陽直射的位置往往難以想象,可先從南回歸線、北回歸線說起,之所以叫回歸線,是因為太陽光直射到這里的時候,就會向赤道回歸。這樣既掌握了基本概念、度數,還為四季變化的講解打下基礎。
二、 重歸納,善于總結規律
(一) 回扣教材,整理思路,形成框架
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復習時,教師還要學會回扣教材,整理問題思路,形成知識框架,也就是說,復習時,教師要出示課標要求,對照每一課標要求,每一知識板塊的教學目錄,逐章逐節的進行知識回顧。從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學習教材內容。如: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應從河流流量的大小、含沙量多少、有無結冰期、是否有利于通航等方面思考,那么影響這些水文特征的因素有哪些呢?這樣我們便可以鏈接到地形地勢和氣候特征會影響河流的航運、農作物的分布等;可以用同樣的思維鏈條,分析河流的其他地理特征。
(二) 加工教材,尋找聯系,形成網絡
復習時,整理知識的過程,就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通過分類、排列、比較、推理等方法,對知識進行再加工,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才會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達到知識活學活用,解題思路不偏不倚的目標。如:考查人口和城市分布時,要從地形、交通、氣候等方面來分析;這個尋找聯系的過程,就是將前后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串聯,從而構建較為完整的地理知識網絡。它能幫助學生全面地、系統地鞏固所學地理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也能使每節復習課不僅具有綜合性、針對性,而且富有新穎性,把復習課變成一種“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三、 重圖冊,做好圖文轉換
借助地圖復習,會事半功倍,“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靈魂”。地圖的信息豐富直觀,圖文并茂,針對知識點對照地圖來“記憶”,更容易使知識得到鞏固、遷移、升華。復習課中要把“地圖”放在課堂首要放置。對知識而言,地圖(分布圖)是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載體,地圖(成因圖)是地理規律成因的示意,地圖(統計圖)是地理事物的直觀再現。對教師來說,板圖、掛圖、幻燈片圖、課本插圖是復習地理知識的高效手段。對學生而言,地圖是學生的“字典”,復習的工具。對考試來說地圖更是不考不行。所以復習課中經常指導學生讀圖,讀出圖中包含的地理信息,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養成勾圖、填圖習慣,逐步達到能讓學生把地理知識表述在圖中,做到用好圖、熟記圖、圖文轉換,才能對教科書起到互聯、互補、互動的作用。所以,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地圖為中心線索復習教材,相信更能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地理空間觀念,進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達到較好的復習效果。
四、 重創新,接軌中考新題
近幾年的中考,由于地理學科的區域性、實踐性和綜合性,使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及熱點區域命題成為中考的主旋律,同時也是跨學科綜合試題的切入點。考題往往以生活和社會熱點為背景,以較新穎的圖文資料為載體,考查所學知識,如:2012年7月27日,倫敦奧運會開幕,此時南非開普敦的氣候特點是什么?晝夜長短狀況是什么?因此有必要回頭看看一年來的“新聞”,平時復習時,要多關注時政新聞、社會熱點,諸如: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國內外嚴重的自然災害;人類面臨的資源、人口、環境問題的新發展。綜合運用地理所學知識,把教材內容和社會熱點結合起來,用地理視角去觀察、分析、解析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既考查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提升學生認識社會、理解社會和對社會熱點的關注程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之,中考復習給老師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要達到理想的復習效果,教師必須付出更多的精力與心血,站在學科整體高度上反復推敲,精心組織,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水平,在復習中要在扎實打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在能力培養上下功夫,在教材這個核心內容不變的情況下,題目不斷變化,方法不斷變化,開拓創新,耐心幫輔,同時注意必須聯系實際,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做文章,鍛煉學生求同、求升、縱向、橫向等思維能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幫他們建立正確的解題思路,讓舊知識煥發出新活力,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黎艷.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J].讀寫算,2016(10).
作者簡介:
甄世光,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民勤實驗中學;
徐娟,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民勤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