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間有著很大的聯系,可以說,前者是化學基本功的學習,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在初中時,對化學的學習只是粗淺的學習,而且一些理論的知識也是不完整的,這就造成了學生進入全新的環境后,無法適應高中的學習環境,對課本上的知識惘然不知所措,這就容易造成學生的困惑,產生學習障礙。本文將會討論高中化學學習障礙的產生原因,并提出一些措施。
關鍵詞:化學學習;學習障礙;措施
一、 形成學習障礙的原因
(一) 心理因素
學生進入高中以后,會對高中那種不同于以往的學習氛圍感到好奇,對化學的學習有著充分的興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興趣逐漸隨之淡化。這時候,遇到困難的學生將會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的,但是容易被困難嚇到,會逐漸地在困難面前放棄;另外一部分,他們自以為缺乏學習化學的天賦,不愿意去嘗試。
其實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不是缺乏能力,而是自己的心理因素在作怪,一方面是來到陌生的環境,心態沒有及時地調整,另外一方面是大多數學生進入高中就代表離開了父母的庇護,一時間會沒法適應。
(二) 教師不科學的教學
對于一部分高中來說,學生對化學有著極大的障礙,主要是因為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無法按照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而是只能夠盲目地按照前人的方法進行教學。同時,這一些教師也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只是以自己為核心,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化學的熱情,從而造成部分學生感到化學學習的困難。
(三) 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首要任務,而要想學好,就需要學生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而由于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對事物不同的理解,再加上學生人生經歷與人生閱歷的不同,對學習方法的理解也不相同,這就造成了一部分學生會在化學學習的某一個環節受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學生各自的能力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別。處于能力劣勢的學生不會提出問題,也不愿意向老師詢問,更不用說自行地去設計實驗、分析出現的問題。因此,這一部分的學生會與其他的學生有越來越大的差距,甚至到無法彌補的程度。
二、 應對措施
(一) 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利用化學的歷史進行思想教育
在高中的化學教材中,有著許多初中教材不存在的內容,有化學的歷史,有有趣的化學實驗?;瘜W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在化學教材中的課外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樂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化學史上的故事來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共鳴。例如:在歷史上,我國對化學的貢獻,如冶金、火藥、釀造等都是先進于其他國家的。這些故事可以激勵學生對化學的歸屬感,使學生產生一種榮譽感。而介紹一些歷史上的著名化學家從事化學工作的示例,有利于學生培養有益未來發展的習慣。
(二)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氛圍的好壞對學生能否投入到學習當中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化學教師需要建立一種適合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自然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因為高考的存在,幾乎所有學生都處于一種競爭的狀態,而在這種競爭狀態中多次失利,會影響學生繼續學習的心情,甚至會使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對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對于一些暫時沒有辦法跟上學習進度的學生,教師應該適當地給予幫助,改變自己的評價方法,對這一類的學生多采取鼓勵性的評價,減少這一類學生對競爭的執著,使他們可以心平氣和地學習。同時,教師也應該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到課堂的教學中,將自己作為“權威者”的架子放下,以一種朋友的態度去幫助學生,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在這樣的一種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潛能與創造力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最后,教師需要讓那些學習上遇到瓶頸的學生多進行發言,增強他們的自信,為他們恢復對化學的熱情而奠定基礎。
(三) 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
化學的有效教學是可以通過較為直觀的實驗來實現的。直觀的實驗可以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教師教學的內容,理解與掌握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而生動的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化學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而通過一些有趣的實驗可以帶給學生意想不到的驚喜。新奇的事物往往會刺激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有對器材的選擇,有對設備的組裝,有對現象的理解等等,這些都是屬于他們的理解方式。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多媒體的技術可以使一些微觀的現象更加直觀、生動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的直接。同時,在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推理能力。而對學生最重要的是將所學到的知識合理地系統化,形成一種屬于學生自己的學習體系。但是,對于一些學習有難度的學生來說,他們無法將知識更好地提煉并進行加工,這樣就需要教師在每堂課下課之前,對上課內容進行整理,并形成板書,建立起一個相對簡單,適合大部分學生的知識網絡,這無疑可以減輕學生在學習化學上的困難,使得他們的積極性不會因為無法系統化知識而減少。
(四) 以學生為中心
在上文也提到,教師需要與學生在平等的程度上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生。教師在對學生個性了解的同時,需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進度,并以學生的進度為基礎,改變自己的教學進度。在了解學生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并避免教學中對統一的追求,要做到“求同存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發揮出自己的特性。對學生關注不僅僅是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教師,無論是班主任,或是授課教師,都應該用自己的真心去對待學生,使學生在相對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成長,使他們成長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人才。
三、 總結
高中化學學習中出現的困難既是學生的責任,也是教師的責任,雙方只有加強溝通,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才能夠解決在化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趙建友.提高高中化學習題課教學探究[J].亞太教育,2015(35).
[2]楊晶.巧用“學案導學”模式,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J].學周刊,2015(1).
[3]趙樹良.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5(3).
[4]李永江.學好高中化學的方法和策略[J].學周刊,2015(22).
作者簡介:
李世才,甘肅省武威市,甘肅武威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