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鑒賞課在傳統的以應試教育為主的高中課堂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教學方向也發生了改變,這就需要教師與時俱進,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運用獨特的課堂引導、對比鑒賞的學生自主方式以優化音樂鑒賞課。
關鍵詞:獨特的課堂引導;對比鑒賞;學生自主;音樂鑒賞課;優化藝術
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開展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想要學習,才能獲得最大的課堂效益,這就需要教師做好課堂導入,尤其是當新課程開始時,教師要對課程的主要內容進行梳理,制定出理想的導入方案,這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獨特的課堂引導以優化音樂鑒賞課的導入
教材上的音樂作品都是比較久遠的,學生很難理解這些音樂想要表達的內涵,學生在生活中只是對現代的音樂形式接觸較多,這就導致學生在上音樂鑒賞課時感到乏力,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鑒賞課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好教材知識,做好課堂導入,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課堂教學的開展更加順利,常用的課堂導入方式有:
(一) 圖像導入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教學中,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音樂鑒賞課的導入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圖片、視頻、VCD等能夠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的影像資料,影像資料的內容最好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學生喜愛的作品,學生通過對圖像的觀察能夠加深對音樂作品和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二) 游戲導入
高中生的身心發育已經基本成熟,在課堂的學習上沒有其他年齡段的學生那么活躍,在進行課堂導入的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動起來,活躍課堂氛圍,更好地開展教學,這就需要導入方案的制定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游戲導入法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教學問題。
(三) 故事導入
音樂鑒賞課上的音樂作品,大多數都是反映一個時期的史實,將歷史作為音樂創作的靈感或背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音樂特點,在進行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將音樂作品對應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內涵進行明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對比鑒賞讓學生對作品有豐富深入的鑒賞
音樂是處在不停地發展和變化過程中的,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體驗也是建立在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上的,要想讓學生明確音樂作品之間的聯系與變化。教師可以通過對作品的演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對比鑒賞是音樂創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引用做法,是音樂鑒賞的內在表達,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夠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音樂,認識音樂,教師就需要運用對比鑒賞法來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一) 音樂形象的對比
中國的傳統音樂作品,通常擁有多層次的表現形式,比如,傳統音樂作品《喜洋洋》,文章具有兩個主題,兩個主題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不管是聽覺感受,還是內涵理解,都具有很大的差別,在進行《喜洋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演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之間的鮮明差異,并通過自己的理解對作品中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進行明確。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把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進行分段演繹,這種教學方式將整個作品都進行了肢解,使作品并不完整,學生對主題的欣賞也自然被分成了兩個部分,學生不能體會到鮮明的主題變化,失去了原有的教學目的。
(二) 演繹形式的對比
音樂作品在發展傳承的過程中,會有多種形式進行演繹,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不同的演唱或者演繹形式進行收集,制定課堂方案,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對不同演繹形式進行明確,體會不同演繹形式之間的聯系和差別,引發學生與作品之間的共鳴。例如,教學用中文古典名著《春江花月夜》來做引導,進行教學,曲中涉及的樂曲有二胡、琵琶、古箏等樂器,全曲中沒有一件樂器是從頭演奏到底的,但全曲又是一氣呵成,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幾種不同的樂器演奏形式進行演奏,讓學生加深對曲目的理解,講音樂進行有機組合,使樂曲美妙動聽。
(三) 作品之間的對比
在進行音樂鑒賞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不同的音樂作品中所含有的內在聯系和區別進行明確,結合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恰當的引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節奏、音色、和聲的差別,作品之間的差別感受是學生進行音樂鑒賞的基礎,需要加以重視。
三、 以自主方式的聆聽、分析、理解音樂來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基礎
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音樂鑒賞課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保障學生的學習狀態,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內容,涵蓋了中外各種優秀的音樂,這些音樂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優秀的審美,教學要結合當前的教學改革形勢,制定新的教學政策,優化現有的教學課堂,讓學生主動接受藝術的熏陶,這是高中音樂鑒賞相關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目標。例如,學生在欣賞戲曲這章節,課上讓學生聆聽湖南的花鼓戲《劉海砍樵》,沒講題目,學生一聽立即喊出《劉海砍樵》。中國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學生怎么知道呢?只因張藝興用搖滾改編《劉海砍樵》,喜歡聽就記住了。所以這節課學生聽得特別認真。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培養出具有優秀審美能力的學生,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想讓學生更好地領會教學的魅力,需要加強學生對音樂特點的記憶,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不同音樂中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加深對音樂之間的不同形象的理解,同一個音樂作品通過不同的演繹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要合理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主動發現音樂的不同魅力,更好地進行音樂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滿足教學要求。想要做好音樂鑒賞最主要的就是能夠對不同的音樂作品做出對比欣賞,對音樂所表達的內在含義進行明確。
以自主方式的聆聽、分析、理解音樂。教師的任務是加強引導,啟發聆聽、理解音樂,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基礎。教師的角色轉換要適應學生的發展,高中的音樂鑒賞課才得以改變、優化。
參考文獻:
[1]姜薇.淺談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6(19):229.
[2]趙宇瑛.淺談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J].才智,2017(11):29.
[3]田娜.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09(08):241.
作者簡介:
肖秋妹,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