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淑潔
中國產權協會三屆二次理事會擴大會議在京召開
本刊記者 王淑潔

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三屆二次理事會擴大會議于11月14日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國資委協會黨建局(協會工作局)副局長方長安、國務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副局長李曉梁等廳局領導,以及協會與各會員單位領導、特邀嘉賓,第三次典型案例評選活動獲獎機構、首次信用評價獲評信用資質機構代表、協會專家庫專家、協會全體工作人員、媒體共220余人參加了大會。會議由全國人大代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主任、天津濱海柜臺交易市場董事長孔曉艷主持。
會議的主題:一是對十八大以來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發展成果進行總結交流;二是推動產權交易行業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部署協會2018年的重點工作;三是為行業第三次典型案例評選活動獲獎單位授牌發證;四是協會產權市場服務分會成立揭牌;五是總結開展行業開展信用評價工作,公布行業專家庫成員名單。
會上,吳汝川會長作了題為《走進新時代 開啟新征程開創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建設和發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
吳汝川會長在報告中強調:十九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產權交易資本市場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構成,是市場化配置各類要素資源的主戰場,必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全國產權交易行業必須明確新的任務目標,肩負起新的使命擔當。這個新任務、新使命,就是建成規范、高效、統一的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全力服務新時代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效率提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全部力量。

此外,吳會長還向大會匯報了自2016年2月25日三屆一次理事會召開以來,協會在理論體系、制度體系、誠信體系、信息網絡體系、市場服務體系以及提升服務會員能力、擴大市場宣傳和強化黨建基礎等八大方面取得的新成績。對2018年協會的重點工作作出了部署。
本次會議還就過去五年來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的發展成果進行了總結交流。2012年至2016年,產權交易資本市場12類產權交易(含非國有)項目累計成交額已突破18萬億元,取得了史上最好的成績。全國國有企業通過產權交易資本市場轉讓國有資產8636億元,平均增值率19.66%,其中94%的交易項目在評估結果基礎上實現了增值。自2016年7月1日《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第32號令)頒布實施至今年9月底,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共為各級國有企業完成增資項目257宗,實現直接融資合計1528.35億元。2016年,全國產權交易機構以股權融資、債務融資、股權質押融資等多種形式,為各類所有制企業提供融資類服務合計金額4991億元,與2015年度相比年增幅達239%。從協會最近組織的一次增資典型案例評選結果看,93%的申報項目體現了產權交易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優化要素資源配置的功能定位;通過專家評審,11家會員單位獲得10個最具影響力增資案例,22個會員單位獲得20個典型增資案例;15家會員單位獲得AAA級信用企業資質,8家會員單位獲得AA級信用企業資質;建成產權交易行業專家庫,已聘109名專家為行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成立了隸屬于中國產權協會的市場服務分會,協會會員隊伍已達到265家。
五年來取得的成績說明,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在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貢獻顯著。
此次大會,方長安副局長、李曉梁副局長分別做了重要講話,對產權交易資本市場過去五年在自身建設,創新發展、服務國企改革、發揮平臺優勢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評價。并對協會和產權交易行業今后在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黨建和市場創新、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和效果、有效防范市場風險等方面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協會三屆二次理事會擴大會議是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不久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一次承前啟后的會議。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將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己任,乘時代東風,開啟新征程,步入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