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現偉(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北京100035)
企業家亟盼進一步加強產權保護
劉現偉(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北京100035)

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有效保護產權對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以及廣大企業家的創業創新熱情具有重要作用。針對近400位企業家的問卷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的產權保護尚不到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公權侵犯私權現象,私有產權保護的社會環境有待優化,國有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存在薄弱環節。企業家普遍對加強產權保護的政策舉措期待較高,希望在完善產權制度、規范政府行為以及在產權保護的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出臺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強產權保護。
51.7%的受訪企業家認為產權保護程度一般,43.3%認為保護基本到位,5%認為保護很不到位。總體來看,有超過半數的人認為財產權利保護程度一般,私有財產保護不太理想,有待進一步加強。55.3%的受訪企業家認為,民營企業財產權受到侵害主要來自企業之間,32%認為侵權行為來自于政府和司法機關等公權部門,還有少數企業家認為侵權行為來自于國有企業和社會民眾??梢?,在企業家看來,企業之間的侵權行為比較嚴重,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和司法機關等公權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財產權利也會造成侵害。
29.4%的受訪企業家認為,產權保護不到位是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據調查,總體看,中短期內民營企業投資增速下滑、投資積極性不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宏觀經濟形勢不好、投資回報率下降以及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導致的,產權保護不到位、扶持政策不足的影響可能更加深遠,對短期投資增速的影響相對更弱。
67.2%的受訪企業家認為,財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是導致資本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多個選項中比例最高的。很多民營企業家缺乏財富安全感,甚至將資產紛紛轉移國外的行為表明企業家和有錢人更信賴國外的投資環境和產權保護環境,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產權保護制度亟待完善。
69.4%的受訪企業家認為應修訂相關法律,清理法律中對不同所有制經濟產權不平等保護的條款;59%認為應完善財產征收征用制度,嚴格限定因公共利益征收征用私有財產的范圍;高達79.6%認為應重點修訂涉及市場準入方面對民營企業不平等對待的相關法律條款。在廣大企業家看來,出臺系統性規范文件、修訂相關法律,對于當前加強產權保護極為重要。企業家對于不同所有制產權平等保護以及公平的市場準入方面的呼聲最高。
52.4%的受訪企業家認為政府政策不穩定,招商引資政策、相關規劃等經常變化導致企業產權受到損害;45.9%認為企業與老百姓發生經濟和產權糾紛時,政府基于維穩的原因犧牲企業利益是企業財產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42.3%認為在企業受到其他市場主體的侵害時,政府不能公正執法、行政不作為會使企業財產權受到侵害;31.1%認為政府不講信用也是企業財產權受到侵害的原因。數據表明,政府的很多不當行為都有可能會侵害企業的財產權利,同時企業家對政府期待較高,政府需要保持政策穩定,強化誠信和公信力,依法行政、公正執法。
55%的受訪企業家認為在企業財產權受到其他市場主體侵害時,司法機關不作為、慢作為是企業財產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47.3%認為在民企涉及官司時,司法行為不規范導致了企業財產權受到侵害;44.2%認為民企與國企產生經濟糾紛時,司法判決傾向于支持國企也是企業財產權受到侵害的原因。此外,有62.8%認為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企業財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執行部門自由裁量空間太大;56.5%認為對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處置不規范、不透明。企業家對于司法機關不當行為的反應相當強烈,尤其是對司法機關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反應更加強烈。企業家對司法機關公正執法、積極作為的期望很高。
44.2%的受訪企業家認為產權保護社會環境一般,部分人有“仇富”心態;40.2%認為環境較好,社會各方面基本上能客觀公正認識企業家的財富創造過程,對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創造和積累財富持積極態度;15.7%認為環境較差,社會上“仇富”心態較為嚴重,民營企業家“吃剝削”、“財產來路不明”的論調較多。62.3%的企業家認為需要大力宣傳黨和國家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從調查數據來看,社會上有部分人存在“仇富”心態,企業家群體對于改善產權保護環境的呼聲很高,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創造良好的產權保護社會環境仍然十分必要。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有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家認為目前我國對企業和公民財產權的保護程度一般,還有部分人認為產權保護很不到位。有高達67%的受訪企業家表示由于財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缺乏財富安全感,民企和有錢人將資產轉移到國外,這是我國出現資金和資本外流的主要原因。這些情況表明,我國產權保護總體上還存在不足,產權保護形勢不容樂觀,需要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加大產權保護執法和司法監督力度,切實加強各類產權保護,尤其是要加強對眾多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財產權利保護。
調查顯示,有高達76%的受訪企業家表示,公權力肆意侵犯民營企業家財產權的行為盡管在全國不具有普遍性,但確實仍然大量存在。大多數企業家認為全國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公權力侵犯私人財產權的現象,而且越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這一情況更加突出。在民營企業財產權受到侵害的主要來源問題上,有32%的受訪企業家認為侵權行為主要來自于政府和司法機關等公權部門,公權濫用問題不容忽視。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完善行政和司法執法方式和制度,切實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里,切實約束公共權力,平等保護各類產權。
調查數據顯示,44%的受訪企業家認為當前保護產權的社會環境一般,部分人有“仇富”心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還有16%認為環境較差,社會上“仇富”心態較為嚴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逐漸發展,社會貧富差距有擴大趨勢。政府作為公共管理部門,承擔正面輿論引導職能,對企業家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創造和積累的財富應持積極鼓勵和保護態度。要大力宣傳黨和政府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提倡勤勞致富、保護產權、防止民粹主義等方面的輿論引導。
在國有資產流失現象的相關調查上,64%的受訪企業家認為當前國有資產存在流失問題,但不普遍;還有26%認為存在大量流失現象,認為國有資產存在流失或大量流失的人數總體占到90%,說明企業家普遍認為存在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快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和國有資產證券化,仍然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一項重大而艱巨的戰略任務。
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有高達69%的受訪企業家認為當前公眾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相對于其他財產權的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侵權事件易發多發的問題更加突出。為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除了加大宣傳力度,讓公眾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外,還要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健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體系,建立懲罰性的賠償制度,提高侵權成本,暢通和拓寬維權渠道,降低維權成本,提高知識產權主體的維權動力和積極性,進而優化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編者按:在閱讀本篇文字后,編者想到了之前與一些民營企業家接觸時,他們就曾提到,對于本輪混改,企業家的心態既期待又擔憂,期待的是與國企共同經營,一方面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領域、擴展自身經營范圍、擴大經營規模;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國企的“牌子”在應對一些公權力的時候可以更安心。擔憂的是怕自己最終在這個混合所有制的企業中缺乏足夠的話語權,在生產經營、用人機制等方面受到制約、擔心國企的經營模式與民企有較大出入,導致最后不歡而散。由此看來,混改不僅僅是國企的部分股權被民營經濟收購這樣簡單。而是兩種思維模式的融合。同時,在國家法律層面或可給予民營資本更大空間和保障,使得民營企業家們敢于投資、投身于國企混改當中。這或許是做大做強國企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